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2期 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原住民教會音樂創作之現況
關鍵字:
作者/哈尤‧尤道 ()
  原住民的本土化詩歌雖然不像具「西洋音樂風格」的詩歌容易立刻受年輕人 喜愛,但有藝術價值及文化意涵…

※ 前言
  馬丁路德說:「音樂是上帝給人類最特別的禮物。」同樣地,每時代的「音樂創作」是上帝給當時代(教會)的特別禮物,這「禮物」會帶來教會新的生命力,也會為教會帶來珍珠、寶石與美善,更帶來復興。事實上,「教會音樂創作」也反應了教會之需要及神學走向,談起「原住民教會音樂創作之現況」,由於原住民有很豐富的民族音樂背景、神學走向與靈恩復興等因素,要了解目前的創作現況,必須從幾個面向來談,以下是筆者之淺見與觀察。

※ 學院派合唱曲
  這種詩歌是屬較高格調的合唱曲,較有藝術價值,一般人稱「學院派合唱曲」。這類詩歌創作通常是以無伴奏呈現,純欣賞人聲之美,若有樂器伴奏,也是經過特別的編法或古典伴奏法,並不是只放和絃的即興伴奏而已。這種詩歌創作早期30、40年前很多人在做,諸如:已蒙召歸主者有:賴福梅(泰雅族)、蘇德昌(泰雅族)、周德源(泰雅族)、周裕豐(泰雅族)等。現存中年者有:童春發(排灣族)、金國寶(布農族)、筆者(泰雅族)等。可慶幸地,年輕一輩者有:董祥文(排灣族)、周錦榮(泰雅族)、葉燕妮(阿美族)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周錦榮牧師一面忙於牧會工作,也一面努力創作給區會合唱團(賽德克)來唱。另一位是葉燕妮老師,目前任職於玉山神學院音樂系,她一直不停努力創作給該院的「那魯灣合唱團」來唱,二者都有錄音、樂譜出版,並且不定期做巡迴演出。筆者認為要有好的作品,也必須有表演或發表的舞台來鼓勵與刺激。

※ 福音詩歌合唱曲
  這種詩歌是屬於較短的合唱曲,篇幅約有1~2頁,用較簡易的和聲概念,用簡譜記譜,附上和絃等。這種詩歌很受小、中型教會的喜愛,因為詩班不用花很長的時間去練習。這種詩歌在早期10、20年前很普遍,節奏上也比早期十九世紀福音詩歌更輕快、明朗,也跟20年前一般通俗音樂類似,但仍保持四聲部之特色。創作這類詩歌早期有:周裕豐(泰雅族);中年者:金國寶(布農族)、林照清(阿美族)、筆者(泰雅族)等;年輕一輩有:周錦榮(泰雅族)、董祥文(排灣族)、簡光雄(泰雅族)、溫勝雄(泰雅族)等。目前這種音樂一直在式微中,也許受到「敬拜讚美詩歌」之影響為主因。


※ 靈恩復興(敬拜讚美)詩歌
  這種詩歌是因為近年來教會音樂受到靈恩復興的影響,它不用很高深的音樂專業知識及和聲程度,通常只有「一聲部」或「單旋律」。風格跟時下流行音樂已沒有什麼分別,以多種現代樂器(電子樂器)及變化多端的伴奏呈現。這種詩歌非常受年輕人所喜歡,信徒們易於藉此種簡易的詩歌將感情融入其中,表達對主的熱心。這類詩歌的創作者像春筍般一直不斷增加中,諸如:陳長良(泰雅族)、高盛福(泰雅族)、林以理(泰雅族)、松春成(布農族)、楊惠美(阿美族)等,以上皆已經有出版CD及樂譜。至於未出版者更多,他(她)正躍躍欲試來展現上帝給他(她)們的恩賜,例如玉山神學院學生(特別是音樂系),在教會的敬拜或特別聚會中也都常聽到他(她)們的作品,而且年齡層一直往下,青少年創作者有:莎韻‧哈尤(泰雅族)等。

1.聖詩
  在聖詩創作方面,從過去到現在創作者咸少創作聖詩,大多仰賴西方教會聖詩經過翻譯而成,過去原住民創作者大多以「獻詩」為第一目的,後來要編聖詩時,才從他們創作詩歌中篩選出有聖詩風格的詩歌編入聖詩中。這些聖詩以前面所提「福音詩歌合唱曲」居多,這些聖詩都會通用並編入各原住民族群的聖詩中,諸如:達悟聖詩、排灣聖詩等。這類詩歌的創作者有:周裕豐(泰雅族)、金國寶(布農族)、董祥文(排灣族)、筆者(泰雅族)等。筆者回顧「為何原住民聖詩創作較缺乏?」,其理由有三:(一)、沒有創作聖詩的概念及迫切性;(二)、過分依賴西洋教會聖詩(譯本);(三)、作詩人才缺乏。

