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9期 生不生有關係!?
字級調整:

厝邊頭尾
落在海角故鄉的浦公英─恆春基督教醫院新移民女性事工
你們不可欺負住在你們國中的外僑。對待他們要像對待以色列同胞一樣,要愛他們像愛自己一樣。(利未記19:33~34a)
關鍵字:
作者/黃新詠 (恆春基督教醫院企發室)


台灣從7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退伍老兵面臨擇偶困境,「跨國婚姻」一時蔚為風潮,來台的新移民女性逐漸增多,80年代後這波熱潮也延續到台灣尾——恆春半島。飄洋過海來台的她們,除了必須面臨語言、文化、環境的巨大差異外,偏遠地區的新移民女性面臨的是更艱困的環境,由於鄉下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觀念,讓這一樁樁的婚姻宛若是一場「交易」,夫妻間的關係極度不平等,夫家甚至將他們當作「生產與生財」的工具。老公酗酒、賭博時而有之,甚至還長期待業在家,家中經濟完全由外籍姊妹來負擔。倘若一遇到不如意之事便對她們拳腳相向,甚至暴力的情況也會波及到孩子。

恆春基督教醫院芬蘭籍的宣教士——馬立娜(第八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同為異鄉人的她對外籍姊妹的處境感同身受,於是在1996年時成立恆基菲律賓團契(當時以菲律賓的姊妹居多),開始幫助這群遠從異國而來的姊妹們。目前恆基承續著馬阿姨的精神,不僅在週間會親自到姊妹家去探訪、週三開設新移民女性識字班、週六下午有菲律賓團契及兒童主日學外,並提供免費的弱勢學童課輔服務和急難救助金,期待給予新移民女性更全面的關懷與援助。

※ 永遠的馬阿姨
當時的芬蘭宣教士馬立娜跟著院牧部同工憑著有限的資料挨家挨戶探訪,經過四年的努力,有系統關懷恆春地區的外籍配偶。菲律賓姊妹們都稱呼她為「馬阿姨」,車城的LiLi因為台語不夠標準,看見她來訪就高興的叫著:「螞蟻來了!螞蟻來了!」讓家人聽得一頭霧水。LiLi兩個孩子都是在馬阿姨的陪伴下出生的,她由於患有妊娠高血壓的毛病,必須進行剖腹生產,那時恆基無法進行手術,所以必須到屏東基督教醫院進行剖腹,Lili回憶當時說:「當要生老大時,馬阿姨陪著她坐醫院的救護車,司機一路狂開到屏基生產;在生老二時,當時因為救護車司機人力吃緊,又情況危急,馬阿姨二話不說,親自開救護車到屏基開刀剖腹,母女才均安,」描述當時的狀況,她仍心有餘悸,但這樣的恩情,直到現在LiLi仍然銘記在心。

目前也在恆基院牧工作的王安琪眼角泛著淚光回憶說,當時因為文化差異的關係,與夫家的溝通不良,讓她感覺很灰心,但馬阿姨就像天使般就出現在她的面前,用英語跟她聊聊、聽她講心事、帶她禱告,安琪說:「從小到大很少人會認真聽我心事,但馬阿姨卻很願意聽,而且從來沒有喊過一聲累。」

一同參與事工的蘇麗花傳道有感而發的說:「當年若不是馬阿姨注意到這個問題,每週固定三次的探訪,更利用下班時間在恆春鎮的街頭巷尾尋找,實際了解她們在異鄉的困境,成立菲律賓團契。我想菲律賓姊妹的聚會大概無法持續到現在,沒有聚會,她們只能被迫待在矮小的鐵皮屋照顧小孩,跟社會沒有互動,在台灣尾遙思遠方的家鄉。」馬立娜宣教士在恆基奉獻了大半年的歲月,從「馬小姐」成了「馬阿姨」,成了新移民女性心目中的台灣母親。

※ 娘家就在恆春
除了馬阿姨之外,恆基婦產科陳明珠醫師由於本身是菲律賓華僑,對新移民女性的事工特別有負擔。生活儉樸的她,為了幫助菲籍姊妹們幾乎奉獻她所有的薪資,由於熟悉菲籍外籍配偶語言,更成為外籍配偶與院牧同工溝通的橋樑。身為婦產科醫師的她,頗受菲籍姊妹的信賴,在門診或接生中,有更多機會認識本地的外籍配偶、並給予她們援助。陳明珠醫師說:「有一回一個姊妹找我,我才知道她早想裝避孕器,可是沒有錢,人在異鄉又不知衛生所有補助,幸好我們可以幫她們。」陳醫師就如同姊姊一般,照顧著從故鄉來的妹妹。

