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26期 主日學過後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少年事工需要新眼光——一位團契輔導的建言
青少年需要信仰的深度及闊度,青少年希望能在信仰及生命有更深的領會。
關鍵字:
作者/徐瑞婷 (中學教師,文山教會會友)

※團契輔導的甘苦談

最近在烏來教會短宣的分享時間,團契的青年們回憶起以前當他們還是國、高中生時,我們幾個輔導帶他們上山下海到處去生活營的趣事,他們說到幾個他們印象最深刻的生活營,其一是去新竹的鎮西堡幫忙農務及蓋教堂,另一個是去長濱教會幫忙建置圖書館。我自己則想到他們印象最深刻的生活營,卻是我最膽顫心驚的生活營。

有一個青年說到:「瑞婷姐在我是兒童主日學的時候,是主日學老師;在少年團契是輔導;進入青年團契後,又是我的輔導。」我笑說:「你說的好像我對你陰魂不散的樣子!」如果以輔導來說的話呢,我算是資歷完整,從兒童主日學,然後帶少契(國ㄧ到高二)一直到青年團契(高二、大學到出社會工作的青年),有時候我也覺得很神奇,我怎能當這麼久的輔導?從大學生開始,到現在步入中年,我還會繼續下去嗎?

回想過去帶少年團契及青年團契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看著這些青年,以前陪伴過的?澀少年們,現在已經逐漸成熟,有些人已經是主日學老師,少契、?契的輔導,在教會中是我們的重要同工,甚至已經成為長執,未來甚至有可能成為牧者。在他們身上我看到成長、見證、神蹟,是上帝的作為!

大約是在大四的時候開始帶團契,剛開始是在旁邊見習,等到有一天,所有有經驗的輔導都離開的時候,就開始發慌了,一個沒有經驗的年輕人要怎麼帶團契?怎麼跟這群國中生相處?在這信仰的路上自己都還在摸索、搖擺,我能造就他們嗎?以為這群青少年會很活潑,怎麼是這麼安靜呢?怎麼帶動氣氛?怎麼讓他們喜歡查經、禱告呢?

雖然,教會也有神學生協助帶領團契,但是才好不容易混熟了,他們實習的時間也到了,下一年又換一個神學生,後來等到自己比較上手的時候,竟然發現,我需要調適的不是不同世代的?少年,而是必須去適應不同個性的神學生成為我的同工。所以,還是得找到可以長期配搭的同工。感謝上帝,在最需要的時候賜下合適的同工,然而我們也共同面臨到一些問題。

※青少年輔導的挑戰

一般來說,教會中青少年團契的輔導,更換的頻率還蠻高的,為什麼呢?通常在教會中的青少年團契輔導,若不是由教會中的牧者親自帶領的話,會成為輔導的通常是教會的年輕人,長執,或是神學生,當然也可能是教會專聘的教育牧師、傳道或幹事兼任。

作為一個青少年輔導,最重要的當然是,青少年信仰的造就,讓他們能信靠上帝,願意決志與委身,認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仰精神。然而,當過?少契輔導的人,大部分應該會認同,要帶動青少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他們接納並願意接受,輔導所安排的信仰造就課程或活動,必須花時間跟他們「搏感情」,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否則,你會感受到什麼叫做「熱臉貼冷屁股」!問題是,即使花了時間,也不一定得到接納。再者,像我們這些帶職事奉的輔導,平常有工作,除了星期六、日要帶團契外,星期一到五也要常常與他們聯繫,探訪,關心連絡,甚至陪他們晚上打球、課業輔導、唱KTV,感情與生涯諮商。往往要在工作上、體力上與時間上取得平衡點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輔導又有家庭、或小孩要照顧時,挑戰與試煉就更大了。

