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關係的發展與面對,除受到個人成長經驗與家庭人際互動影響外,許多時候,其實存在著許多的迷思,這樣的迷思深深牽動著個人情感的發展、學習與失落的面對。人們能否反省存在於兩人心中的性別既定觀點(情感關係的刻板印象與迷思),是情感關係成長與穩定的重要關鍵。 
	  
	我把網路上針對「情感關係與相處的迷思」作成測驗如下: 
	  
	1. 他(她)不接受我的愛,代表我不夠好!  
	2. 男女交往,男生要主動追求,女生要被動等待。  
	3. 沒有男女朋友是很遜的事,而且代表我沒什麼特別之處。 
	4. 只要兩人相愛就可以克服萬難。  
	5. 傷害自己,可能挽回對方的心,或者可以讓對方遺憾、後悔。 
	6. 性可以換取愛情。  
	7. 分手,是生命中最大的挫敗、是生命全盤的被否定。 
	8. 如果他(她)愛我,就應該…(贊同我的做法、包容我、為我犧牲)。  
	9. 如果他(她)愛我,就不應該…(生我的氣、欺騙我、忽略我)。  
	10. 如果我愛她/他,我要盡量滿足她/他,使他/她快樂,不能拒絕。 
	11. 男生應該主動而且照顧女生,女生應該被動而且溫柔體貼配合。 
	12. 相(被)愛的感覺應該數十年如一日,一旦有變化,就代表彼此的關係糟糕了!  
	13. 既然相愛或在一起了,就不必講究禮貌與客套。  
	14. 如果他/她愛我,無須我多說,她/他應該知道我的感覺、想法與需要。 
	15. 相愛的人就該在乎彼此,就要設法滿足彼此所有的需求。  
	16. 愛情或婚姻可以治療寂寞。  
	17. 好伴侶是不會吵架的。  
	18. 「床頭吵床尾和」,好伴侶吵過就算了,不要再提起!  
	19. 性是不需要學習與討論的,自然就會懂其中奧妙。 
	20. 如果他愛我,他應該要記得我的生日,送禮物給我。 
	21. 如果我對他/她很重要,他/她會記得我說過的話,在乎我所重視的一切。 
	  
	上述幾乎每一題都有人同意,特別第4、15、20點,而第16及第21題同意的比例更高。這正是了解自己對性別關係的視框以及反省性別情感關係的起點。 
	      
	下面還有幾題也請您檢視其中的迷思: 
	  
	如果你愛我,無須我多說,你應該知道我的感覺或需要。 
	如果你愛我,你會向我傾訴,讓我進入你的世界。 
	當我和別人衝突時,如果你愛我,你會站在我這邊;會以我的意見需求為依歸。 
	如果我對你很重要,你會記得我說過的話,在乎我所重視的一切。 
	如果我們意見不同,一定是你錯或我錯。 
	如果我說出真正的感覺會讓你受傷或生氣,我寧可不說。 
	如果你有苦惱,而我不能幫你排解,表示我很無能。 
	如果你愛我,我不相信你會永遠可靠,我會故意激你、怪你、逼走你,好證明我是不是值得。  
	如果你愛我,我必須努力地回報你,不能成為你的負擔。 
	如果你批評我,我會覺得自己很差:若是你讚美我或對我好,那是安撫我或控制我,背後一定別有企圖。 
	如果我愛你,我要盡量使你快樂,滿足你的需要,不能拒絕。 
	如果你生氣了,一定是我哪裡不好,我應該要讓你舒服起來。 
	若你私下做了重大決定,而沒有讓我知道,表示不尊重我。 
	若你把時間都花在工作或朋友身上,表示我對你只是次要的。  
	若你答應我卻沒做到,表示你不在乎我。 
	若你愛我,就應該信任我,不能擔心或過問我的事。 
	  
	在戀愛過程中,檢視我們對感情的預設,是戀愛歷程中重要的學習,透過衝突與失望,對話與反思,認識到自己的性別視框,然後可以從覺察到努力打破迷思與刻板印象(所謂性別意識覺醒),是我們在談「談戀愛」這個議題中,相當重要的學習與意義。 
	  
	最後,以一首「假如我是你愛的對象」,作為互為主體情感關係努力的方向。 
	  
	假如我是你愛的對象,你是我愛的對象 
	那我們都可以自由的做我們自己。 
	當我安心在你的愛裡,我不需要控制你 
	擺佈你、與你爭競或以我的想像改造你 
	我欣賞你,完全接受你,尊重你、信任你。 
	但我不覺得我必須道歉: 
	就因為我不像你,有不同的想法,有不一樣的感覺, 
	喜歡你不喜歡的事,有時你覺得乏味的事,卻讓我興奮 
	
 
	假如我否定了自己,我就什麼都可以給你了, 
	只剩下無心的瓷娃娃,空有軀殼而不是真正的女人(男人), 
	只是你已經長大的玩具, 
	當我分享我想的,那不是強迫——或要求你同意。 
	我提供自己去勸服——鼓勵——但——不是控制。 
	我分享的是上帝所賜的愛,信任你會接納我的行為, 
	同時了解,我所提供的是開誠佈公的,而不是權力遊戲。 
	
 
	愛在優劣間是不存在的,因為優越者只會屈尊,劣勢者只會崇拜, 
	互相尊重意味著我不利用你的優點或你的弱點 
	只是欣賞你是獨特的朋友。 
	相信我們能夠有的婚姻,是相互持久的尊重, 
	唯一的意思就是,我們相信饒恕 
	所以當我以基督的榜樣在問: 
	「你要什麼?」「你需要什麼?」 
	我並不是屈就,也不是把我的意志都給了你 
	(交出了我生命的主權,甚至上帝都不接管我的意志) 
	我寧可做個選擇,決定去愛 
	真正的給予,為了它帶來的喜樂 
	因為你對我的價值。 
	
 
	摘自《選擇愛》 (Jerry & Barbara Cook, Choosing to love)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