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62期 國際移工在台灣
字級調整:

好書櫥窗
「做基督徒」的另類典範──我讀《基督徒不服從》
作者們曾在自己的處境中,認真思考作為一個基督徒究竟有何意義,並以行動將信仰實踐出來。
關鍵字:
作者/鄭君平 (長老教會牧師,前總會青年幹事)
 
為什麼你認為自己是基督徒?
 
前陣子受邀在一個青少年聯合聚會中分享。會中,我對在場的青少年做了一些調查。首先,我問在場的青少年,認為自己是基督徒的舉手,有超過四分之三的人舉手;接著我又問,曾經受過堅信禮或成人洗禮的呢?約有三分之一;再問,那麼曾經受過小兒洗禮的?大概過半數。
 
最後,我問在場的青少年:「為什麼你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基督徒呢?」有人說:「因為我的爸爸是牧師。」也有人說:「因為我愛耶穌。」或「我覺得耶穌像我的朋友。」還有人引聖經的句子:「因為我口裡承認,心裡相信。」而更多的,是這樣回答:「因為我都會去教會做禮拜,還有服事。」
 
有趣的是,明明我在前面已經調查過大家是否受洗,卻沒有一個青少年拿這個來當作「基督徒」的標準。但對許多大人或以教會體制來說,「受洗」與否,卻又常是「基督徒」或「教會正式會員」,甚至「得救」的確據。那麼,怎樣才算是一個基督徒呢?
 
得救的條件
 
馬太福音25章記載了耶穌說的三個關於「末日」的比喻。第一個比喻要信徒儆醒等候主的再臨;第二個比喻要信徒忠心盡責,不負所託;而第三個比喻則是耶穌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直接以「末日審判」的圖像,進一步闡明主所託付的職責──即得救的條件為何。
 
到那日,人子做王再臨之時,會將地上萬民如牧人把山羊從綿羊中分別出來一樣,分成兩群。唯有「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來探望我……既然你們為我的跟從者中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為我做!」(太25:35-36, 40)的一群,才能被主稱為義人,並得著永生,而另外一群,就只能在「永不熄滅的火中,受永遠的刑罰」。
 
在猶太律法中,其實綿羊和山羊都是潔淨的動物。然而耶穌卻以此為比喻,正正要提醒,別被虔敬的外表或禮儀的合節給矇騙了,因為,「不是每一個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只有實行我天父旨意的才能進去。」(太7:21)
 
社會行動中反省信仰
 
當吳靜如隨著她所協助的移工們的腳步,踏入已許久未進的教堂時,她說:「我也更看清有太多移工躲在儀式的後面,以為上了教堂就能得到天主的庇佑,眼睛不學著張開,腦子不學著打開,什麼都不做;也看見有很多神職人員,可以在祭壇上向教徒講道宣教,但是下了祭壇,除了身上還穿著神父修女服外,其實連教徒都談不上。」這是何等嚴厲的指控!
 
然而最終,她體認到:「我還是不常上教堂、甚至沒讀經。但是,我可以確信我是天主教徒。因為我在階級運動的路上,看見祂最小的兄弟;也同樣在這條路上,看到自己的懦弱、無能和對聖母瑪利亞的依賴。我知道不見得要用嘴讚美主、不一定要透過禮拜儀式,甚至其實也不一定要讓人知道我是天主教徒。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目前的實踐著實得依賴我的禱告才能繼續往前。走出教堂之後,才會走向一個更靠近天主的地方。」(p. 99)在耶穌的比喻中,人子親自化身為那「最微小的」,而她/他們正是移工、是街友、是窮人、是冤獄中的死刑犯、是受歧視的同性戀者、是土地被強佔的原住民與受欺壓者、是無權利的兒童與青少年,甚至是無聲為自己抗辯的大自然……
 
和吳靜如一樣,書中九位作者雖來自不同教派,也關注著不同領域的議題,但她/他們當中卻有一個共同點──並不是「天生反骨」──而是她/他們都曾在自己的處境中,認真思考作為一個基督徒,這樣的身份究竟有何意義,並以行動將信仰實踐出來。
 
這是九個基督徒的「見證」,但卻跟我們平常在教會常聽到的那些很不一樣。回到我所服事的青/少年事工,我深知「典範」在青/少年生命成長與信仰歷程中的重要。而這本書也不只是九位基督徒的見證,更有交織在這些故事中,作者們對其所關注之議題,精闢深入的觀察與分析,這正是當代台灣青/少年所需要的典範。
 
順服上帝的公義
 
要青/少年學習「不服從」?「順服」豈不是基督徒的美德?然而,這看似逆道的書名背後,誠如長期致力原住民運動的伍杜‧米將所言:「或許安定是我們追求的生活樣態,然而不公義而來的安定,卻隱含著更多的侵害、壓迫,甚至殺戮,和諧的假像並不能合乎上帝的旨意,他將世界交托給人來管理,公義便是管理這俗事的原則,向上帝祈求智慧,珍重普世人權,對於不公義的不合作不服從,便是對上帝公義的順服了!」(p. 178)
 
那麼,怎樣才算是一個「基督徒」呢?答案就留待你我思量吧。
同作者相關文章:
單身,什麼問題? (第 194 期)
在神研班讀士師記 (第 193 期)
喜劇笑哏和基督信仰有什麼相干? (第 192 期)
看見霸凌 (第 191 期)
現代利未人 (第 190 期)
脫下口罩之後 (第 189 期)
一領一.新民防 (第 188 期)
從保羅的密契經驗重讀哥林多前後書 (第 187 期)
在神研班讀聖經 (第 181 期)
靠北.基督徒.好酸 (第 177 期)
作為長老教會青年 (第 164 期)
「做基督徒」的另類典範──我讀《基督徒不服從》 (第 162 期)
青年在教會的角色 (第 159 期)
PCT 150之後的青年宣教:從「說故事」和「讀聖經」開始 (第 147 期)
從神研班到全國社青讀經營 (第 145 期)
擁抱‧普世‧青年 (第 141 期)
從教導到牧養 ─ 記查經班十年 (第 122 期)
「星光幫」教我們的事 (第 102 期)
長青團契篇──台北大專學生中心 (第 10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2 期 國際移工在台灣 (53-5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2期  2017年  10月 國際移工在台灣 162
本期主題:國際移工在台灣
發行日期:2017/10/10
善待出外人
異鄉異客:從基督信仰看移工處境與雇主倫理
為「我們」說,對「我們」說──一個屬於「我們」的故事
抓外勞的警察們
我們身邊的穆斯林
性別、族群的宰制與自覺:路得記與以斯帖記
當教會成為霸權
公共場域中帶來解放的相遇
曇花一現的繁華之城—玻利維亞波托西
美好時光
布農族 Biaz Taki-hunang牧師對砂拉越伊班族宣教的堅持
走入社會,與哀哭的人同哭——《基督徒不服從》序文
「做基督徒」的另類典範──我讀《基督徒不服從》
基督教是政治的——《起初,是黑夜》書評
《沉默》觀後——遇見「宣教汙點」
第一本台灣聯合版聖詩發現記
《新使者》ê新使命
基督徒學生運動不孤單
行動靈修營——新營會的想像
心的寄託——我在花蓮福音隊的回憶
小神研:提問與討論的讀經運動
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