因而,做為?少年輔導,所要面臨的挑戰包括:除了必須面對輔導本身的問題,如帶職事奉要兼顧工作、家庭與陪伴青少年時間分配管理的問題外。還會有來自於教會的挑戰,例如:牧者或長職會希望青少年投入教會事工的分攤,或是因為聚會方式與長執或牧者的衝突對立。最後,還有來自於青少年的挑戰,例如:青少年參與團契的意願與課業壓力,必需滿足契友家長的期待並與其溝通;甚至青少年的人際關係與情感問題,都是輔導在造就和關心青少年時必須同時關注與投入心力的重要課題。面對這些挑戰,如果沒有足夠的挫折容忍力及協調能力,?少年輔導便會折損。

※網路時代需要新模式

下面的對話似曾相識吧!透過這幾則對話,讓我們來思考ㄧ些嚴肅的問題。 

【對話一】

輔導:「威威,明天早上來少契聚會吧?」

威威:「不行ㄟ,我要補數學,明年要參加基測了!」

----------

【對話二】

輔導:「城城媽媽,好久沒看到城城來少契了?」

城城媽媽:「唉!他最近沉迷網路遊戲,常都玩到三更半夜,早上都爬不起來,你幫我開導他一下吧!

--------------

【對話三】facebook上

>「瑞婷姐,我跟你講一個笑話」

^_^「恩」

>「妳知道什麼是輔導嗎?」

>「就是扶了就倒,今天聚會只有來了5個人ㄝ」

>_<「哈~XD~」

>_<「沒來的人在做什麼?」

>「可能在家裡上FB或是玩○○遊戲吧!」

通常,教會的少契或青少契主要是由國、高中生組成,他們都面臨著沉重的升學壓力,所以輔導邀他們來教會做禮拜或者是參加團契聚會時,就常會踢到鐵板,有時他們不想來也會用補習當作最好的擋箭牌,甚至家長會認為這是浪費時間。曾經有一個要準備大學重考的青少年,他非常想來團契聚會,但是他的爸媽(很投入教會的活動與事工),卻直接對我說:「在他考上大學之前,不會讓他在星期六晚上到?契聚會,星期天早上主日禮拜也不能來,因為他必須到補習班補考和自習溫書。」我很難過的對他們說:「難道你們不能相信上帝,將他交託給上帝嗎?至少讓他星期天來主日禮拜吧!」但是他們仍然堅持這位青少年必須去補習班,結果如同我所預期的,他的大學並沒考好,因為這位青少年一整年都陷入在不滿的情緒中,上了大學以後跟團契及教會的關係也產生疏離感,只有偶而來主日崇拜,禮拜完就快閃。

有天,有位團契輔導,和我分享、討論一個觀點,她說:「這個世代的?少年,他們一出生就開始接觸電腦、網路,他們是一個認為敲著鍵盤就可以掌握世界的世代。所以,傳統的教育理論和模式,已經無法適用在這個世代了,我們需要發展出符合這個平板世代的理論和模式!」

沒錯,教會的?少年的信仰教育和學校教育面臨同樣的問題,但是,大多數的教會實際上是比學校更落後而保守。所以,?少年輔導介在中間有時就更難為了,要去和長執、牧者溝通,甚至想辦法讓他們適應,不會和?少年產生衝突;另方面在安排聚會及關心事工上如何運用網路作為平台與青少年互動,也是輔導的一個負擔。

※青少年牧養的未受重視

在地方教會的青少年事工很難做,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問題是地方教會對青少年牧養定位的錯置,將少年牧養視之為附屬的事工,而非教會最重要的事工之一,因而沒有給予適當的資源以作配合,有些教會沒有用心的去遴選青少年輔導,更不要說是培訓輔導。其實,不是只有地方教會難以推動,中會、總會的青少事工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因為地方教會青少年帶不動,他們當然更不可能去參加或配合中會或總會的活動。

我們應該要認真的反省:教會為什麼需要青少年事工?是為了延續從兒童主日學長大的青少年信仰教育嗎?或是擔心,若不做青少年事工,教會將來可能產生斷層?還是因為若教會沒有青少年事工,無法留住青少年,也無法留下青少年父母?還是因為青少年是教會未來的同工?我們對青少年有清楚的異象嗎?我們對青少年的信仰生命有負擔嗎?

