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2期 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英加長老教會聖詩在台發展──兼論教會聖詩之本土化
關鍵字:
作者/翁佩貞 ()
  1926年,《聖詩》出現了本地作品,是以採集平埔族曲調的民謠聖詩為主, 1937年以後,開始出現本地作曲者新創作的詩歌,其中許多至今仍耳熟能詳…

  晚清時期,西洋宣教士傳入基督教,也將基督教會眾吟唱聖詩的傳統帶入台灣。自此以後,西洋聖詩在台灣展開了另一頁的發展。

  由於台灣與廈門語言相通,又英國長老教會的宣教士早在廈門一地傳教,所以,西元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的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Maxwell)剛來台灣傳教時所使用的聖詩,即是從廈門教會帶來的羅馬字母拼音的閩南語聖詩歌本《養心神詩》(只有歌詞而無歌譜)。1895年,清廷被迫將台灣割給日本。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台灣本地教會因不同政權的進駐,而與廈門教會的關係漸行漸遠,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教會開始嘗試自行編輯聖詩歌本。

  台灣在1900年開始自編聖詩,雖然在1914年至1923年左右,南北教會的聯合組織──台灣大會,曾議決使用廈門出版的1914年版《養心神詩》,但很快又回頭自己編輯聖詩。台灣教會自從自行編輯聖詩歌本之後,總共歷經了四次的改版。第一次為1900年,台灣南部的英國長老教會編輯了一本總首數122首,名為《聖詩歌》的聖詩歌本(但只局限於南部教會使用,北部教會仍使用廈門出版的《養心神詩》)。第二次改版是由南北教會所組成的台灣大會在1923年所編訂的一本188首《聖詩》,爾後在1926年又出版了一本192首的「修改版」《聖詩》。而第三、四次的改版,分別編輯了1937年版《聖詩》,及1964年版《聖詩》。

※ 台灣第一本自編聖詩──《聖詩歌》
  這本由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所主編的聖詩在1900年編成,總首數為122首。甘為霖曾在《教會報》為這本《聖詩歌》首數做一粗略統計,其中大部份的曲子都來自廈門各版的《養心神詩》。《聖詩歌》當初編輯時,並不像現在我們所使用的聖詩錄有曲譜,詩歌本子中只有白話字台語歌詞,所以當時的信徒到底是用何曲調來唱這122首詩歌,其實並不是很確定。不過,賴永祥教授在〈自編詞譜合璧聖詩〉一文中就曾提到,當時在台南太平境教會司琴的林錦生先生(1905~1911)所用的琴譜為Church Praise 及 Sacred Songs and Solos,這二本琴譜都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英美流行使用的詩歌集。另江玉玲教授也曾就《聖詩歌》這122首詩歌與早期歐美聖詩作一歷史溯源。所以《聖詩歌》的曲調可以肯定的是,應該來自歐美詩歌曲調。值得一提的是,在《聖詩歌》最後一首,即第122首〈願主賜福保護你Go?n Chu su hok po ho li〉(圖例一)是唯一附有簡譜的曲子,哼唱這首詩歌的旋律,是我們每次禮拜結束時常唱頌的頌榮,即六四版(編按:指1964年版)聖詩第513首。

  至於在歌詞方面,從《養心神詩》廣東版到廈門版,再發展至台灣版的《聖詩歌》,不再只有經文翻譯,很多詩文來自當時歐美聖詩學家的自由創作。其中甘為霖牧師在《教會報》裡提到有二首詩歌的來源。
在Chap-liok和H?e-po-e(指教會報)這一項,只有二首詩歌知道是誰做的。第八十首〈今我有得朋友〉是施牧師所作的;而四十二首〈萬世磐替我破開〉是甘牧師作的。

  上述引言中的施牧師,賴永祥教授推斷為早期來台的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士施大闢。第80首〈今我有得朋友〉的歌詞,目前收錄在六四版《聖詩》第285首〈我有至好朋友〉。翻開目前六四版第285首所記載的作詞者,誤植為第一位來台的牧師李庥(Rev. Hugh Ritchie, 1840~1879)。第42首〈萬世磐替我破開〉是甘為霖牧師改編自英美詩人Toplady的詩作,收錄在六四版《聖詩》第189首〈替我打破石磐身〉,歌詞略有修改,作詞者也改為原詩作者。

