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9期 生不生有關係!?
字級調整:

交流站
看見原住民文化傳承的曙光
當我們回過頭來看原住民教會的現況時,我們發現教會人力資源相當缺乏,原住民教會必須培育並發掘更多人才來參與教會與部落的營造。
關鍵字:
作者/Watan Diro Mtabu (Seediq Tgdaya賽德克族群區會德克達雅教會牧師)

※ 尋求夥伴教會 互相幫補
原住民文化正在逐漸流失,福音的傳承與宣揚可以如何保存原住民的部落文化?目前原住民教會普遍面臨的問題有:部落文化處境艱難,位居社會文化的邊緣、原住民部落教會無法隨著世界的潮流與時代的變遷而轉變,導致故步自封,駐足不前、原住民部落教會活動無法迎合青年人適切的需要、原住民部落家庭功能尚失,造成許多家庭與部落的問題、原住民部落隔代教養的問題、台灣原住民族各族語言文化、傳統歌謠舞蹈、藝術與人文的沒落等。

在面對上述諸多問題時,教會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助力,使福音化為實際的行動呢?然而,當我們回過頭來看原住民教會的現況時,我們發現教會人力資源相當缺乏,原住民教會必須培育並發掘更多人才來參與教會與部落的營造,尤其教會經濟資源缺乏,依據總會原宣幹事Sudu Tada Mtabu牧師所提供之資料:「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教會有507間,其中約有200多間教會主日聚會人數為30人以下,」更有許多教會牧者謝禮未達新台幣20,000,教會經費拮据,各團契均無足夠之經費來推動宣教事工。面對這項困境,除了禱告呼求仰望上主、自己努力振作起來以外,其中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尋求「夥伴教會」。

目前賽德克族群區會13間教會中,尚有TGDAYA德克達雅教會、SEDIQ賽德克教會,及PLNGAWAN布魯那萬教會等3間教會,尚無建立夥伴教會,懇求主感動帶領台灣眾教會以基督的心為心來彼此相互關懷,以營造共同落實上帝國!

※ 教會能為青年作什麼?
青年是教會未來的希望,教會如何培育未來部落的人力呢?
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
以基督的心為心來關懷青年的需要,正如TPN-3(中性第三者)講師Dr. Andrea Morrison安妮雅所說:「以愛來包容彼此間的不同」,這是多麼貼切的一句話。

二、禮拜的革新
年輕人喜歡以活躍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自我,若要吸引青年人親近主,禮拜的方式、模式與內容便需要革新,以迎合當代青年的需要。

三、信仰的造就與操練
若非通過信仰的省思,只是一味遷就青年人的需求,並無法達到善美的果效,因此,還必須透過教會的實踐生活來學習事奉主。在此,試舉幾項可行的行動方案:

(一)信仰上的造就:透過基督信仰基本教義(要理問答的課程)、上主十條誡命、新的誡命、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等,在信仰上造就青年,使青年明白上主的旨意與基督信仰的基要真理。

(二)「認同」與「委身」的教育:讓青年體認自己的時代使命與歷史意義,認同自身所安身立命、委身事奉的教會(及母會),認同自己的民族是上主重價贖回尊貴的民族,從自愛、自重中提昇民族素養、氣質與尊嚴,培養愛主、愛族、愛教會的信仰理念,進而學習尊重、欣賞其他民族,榮神益人。

(三)主日禮拜事奉的操練/委身事奉:1. 從事心靈讚美與獻詩的操練,以詩歌、教會現有的樂器(打擊樂器/爵士鼓、鈴鼓、鋼琴、電字琴等)來帶領會眾敬拜主。透過服事,讓青年朋友體會讚美主心靈的喜悅;2. 以族語與華語恭讀聖經:讓青年學習族語,並能以所瞭解的華語來明白上主的話語;3. 招待的操練:讓青年有機會主動與會友互動,促進會友與青年和睦的關係。

(四)提供教會的開放空間:《馬太福音》10章13~16節記載著耶穌歡迎小孩子來到他身邊的故事,那是一幅多麼令人感動的溫馨畫面啊!但是,曾幾何時,教會經常藉故以破壞教會公物、吵鬧、無秩序、製造髒亂、破壞整潔等為由,排擠青年來到教會自由活動。其實,這些顧忌可以藉著溝通與協調,讓教會與部落青年之間達成共識,培育教會會友對青年朋友的尊重與信任感,同時也讓青年朋友珍惜教會所提供的活動時間、空間與器材。如此,教會可以提供青年朋友:

1.心靈溝通的空間。除了扮演心理諮商的角色,亦即成為個別青年朋友的心靈導師外,亦可在日常的聊天中,表達教會牧者對青年的關懷問候,青年彼此間也可以尋求心靈慰藉;