馬阿姨退休後,恆基新移民女性事工就由芬蘭宣教士吳丹雅與菲籍助理王安琪負責。兩人合作無間,一人用英語、一人用Tagalog(菲律賓語)和姊妹們溝通,她們高興得表示:「還好有安琪跟丹雅在,這樣我們就說得通了啦!」安琪本來就是恆基所服務的姊妹,因緣際會下成為院牧部的助理,從被幫助到幫助別人,安琪把恆基給她的關懷轉換成力量來幫助自家的姊妹們。每次與她們談起菲籍姊妹時,兩人就如同媽媽談論著兒女般如數家珍的說著,充滿著慈愛的關懷。雖然新移民女性的故鄉不在恆春,但是恆基本著耶穌愛人如己的精神去愛這群姊妹,讓他們在這裡也能感受到娘家的溫暖,就如同丹雅所說的:「透過團契,我們跟她們分享,傳福音給她們,告訴她們我們真正的家是在天上,雖然離故鄉很遠,但耶穌會帶領她們度過許多困難。」

※ 寶貝台灣的未來
語言文字的隔閡,也常讓菲籍姊妹對指導孩子功課有極大的無力感。Lisa說:「國語看攏無,學校的作業嘛不知要怎樣教。」對於無力負擔補習費的新移民女性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往往只能「順其自然」了。這群人們口中的「新台灣之子」,在缺乏關懷陪伴的環境下,許多孩子在行為上有了偏差。 於是,恆基開辦了免費的弱勢學童課業輔導。

目前恆基水泉、龍泉、豐收等課輔班中,有超過半數的新台灣之子在接受課輔。暑假期間,更募集經費籌辦營隊,讓孩子們也有機會享受到多元的教育活動。目前恆基除了提供課輔,更開辦新移民女性識字班,讓菲律賓姊妹也能學習華文,能夠看懂孩子的家庭聯絡簿,也能指導孩子課業方面的問題。此外,更轉介需要特需輔導的孩子們,讓專業諮商人員給予他們即時的身心幫助。

恆基堅信每個孩子都是一株希望的小樹,而這群孩子正是台灣未來的希望,且讓我們用心灌溉、用愛彌補,運用更多資源幫助新台灣之子,讓他們在未來的日子都能在這片土地更加茁壯、堅強。

※ 蒲公英的種子生根
菲律賓姐妹雅惠是恆基長期關懷的姊妹之一,她是名符其實融入恆春生活的「台灣媳婦」。雅惠努力地適應環境,她不僅僅學習華語,如今連台語都難不倒她,上班之外,她還到國小圖書館、教會課輔班、社區去當義工,服務大眾,甚至還為孩子們上英文課。而她的努力也受到肯定,當選為屏縣第一位外籍配偶模範母親。她說:「我覺得在台灣生活很好,我有很多台灣的朋友。」當初接受恆基關懷的雅惠如今也成為關心菲國姊妹的一員。

在雅惠身上,我們看到新移民女性在台生根的希望,如今恆基菲律賓團契的姊妹們,不僅有週六的聚會,還有上查經班、識字班,她們臉上充滿著笑容與滿足。愛與關懷讓她們不再飄零,宛如落地的蒲公英,灑下希望的種子在台灣尾的海角故鄉。恆基期盼各界能給予身處偏遠地區新移民女性更多實質的幫助,未來也努力將服務範圍擴大到越南籍及印尼籍的姊妹身上,讓她們都能有擁抱幸福的可能。

 

同作者相關文章:
落在海角故鄉的浦公英─恆春基督教醫院新移民女性事工 (第 10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9 期 生不生有關係!? (55-5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9期  2008年  12月 生不生有關係!? 109
本期主題:生不生有關係!?
發行日期:2008/12/10
面對少子化:一種生命的態度
少子化問題面面觀
從家庭計畫到少子化----專訪孫得雄
為什麼有人不想生小孩?
以正面思考面對少子化一專訪徐佳青
從不想孕到不孕——專訪何師竹
從基督教信仰看現代人生育問題
【校園觀點】少子化與我有關?
生產是詛咒還是祝福?——從夏娃談起
基督徒夫妻的閨房事─避孕
荷蘭時期教會人物檔案(二)台灣改革宗教會的奠基者─甘治士牧師
有畫要說
種子的信仰
從聖經看金融海嘯下的財務省思
撒馬利亞人在台灣
落在海角故鄉的浦公英─恆春基督教醫院新移民女性事工
保羅是憎惡女性者嗎?
看見原住民文化傳承的曙光
囡仔無夠額
少囝tioh嚴教
無法度隔斷e疼
這一天,是為了你
「人性化」的基督教?
巫譜
部落「愛」體驗
十八歲的邂逅
因緣際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