  圖例一:《聖詩歌》最後一首,即第122首〈願主賜福保護你Go?n Chu su hok po ho li〉是唯一附有簡譜的曲子。

※ 南北教會合一與聖詩合一 ── 1923年版《聖詩》的出現
  基督教信仰在一八六○及七○年代,由馬雅各及馬偕(Rev. George Leslie Mackay)傳入台灣時,南北二教會就分屬英國及加拿大二個不同行政體系的長老教會。當1900年,南部所屬的英國長老教會自行編了一本《聖詩歌》之後,北部並沒有一起跟進,仍是使用廈門增補後的各版《養心神詩》。在《聖詩歌》編好之後的若干年間,曾經有人提議說要統一南北的聖詩歌本,但講到最後卻都一直沒有結果。

  南北詩歌本的統一,一直要等到1914年「台灣大會」成立時才又被重新提起。「台灣大會」初創時只是一個聯合南北二教會的聯誼性組織,可是發展到後來,也漸漸具有一些決策的權力,「統一南北聖詩」即是幾個重大決策之一。南北教會開始會商如何使聖詩合一,是沿用《養心神詩》,還是用《聖詩歌》,抑或是自編一本聖詩,以為全台通用。最後的討論結果為沿用1914年151首版廈門《養心神詩》,但為了順應南北教友使用聖詩的習慣,則南北各選十首(共二○首),以補充現行的《養心神詩》。但這本《增補聖詩二○首》並沒有附在《養心神詩》之後,而是在1918年另行出版。至此,南北教會所使用的聖詩已大致統合。

  照理說,南北已共用《養心神詩》 《增補聖詩二○首》,短期間內實無再出版詩冊的必要,但在日本統治的現實大環境下,南北大會開始著手編印詩冊。1923年出版的詩冊不再稱作《聖詩歌》,直接稱作《聖詩》,實際上有一大部份是襲用之前1914年版《養心神詩》。二者的不同點,是改換了《養心神詩》中「不妥」的歌詞。因為台灣用的1914年(151首)版《養心神詩》是在中國廈門編輯而成,其中有一些歌詞會有「施恩保護中國Tiong-kok」、「願主道理通行直到中國各境」、「治理中國百姓」等字眼。為了這個問題,日本警察曾經特地向教會「詢問」、「關心」過。所以,在1923年版《聖詩》中,改換了所有「不妥」的字眼。

※ 1926年版── 1923年版的「修改版」
  接著在短短三年後,1926年版《聖詩》緊接著出版。前後版有以下幾點不同:

一、前後首數只差四首
  其實二三版及二六版的曲子一模一樣,差別在於二六版最後多了四首詩歌,最後第192首為日本國歌〈Kimigayo〉。這三首聖詩的歌詞首句分別是第189首〈容忍細漢囝仔來就近我Iong-un soe-han gin-na lai chi?-k?n Goa〉、第190首〈〉來就近我lai chi?-k?n Goa、第191首〈天城金門Thin-sian-kim-mng〉。分析這三首歌曲,與之前收錄的聖詩有些不一樣,並不太像是讓會眾齊唱的聖詩,應該說比較像是詩班在唱的「讚美歌」。因為傳統聖詩是讓一般會眾齊唱用的,所以曲子多半比較簡單,拍子並不複雜,通常以四分或八分音符居多,但這三首曲子曲調變化較多,曲子增長,而且也少了五線譜上方的do.re.me.簡譜(簡譜的作用通常是讓會眾在唱聖詩時,容易辨認音符曲調之用)。

二、改換「不合適」的字眼
  之前北部版的字詞已經修改過,但南部版並無跟進,所以在二六版中,全台統一,已無「中國」等歌詞。

三、首度出現琴譜──民謠聖詩的萌芽
  早期《聖詩歌》及1923年188首版的《聖詩》只有出版歌詞而無歌譜(包括台南腔閩南語白話字版及漢字版),二六版《聖詩》的創舉為首度出現了曲譜。這版《聖詩》的曲譜以五線譜記譜,上頭還加了Tonic Sol-fa的唱法,讓人吟唱時一目瞭然(圖例二)。

  有了曲譜後,我們可以得知當時的會眾是用何曲調吟唱聖詩。檢視1926年版《聖詩》的曲譜,發現了幾首「可能是」台灣平埔旋律的曲調:

1.第1首曲名〈(淡水)T?m-sui〉〉,歌詞首句「上帝創告天與地」(1937-7B,1964-62A)
2.第2首曲名〈(大社)T?a-Si?〉,歌詞首句「真主上帝造天地」(1937-8A,1964-63)
3.第48首曲名〈(宜蘭)Gi-Lan〉歌詞首句「世人紛紛罪惡多端」
4.第107首曲名〈(台灣)TAIWAN〉歌詞首句「導到天堂永活所在」
5.第131首曲名〈(木柵)BAKSA〉,歌詞首句「咱人生命無定著」(1937-243A,1964-233)
6.第8首〈Formosa〉(除了全部有編號的192首聖詩外,還附有12首有曲無詞的聖詩)(圖例三)

  聖詩學者駱維道博士稱1926年版《聖詩》是民謠聖詩的源頭,原因在於此版聖詩附有曲譜,可以確定曲子的曲風、結構。雖然二三版與二六版《聖詩》前後只有四首曲子的差別,但無五線譜、簡譜作為依據,很難斷定當時的會眾就是使用這些民謠旋律。

  圖例三︰1926年版《聖詩》的曲譜中,有幾首「可能是」台灣平埔族旋律的曲調,圖為第8首〈Formosa〉,為一有曲無詞的聖詩。

※ 本地聖詩創作人才的出現── 1937版《聖詩》
  1926年版《聖詩》開始出現所謂本地聖詩作品,是以採集平埔族曲調的民謠聖詩為主,因旋律均採自於民間,所以旋律音的構成上多是以五聲音階(do.re.mi.sol.la),如〈淡水〉〈大社〉等。1937年版開始,不只有民謠曲調,且出現本地作曲者新創作的詩歌。作曲手法多半是以西洋曲式和聲為依據,不離大小調七聲音階的範疇,如台灣本地作曲鄭溪泮、駱先春,還有在台宣教士如吳威廉牧師娘及蘭大衛醫生娘等人。以下舉出在1964版《聖詩》中仍是耳熟能詳的幾首聖詩。

1.此首曲名〈羅山〉(圖例四),歌詞首句「聖子耶穌對天降臨」,為鄭溪泮作曲、作詞。鄭溪泮牧師出生於1896年,台南永康人,就讀於長榮中學,畢業後又進入台南神學院研讀神學。曾在歸仁、里港及水底寮等教會牧會。

  圖例四:1937年版第22首曲名〈羅山〉,為鄭溪泮牧師作曲、作詞,收錄於現行《聖詩》版本(1964 年版)第91首〈聖子耶穌從天降臨〉。

2.曲名〈砲台埔〉(圖例五),歌詞首句「求主教示阮祈禱」,駱先春作曲、作詞。駱先春牧師為知名聖詩學者駱維道牧師的父親,父子二人同時投身新、舊《聖詩》的編輯工作,對長老教會聖詩音樂推展有很大的貢獻。駱先春牧師1935年任職於淡江中學時,在團契查經祈禱中受感動而寫下此首聖詩。又駱牧師任職於淡中時,居住於砲台埔上的職員宿舍,故名之〈砲台埔〉。

  圖例五︰1937年版第1
同作者相關文章:
英加長老教會聖詩在台發展──兼論教會聖詩之本土化 (第 10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2 期 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4-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2期  2007年  10月 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102
本期主題: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發行日期:2007/10/10
讓音樂成為聖靈的工作!
目錄s/
英加長老教會聖詩在台發展──兼論教會聖詩之本土化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聖詩》編輯之理念與實踐之挑戰
大家都愛敬拜讚美?!
流行音樂可以有福音嗎?—訪黃國倫
每個時代有它自己的「敬拜讚美」
原住民教會音樂創作之現況
台灣的第一位女鋼琴教授──高慈美
祝福,從苦難開始──寶島歌王洪一峰全家的信仰告白
「星光幫」教我們的事
以色列的哀歌對台灣人的意義
傳統聖樂如何與「敬拜讚美」和好?
重拾「團契」的真諦——從細胞小組教會的發展談起
藝術與品格雙修——嘉西藝術週末營
掙脫「自由」的轄制!——我讀《活出十誡的真自由—通往自由人生的路標》
小朋友的好朋友
蕭泰然教授ê台灣心kap台灣情
五月出荔枝
與主相約???三週行
來自武界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