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1期 新新人類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新新人類」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關鍵字:
記錄者/沈紡緞 (現為本刊執行編輯。)
編者按/本研討會除了主持人張德麟牧師外,另有講員陳南州牧師、簡春安院長、 ()
問:請問簡教授,台灣的離婚率號稱亞洲第一,不知我們給了新新人類什麼壞的榜樣?到底我們錯在哪裡?

簡:台灣的離婚率比日本、新加坡這些經濟發展比我們好的國家還要高,原因在於我們太偏向於追求經濟上的發展。人有錢了,惰性也跟著來了,加上到處林立的色情行為,使人的行為腐壞,造成離婚率升高或家庭功能喪失。倘若家庭功能好、夫妻和睦,孩子在這樣的氣氛中成長,即使是叛逆性很強的新新人類,也可藉著親子良好的溝通,化解叛逆與難題。由於台灣社會的家庭及婚姻不被看重及維護,坦白講,我對這種情況是頗為擔心的。在這當中,我們能給新新人類什麼呢?可從幾方面來說:

一、一般的夫妻應了解經營和學習婚姻是重要的。我們這一代要做,教會也應朝建立幸福家庭的目標努力。

二、學校應注意感情生活教育。幼稚園小朋友應知道什麼是公的、母的、男的、女的,小學學生要曉得什麼叫和平共處、互相尊重,國中、高中生要了解什麼叫異性、愛撫、性。從小到大,教導他們有關感情、婚姻的過程。

三、善用台灣的民氣。台灣的民氣指的是企業家的衝勁和精神。我們應藉著企業界、民間團體(宗教界、法律界……)的力量,長期規畫、整合、做出對台灣有益的社會教育,如感情教育、環保教育。

問:請問陳牧師,在幫助年輕人作選擇時,有時會變成替他們抉擇,而這若不是他們想要的方式,他們就會以叛逆來回應,不知我們要如何幫助他們?

陳:我剛才已提到,我們應幫助新新人類學習智慧去選擇,而不是替他們抉擇。我們應跟年輕人分享我們所認為的良善、崇高理想,有時父母也可向孩子學習,了解孩子在想些什麼,通過彼此的分享,產生互動,藉此創造彼此都能接受的價值、理想。與青少年的相處和分享,長輩最忌用一種絕對、主觀的態度,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們身上,那彼此溝通的管道大概就沒有了。

  要幫助孩子作智慧的選擇,應帶他們進入生活的實況,藉著生活來學習,舉一個例子來說:一位猶太拉比向來請教他的人問,有兩個孩子去清掃煙囪,掃完後,一個臉乾淨、一個臉黑黑的,請問誰會去洗臉?來學習的人認為應該是那個臉黑黑的,拉比說:應該是那個臉乾淨的,因為他雙眼看到的是對方臉髒了,想必自己也是,所以會去洗臉。第二次,拉比又問同樣的問題,來學習的人就說是那位臉乾淨的,拉比卻說,兩人同樣去掃煙囪,怎麼會一個乾淨,一個骯髒呢?由此來看,溶入生活的學習是非常重要及實在的。

問:有兩點請教盧牧師,第一,根據簡教授所說,現在的年輕人是「淺、換、玩、新」。但外面的刺激實在很多,以您的經驗,您覺得教會應怎樣吸引這些孩子願意進入教會?第二,您提到教會應多聽孩子的聲音,但在長老教會裡,決策者似乎都不願意聽,請問要如何改善?

盧:外面的吸引力確實比教會大,所以會到教會來的年輕人,我們應想辦法鼓勵他們去學校找朋友來。教會可以通過辦活動來吸引他們,如寒、暑假的信仰生活營,使青少年通過團契的互動得到學習和成長。另外,傳道人也要以賣命的精神來傳福音,並邀請人一起為福音賣命。第二點,怎樣讓教會的決策者願意多聽,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決策者再受教育,摒棄要當管理者、不願再被教育的姿態。神學院的在職教育也應切合實際,讓更多的傳道人受惠,而他們也才會知道聽人家講,特別是聽新新人類講是多麼地重要。

問:當你有喜歡的對象,也試著去追求、交往了,但後來往往未能如願地開花結果,徒增傷悲,不知有沒有什麼改進的方法?