雖然教會都有少年團契或青少年團契,甚至有教會也為青少年開設青少年主日崇拜。然而,大多數教會是從配合教會事工或成年人的角度來設計及運作,而沒有認真考慮及尊重青少年的期望及需要。舉例來說,教會在特殊節期的事工,例如聖誕節,教會的聖誕節籌備單位會希望青少年團契配合投入晚會的演出或是籌備工作,但是許多教會是不會思考:青少年藉由聖誕節的活動是否能得到異象或啟發?青少年對聖誕節的有何期望及需要?

※青少年事工需要新眼光

投入青少年事工,必須要有清楚的異象,對青少年的信仰生命有負擔,對未來青少年事工的推動要有新眼光。並非找到青少年輔導或是申請神學生來帶領團契,讓他們安排有趣的聚會,使青少年留在教會,就能滿足青少年對生命成長的渴求。青少年需要信仰的深度及闊度,青少年希望能在信仰及生命有更深的領會。

首先,教會必須重視團契輔導之培訓與關懷,因為青少年牧養之關鍵人物在團契輔導,青少年輔導投入在輔導工作需要「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支持,例如教會牧師、長執對輔導的關懷與支持;中會或總會可以成立跨教會的「青少年輔導團契」進行資源共享與彼此分擔,或是青少年情感與生涯諮商專業人力資源中心等,做為青少年輔導的推手、動力來源,並成為後盾。

再者,教會需打破自我的限制,經營多元開發的青少年事工,青少年事工不是只有青少年團契、青少年主日,還可以開發針對青少年宣教的網路事工,極限運動體驗生命、信仰,多元聚會型態的開發……等。

最後,重新思考要讓青少年參與主日禮拜或另外開設青少年崇拜。以長遠的發展來看,雖然青少年崇拜可以解決青少年在主日禮拜中語言隔閡的問題,但是卻會讓他們自成一個次級團體,與教會中不同年齡層的會友漸行漸遠,無法學習、體驗教會合一的精神。因此,教會可以思考:與其開設青少年崇拜,不如用心設計主日禮拜,如同新聖詩,也可以注入多元動力,促使青少年願意參加混齡式的主日禮拜,學習、體驗教會合一的精神。

教會如何看待青少年事工,會影響青少年的屬靈生命,重視青少年事工,將會帶來他們一生的改變,不僅影響教會未來的發展,甚至改變整個歷史,若以這個角度出發,教會對

同作者相關文章:
少年事工需要新眼光——一位團契輔導的建言 (第 126 期)
小蝦米的媒體戰爭 (第 99 期)
小蝦米的媒體戰爭 (第 9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6 期 主日學過後 (4-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6期  2011年  10月 主日學過後 126
本期主題:主日學過後
發行日期:2011/10/10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少年事工需要新眼光——一位團契輔導的建言
用心陪伴——青少年聚會安排與教材選擇
12歲以後的耶穌可以去哪裡?從長老教會的組織體系探討青少年事工的定位
體驗生命、認識信仰的日光少年營
愛的路上,你、我、祂!——路上教會的青少年牧養
給青少年的信:願你們時時親近聖經
颱風、地震毀不掉的信仰——黃俟命牧師
你吃「塑」了沒?——塑化劑風暴所帶來的信仰省思 
一條領我回家的路
他的罪、他的罰、他的痛、他的傷: 死刑制度裡的人
台灣憲政的困境與可能的出路
做個彰顯上帝恩典的瓦器
猶佇tsia,猶佇東京
讀經筆記6 是poan-sin-put-s?i抑是pian-s?i--e?     
從九把刀與Nu Skin事件看教會現象
夢想需要行動
心的改變
勇於不學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