2. 提供青年朋友安靜讀書的空間:安排青年朋友到教會圖書室安靜讀書,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藉著團體閱讀,彼此之間可以相互砥礪,使課業蒸蒸日上;3. 提供青年朋友適當抒發情緒與活動的空間:打籃球、打桌球或其他動態或靜態的活動。

(五)清掃教會周遭環境:讓青年實際參與體驗維護教會整潔,直接表現出愛主、愛教會的態度與信仰實踐。

(六)生態教育:教導青年愛護生態就是愛惜上主所創造的受造界。

(七)民族教育/傳承祖先傳統智慧:建構自己民族的主體性,包括強化自己民族的主體意識、推動「去殖民化教育」/原住民族自決運動——明確教導青年我族之傳統領域、推動部落自治、各民族自治、推動山川、地域名稱恢復傳統名稱、鼓勵青年朋友恢復族稱身份、恢復原住民族名字(身份證與其他證件之更換)、積極教導青年朋友認識自己民族豐美的族語文化、傳統歌謠、舞蹈、音樂、樂器與人文、藝術等,同時也樂意認識其他各族的藝術、文化、歌謠、舞蹈、人文、歷史與族群關係,營造信仰與命運的生命共同體。

(八)召開座談會:經常與青年朋友溝通協調,達成共識,明確瞭解青年朋友的需要,也讓青年朋友知道教會的需要。

※ 青年能為宣教做什麼?
當教會以上主的愛來接納包容青年朋友時,青年朋友亦當以實際的信仰行為來回應上主的愛與恩典,也就是做一個完備的基督徒青年。完備的基督徒青年會時時刻刻不斷地問自己:我能為上主做什麼?我能為教會做什麼?我能為部落與教會青年做什麼?當青年有這樣的信仰認同時,我們便開始進入上帝國宣教的行列,可堪稱為上主的同工、教會的青年宣教夥伴。藉著青年對主的熱情與活力,參與宣教的行列,不僅向全家人宣教,同時也向部落青年宣教,讓部落青年得以致力於原住民族目前所面臨的諸多挑戰,青年可以從下述幾個方面來投入宣教工作:

(一)福音與文化的傳承:以族語誦讀聖經,藉著讀經來明白基督真理;並且學習族

語。認同自己的民族也明白上主的揀選與呼召,乃至於委身於教會的事奉與部落的宣教。

(二) 正面積極轉化家庭的功能:提醒青年夜晚不再夜遊家外,在家謹守作兒女的本分,與家人彼此之間有著良性的互動,使家庭功能得以健全。

(三)以多元方式呈現上帝國宣教。

(四)善用教會的空間,陪同部落青年充分運用教會空間安靜讀書,並從事各項靜態、動態的活動。

(五)了解教會與部落的需要,進而事奉主、愛心服務教會與部落,青年可以投入包括

(1)兒童主日學的事奉:擔任兒童主日學教員、小老師、見習工作;

(2)日光松年站的事奉:陪伴並訪視教會與部落松年人;

(3)教會文字福音事工之事奉:協助整理教會週報、整理教會與部落人文歷史之文本資料、協助管理教會網站與部落格;
(4)定期打掃教會與部落環境;

(5)陪讀事工—善用教會圖書室,伴兒童讀書;

(6)喚起自己的民族、教會、部落青年發光發熱:用各樣的方式喚起青年朋友的熱情與活力。

唯有教會重視青年的培育,青年投入教會與部落的宣教,致力於保存部落的文化,進而建立自己民族文化的主體性,原住民族所面臨文化流失的危機才有可能看見曙光。
同作者相關文章:
看見原住民文化傳承的曙光 (第 10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9 期 生不生有關係!? (65-6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9期  2008年  12月 生不生有關係!? 109
本期主題:生不生有關係!?
發行日期:2008/12/10
面對少子化:一種生命的態度
少子化問題面面觀
從家庭計畫到少子化----專訪孫得雄
為什麼有人不想生小孩?
以正面思考面對少子化一專訪徐佳青
從不想孕到不孕——專訪何師竹
從基督教信仰看現代人生育問題
【校園觀點】少子化與我有關?
生產是詛咒還是祝福?——從夏娃談起
基督徒夫妻的閨房事─避孕
荷蘭時期教會人物檔案(二)台灣改革宗教會的奠基者─甘治士牧師
有畫要說
種子的信仰
從聖經看金融海嘯下的財務省思
撒馬利亞人在台灣
落在海角故鄉的浦公英─恆春基督教醫院新移民女性事工
保羅是憎惡女性者嗎?
看見原住民文化傳承的曙光
囡仔無夠額
少囝tioh嚴教
無法度隔斷e疼
這一天,是為了你
「人性化」的基督教?
巫譜
部落「愛」體驗
十八歲的邂逅
因緣際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