黃:其實,任何一段的談戀愛沒有所謂的好與壞,倘若它能讓你的戀愛經驗更豐富,或讓自己更成熟的話,那這段感情就有它的價值。再者,你要懂得尊重及反省你曾付出的,檢討功過,了解自己的特質,尋求適合的對象,那麼下一次談戀愛才會有好結果。

簡:年輕人──國中、高中生若問我:怎樣讓愛情有結果?我大概會先說:多讀點書,多背些英文單字比較有用。如果現在只是比酷、比跩、比爽,那你可能戀愛,但不會有結果。愛情的首要問題就是條件,你有什麼條件可以讓人死心塌地的愛你,比如有兩個男生,一個身高157公分、薪水一個月八萬一,一個身高175公分、薪水一個月一萬八,通常人會覺得薪水八萬一的比較有前途,因為你會合理化他的身高,覺得矮的比較誠實、穩重。當你逐漸超過二十歲,準備要結婚時,你的心態會改變,你的朋友也在變,生活要面對的會越來越現實。所以你一定要充實條件,不會讀書沒關係,但也要有自己的專業技能。

問:我想青少年團契是要幫助青少年回歸教會,培養青少年獻身的使命感,但假如一個青年不認同團契,或認為團契已經變質,契友們都成雙成對,那他如何去尋求獻身的使命感或如何能回歸教會?

陳:如果教會的青少年成雙成對,這不一定是壞事;如果他們同時保有信仰,在信仰裡交往,我們應祝福他們。當然青少年團契的功能不只這些,這位提出問題的青少年大概期待其他功能的發揮。回歸教會可能很重要,但教會本身不是目的,福音才是。耶穌所說福音裡面的愛、關心與犧牲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的團契、組織無法達成或向這種理想邁進,我們當然覺得遺憾,但你不要失望,因教會只是一個工具或是一個途徑、管道。當你加入的團契,讓你沒有獻身的使命感,也許你可另外發動或找一些人開始做一些事,將你的理想付之實行。如同三十年前,我、盧俊義牧師及一些人推動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一樣。

問:現實環境是形塑我們新新人類的部分原因,倘若我們這份想改善的心或行動,在同輩中受到排擠,請問盧牧師,我們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求得生存的平衡?

盧:剛才簡教授講過,連結婚都要有實力,你會受排擠,主因可能是你的實力比人家弱,假若你實力強,必會帶著人家跟著你的後面走。我教會有一青年在學校敢跟人家打幾次架,然後他的後面就跟了一群囉囉,聽他使喚。你要不被排擠,只有兩種:第一、你跟著人家走;第二,你帶著別人走。能的話,你就帶著別人走,退而求其次,恐怕就是跟著人家走。你要帶別人走,你就要有實力;假若跟人家走,你要懂得選擇,跟什麼樣的人走?做一個跟班的,你要跟一個你喜歡、有前途、有希望、有理想的班。

簡:我補充一下。有一本書叫作《天地一沙鷗》,談到有一隻沙鷗想要飛高看遠,但其他的沙鷗都勸牠不要,牠卻執意飛高,實踐理想。剛才這位朋友的問題,可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有獨自的時間,即屬靈的追求。你若怕同儕的壓力,不敢獨自行動,那你應有獨自的時間,把週六、日給朋友,週間給自已,有獨自沈思、靈修的時間,就比較不容易受朋友左右,而且每天讀經、禱告,在神裡面是很美的事。

  第二,設定目標。十年後,我打算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我書讀得不錯,那就繼續升學;如果我書讀得不好,那我高中畢業後,要學習什麼樣的技能,累積多少的實力後可自立門戶,開創自己的事業,達到目標。

  第三,培養和訓練意志力。我覺得年輕人應培養意志力,學習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每天累積一段時間,硬著頭皮做現在實行起來很苦、很困難,但會達到目標的事。以我個人離開妻女、到美國讀博士的經驗來說,設定目標,以意志力實踐是可以讓一個人的美夢成真的。

問:青少年的問題,家庭的影響也很大。但青少年的家長常責備孩子們的行為乖張,是引起社會混亂的起因,然而我一直在質疑,當我們真的改變了,下一代就會更好嗎?而如果上一代沒改變,這社會又如何轉變呢?

