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最大湖「甘治士湖」
19世紀中葉,英國長老教會的牧師甘為霖第一次拜訪埔里盆地,一行人由斗六往東北方向走,經過連串的山崙,最後走到一個地方,四周高山環繞,也看到一方開闊的湖泊,那是台灣最大的淡水湖,湖邊有原住民居住,隨行的同伴稱這些原住民為「水番」。參與這次旅行的馬偕牧師在他的日記當中記錄對這些原住民的印象:
步行大約一個鐘頭之後,於傍晚時分遇見大約20位原住民,他們被稱為「水番」,因為他們住在遠地湖泊的旁邊。在這些原住民的肩膀上披掛著鹿皮,手上拿者弓和箭,額頭上綁花環,這是多麼怪異的組合啊!但是,我對這些裝扮並不會覺得陌生,因為我已經熟習北美的印地安人,但是我的兄弟並沒有,因而看起來極為震驚。我認為他們不如北美洲的摩霍克、德拉瓦族、或蘇族(或稱拉寇達族)印地安人。
一行人在原住民的引導之下前往他們所居住的湖邊,這是西方人第一次看到台灣的深山之中有這麼寬闊的湖泊,甘為霖牧師非常感動,由於這是漢族未到達的蠻荒之地,所以決定將這個湖泊命名為「甘治士湖」,以紀念到達台灣服務的第一位荷蘭宣教師─甘治士牧師(Rev. Georgius Candidius)。這個湖就是現在的「日月潭」。
※ 荷蘭改革宗教會來台的第一位宣教師
甘治士牧師在1597年生於德國的法爾資的居爾哈特(Kuchardt in de Pfalz),在三十年戰爭期間(1618~1648)因為躲避戰禍而離開祖國,1621年12月19日進入萊頓大學的國立學院(Staten Collegie)就讀。兩年後,1623年11月13日在阿姆斯特丹中會以〈約翰一書〉1章7節:「但是,如果我們生活在光明中,正如上帝在光明中,我們就彼此有團契,而他的兒子耶穌的血洗淨我們一切的罪」,進行牧師資格考試,獲得通過之後,接受同一中會封立成為牧師,前往東印度地區服務,在1625年7月到達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他原本有意願前往印度東岸的科羅曼德(Choromandel)地區服事,但是當時的東印度公司總督卡本提(Gouverneur-Generaal Pieter van Carpentier)並不認同他的想法,改派他前往提那特島(Ternate,是1619年以前東印度公司總督所在地)擔任牧師,於是他成為整個摩鹿加地區的首任牧師。
在提那特島服務期間,甘治士牧師因為不認同當地長官賈桂斯‧樂‧費布烈(Jacques le Febre) 納妾的行為,因此勇敢的批判長官。受到牧師批判的費布烈長官極為不悅。於是,將甘治士牧師解職,並以不實的罪名寫信給東印度總督提出指控。東印度總督發現提那特長官的指控沒有事實根據,就恢復甘治士牧師的名譽。並隨即改派他前往台灣。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