2.本土化教會詩歌
  由於「本土化神學」在原住民教會中一直不斷被提升與重視,這要歸功於提倡該運動的大本營玉山神學院長年以來的努力。因此,該院除了神學方面之研究及推廣外,另一方面也從禮拜與音樂上做多方的努力。

  這種詩歌創作是以各族群傳統音樂的特色與風格為創作動機與元素,創作這類詩歌之創作者本身必有很深厚的傳統音樂背景才能創作得很自然,因此,目前這樣的人才並不多,大多以編曲與填詞佔大多數,這也是原住民創作者要努力的方向。

  這種詩歌雖然不像具「西洋音樂風格」的詩歌容易抓住感情或受年輕人喜愛,但有藝術價值及文化意涵,也會激起老一輩信徒的懷念與省思,也許這種詩歌與他們(她們)過去的生活較接近吧,這類詩歌的創作者有:

(一)合唱曲:已蒙召歸主者—周裕豐(泰雅族)、賴福梅(泰雅族)、施文輝(泰雅族)等;中年創作者—金國寶(布農族)、林照清(阿美族)、董祥文(排灣族)、筆者(泰雅族)等。

(二)在聖詩方面:已蒙召歸主者—蘇德昌(泰雅族)、周裕豐(泰雅族)等;中年者—童春發(排灣族)、盧正君(魯凱族)、馬耀‧古木(阿美族)、唐白梅(排灣族)、曾美麗(阿美族)、筆者(泰雅族)等;年輕一輩—高玉珠(排灣族)、葉燕妮(阿美族)、楊惠美(阿美族)等。

3.原住民樂器
  原住民樂器方面尚在發展與嘗試階段中,原民樂器大約有15種,諸如:口簧琴、弓琴、笛子(獵首笛、雙管口笛、鼻笛、排笛)、木琴、四弦琴(五弦琴)、木鼓、竹鼓、鈴鐺等。這些樂器傳統上大都是獨奏用,很少與唱歌一起配合或伴奏用,有些樂器只能運用在自己族群的音樂上(如太魯閣木琴),因為音階只有Re、Mi、Sol、La四個音,而木琴的音階就是只有這四個音階,而不能用在別族群的音樂(音階不同)。

  目前原住民樂器大多用在獨奏上,作為禮拜之前、後奏,也有的是詩歌之前奏,也有是用來節奏用,諸如:木鼓(織布槽)、鈴鐺等。筆者曾嘗試把太魯閣族音樂用樂器(木琴、口簧琴、四弦琴、獵首笛、木鼓等)來伴奏,但必須把各樂器的音準調成一個調才能達成,試過以後效果還不錯,可能要加強的是音準的準確度罷了。

  透過這次的經驗,筆者認為,原住民樂器可加以改造與發展,諸如:音域加寬、可適用在別的族群音樂上、聲音加大、結構更加強及精密等。這樣一來,原住民樂器都可適用在每一個族群的詩歌,使原住民詩歌更豐富、多元,及有文化特色,也開闢原住民詩歌新的發展空間,目前在這方面的創作者有:高玉珠(排灣族)、筆者(泰雅族)及玉山神學院的師生們。

※ 結論
  「原住民教會音樂創作」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工,它可成為原住民教會音樂的一大資產及特色,因為原住民音樂本來就很豐富及多元,不去開發實在可惜。綜觀目前原住民教會音樂之創作,看來好像沒有過去20、30年前那樣的蓬勃,但是可喜的現象是,由於音樂教育教普及,年輕一輩的創作者都有受音樂或創作訓練,往後應該會比過去創作者更有發展才對,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最後,願我們再給原住民教會音樂創作者更多的鼓勵、支持及營造更好的創作環境與空間,相信必能創作出教會中更多的珍珠、寶石與美善,來美化及復興教會,將一切榮耀歸於那最大的賜予者─全能的主上帝。
同作者相關文章:
原住民教會音樂創作之現況 (第 10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2 期 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35-4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2期  2007年  10月 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102
本期主題: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發行日期:2007/10/10
讓音樂成為聖靈的工作!
目錄s/
英加長老教會聖詩在台發展──兼論教會聖詩之本土化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聖詩》編輯之理念與實踐之挑戰
大家都愛敬拜讚美?!
流行音樂可以有福音嗎?—訪黃國倫
每個時代有它自己的「敬拜讚美」
原住民教會音樂創作之現況
台灣的第一位女鋼琴教授──高慈美
祝福,從苦難開始──寶島歌王洪一峰全家的信仰告白
「星光幫」教我們的事
以色列的哀歌對台灣人的意義
傳統聖樂如何與「敬拜讚美」和好?
重拾「團契」的真諦——從細胞小組教會的發展談起
藝術與品格雙修——嘉西藝術週末營
掙脫「自由」的轄制!——我讀《活出十誡的真自由—通往自由人生的路標》
小朋友的好朋友
蕭泰然教授ê台灣心kap台灣情
五月出荔枝
與主相約???三週行
來自武界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