陳:(本社社長陳錦生教授)你講得很好,我有一點回應。記得幾年前有一則報導,說一群高中生在站牌排隊等公車,當公車來時,大家一窩蜂搶上去,這些排隊的學子因而無法上車,第二次也出現同樣的狀況,但學生們急著要上學,所以當第三次公車來時,他們也衝上去了,於是旁邊有人大罵:「你們這些學生沒受過教育嗎?」其中一個微笑但回答:「有,我們剛剛接受社會教育。」

黃:其實一個人的態度、行為並不完全由他的想法蘊育出來,而是他的家庭帶給他的價值觀。有一本書《熱鍋中的家庭》,描述任何一位青少年的思維沒被接受,是因為他整個家庭沒被接受。所以要解決孩子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父母親跟他的問題。

陳:我自己是青少年的父母,深深覺得作一個父母也需要學習的。有一年母親節,我們伉儷團契全家野外禮拜,並由孩子們負責主理整個禮拜程序,其中有一位同事的孩子講道,題目是「你們作父母的,不要惹兒子的氣。」我想這是很有意思的,因為青少年成長時,他們的父母也需要學習和成長,所以當我們在關心青少年時,其實他們的父母也需要被關懷。

盧:確實是如此。去年我教會辦一個高中生信仰生活營,當時學生就一直強烈反應,有些課應該是要跟父母講的。因為有時孩子改變了,父母反而不能適應,受不了。有幾次在政治活動的演講上,我都會講:「今天台灣的政治會這麼齷齪、窩囊,以往會出現恐怖的白色政治,誰要負責任?──我們的父母。」上一代若不怕死,下一代就不用這麼辛苦了。所以我呼籲群眾,要勇敢地走出這樣的恐怖。同樣地,同學們若有理想,也要勇敢地走出來,因為要等待上一代的改變是非常困難的。

  日本無教會主義者內村鑑三說:「走出理想的人,在他那個時代都是很痛苦的人。」你要走出理想,但會付上很大的代價,有時這理想也不一定能馬上實現,而是下一代的人享受到,但社會就是這樣在進步。

  時報出版社曾出版一本《種樹的男人》,描寫一名男人每天種一百粒的樹種,十年後,森林成形了,但他不管,還是繼續種,種一輩子。也許我們需要這樣執著,為理想終其一生而不變。像我,四年前發大願要在講道時把聖經六十卷書講完,並寫成書,目前我已完成四本。我想有理想並開始去實踐,是永遠不嫌慢的。

問:請問四位講員,什麼樣的年齡比較適合談戀愛?另外,談戀愛時,當事者總希望獨處,不受干擾,但同學又不希望他們就此離開群體,請問黃教授:一、
同作者相關文章:
我所認識的張哥 (第 161 期)
我跟你們一樣是罪人,只是你們說我犯的罪是同性戀 (第 156 期)
聖神佇咱中間 (第 113 期)
首位本土籍長榮中學校歌創作者——周慶淵 (第 101 期)
葉水樹女士(郭馬西牧師娘)——一位在患亂中堅持信仰的女性 (第 88 期)
堅持傳福音是唯一職責——郭馬西牧師小傳 (第 85 期)
五十年傳道生涯──李明意牧師小傳 (第 83 期)
教會的金錢觀 (第 82 期)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第 81 期)
在228中消失的張七郎父子 (第 80 期)
編者的話 (第 64 期)
編者的話 (第 62 期)
普世教會的全球化問題 (第 55 期)
奉獻於東海大學的任賜瑞牧師——訪劉益充主任 (第 46 期)
雙連安養中心--訪蔡芳文長老 (第 44 期)
「新新人類」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第 41 期)
香港經驗與台灣教會 (第 39 期)
靈異怪談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第 35 期)
「新新人類」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第 4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1 期 新新人類 (15-2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1期  1997年  8月 新新人類 41
本期主題:新新人類
發行日期:1997/8/10
目錄s/
編者的話
選擇是一種勇敢和美麗 
在標新與立異中成長──從協談者立場來談
憑著感覺走,啥米攏呣驚?
「新新人類」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新新人類與鬼仔巴模式
全方位的福音及社會服務事工開拓者──高甘霖牧師
星座?信仰!
半調子的占星術
布拉姆斯與聖詩(二)
什麼是聖靈降臨?
女性之悲歌
拒絕,小心點!
台福基督教會的異象和使命
對台福教會來台灣開設教會的幾點觀察
追憶吾友劉凱方弟兄
如何辨識異端?
我看「新新人類」
網迷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