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66期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新酒裝在舊皮袋?「挑戰」或是「道成肉身」
關鍵字:網路  宣教 
作者/張瑋哲 (《新使者》執行主編)
 
歷史學家公認十五世紀中期的「古騰堡印刷術」,是西方文化的重大轉捩點。因著技術轉變,使得過去的口傳、手抄的知識傳播系統面臨衝擊,連帶改變當時人們的閱讀習慣。從科技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關係來看,1517年的宗教改革也可說是建立在古騰堡印刷術的基礎之上。技術的創新與改變,加速知識的傳遞,也衝擊傳統的宗教權威;技術發展與社會文化往往有著千絲萬縷難以一言道盡的關係。然而,在宗教改革五百年之後,基督宗教又面臨類似的挑戰,其劇烈的程度不下「古騰堡印刷術」帶來的衝擊。作為一種傳統的基督教,在充滿挑戰的時刻應該如何面對文化、社會,甚至是作為基督徒本身的使命?
 
在本期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網路時代中,面對各種不同挑戰的解答與信仰實踐。從香港《時代論壇》任志強社長的〈網絡革命:宣教策略以外的考量〉、新媒體宣教學院邱慕天主任的〈從數位到印刷:新教文明「五百年來第一戰」〉兩篇文章,分別從媒體發展帶來權力結構重組,以及技術更新帶來訊息傳播型態的改變切入,分析基督宗教面臨網路世代的挑戰。另外從實踐的層面,也邀請了幾位長期參與基督教網路事工的工作者,來分享他們的經驗與現況;特別是在華文世界獨特的聖經軟體「信望愛聖經資源網」,在「Oh My God青少年網站」,在「哇咧星樂園」,以及在「布農族山羌先生Line貼圖」。從這些不同的實踐中,讀者們可以更多去體會工作者們的創意,以及事工當中所遇見的挑戰。
 
的確,從1990年代開始,「網際網路」(Internet)陸續進入人們生活,直到今日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的發達與相關載具的發展,也戲劇性改變人們的人際互動方式。我們當中或有讀者見證科技發展下的改變:從工作習慣、生活、思考方式,甚至人們在經歷一天職場的情緒勞動回到家中後,第一件事情不一定是找朋友或家人訴苦,或是有個共同交流的餐桌時間,反而是回到房間打開Youtube在影像中娛樂自己。好像透過網路連結的各種活動(影片、即時訊息、線上遊戲、影像聊天室),人們能在虛擬互動中,排解一些孤獨感。
 
然而,網路媒體這類傳播模式帶來人際關係的轉變,教會該如何面對?或者我們該如何看待「網路媒體」?甚至是每天書寫的自自媒體(self-media)Facebook、IG
呢?即便我們會為變動感到焦慮,但焦慮感會再次鼓勵我們思考上帝的話語成為肉身(Incarnation)真實與活潑的意涵。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後疫情的宣教與牧養 (第 189 期)
重建共善:現代社群關係的再想像 (第 176 期)
屋簷下的交會: 從互為主體的社會關顧再思教會靈性關顧 (第 172 期)
「幸福」抉擇 (第 169 期)
我們團契是為了受差遣:TKC七十才開始 (第 168 期)
在起頭… (第 167 期)
新酒裝在舊皮袋?「挑戰」或是「道成肉身」 (第 166 期)
出去走走,來自「他者」的邀請 (第 16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6 期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6期  2018年  9月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166
本期主題: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發行日期:2018/9/10
新酒裝在舊皮袋?「挑戰」或是「道成肉身」
網絡革命:宣教策略以外的考量
從Oh My God到摘星計畫
從印刷到數位:新教文明「五百年來第一戰」
網路帶來的多譯本時代與原文讀經運動
E世代ê網路福音事工
一個還沒說完的故事:青少年網路事工老哇咧求生記
布農族山羌先生貼圖的故事
長老宗與天主教會在巴黎巧遇
芬蘭 極光 旅人
穆斯林的多元面貌:與留台馬來穆斯林的相遇
我如何成為網紅?
《陳夫人》小說台語漢羅版ê緣起
李高安義長老略傳(下):最重要的是「愛」
從服事到陪伴
約伯記的精華(上)
重尋脆弱:讀《脆弱的力量》有感
行動靈修營心得
2018年大專行動靈修營心得
重新擁有受造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