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近年已成為大家關注的議題,說起少子化將帶給台灣如何巨大的影響,如高齡化、勞動人口減少、生產力不足、人才相對減少、受教育學生品質下降、國家競爭力下降、學校因招生不足而關閉、兒童相關產業面臨衝擊等,相關論述多到無法一一贅述。
然而,對於現在的大學生,這些未來社會的中堅份子而言,少子化是否也是他們關注的議題?少子化是否真會為他們的未來帶來巨大的改變?少子化是否非得由他們來解決不可?對此,他們有話要說…
他們想說的是?
●女:「現在女生40歲生小孩都沒問題了。若結婚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生小孩,那我至少還有20年可以思考自己到底要不要生。」
◆男:「少子化其實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問題,有時候很多人不是不願意生,而是經濟能力根本就無法負擔生小孩的壓力,像我們大學畢業20幾歲也才月薪2萬多,生小孩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真的太沉重了。」
◆男:「世界上這麼多女人,每天新聞不是也說幾秒鐘就有一個人出生嗎?少子化應該沒有這麼嚴重吧!」
●女:「我現在才剛交男朋友,學業和感情要兼顧已經讓我蠟燭兩頭燒了,少子化的問題,目前離我太遙遠。」
◆男:「少子化主要是因為經濟實在太不景氣了,每個人要養活自己就不容易了,更何況是照顧小BABY?如果未來經濟還是這麼不景氣的話,我想少子化的問題一定會比現在更嚴重吧。」
●女:「M型社會其實才是少子化的罪魁禍首!有錢人大部分都在享樂,就算生了小孩也走菁英教育,所以根本不可能多生幾胎增產報國;窮人就更不用說了,能生兩、三個並且養大,已經很了不起了。如果大家不能有共識的增加生育率和品質的話,根本就不可能改善少子化的現況吧!」
●女:「少子化?其實就是高齡化的意思吧?台灣不是早就高齡化了嗎?」
◆男:「交女朋友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確定是否要步入婚姻,我並不想因為父母急著抱孫子就趕快結婚或生小孩。」
●女:「在我的認知裡面,結婚生子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比如說,唸完大學以後,我會想要到國外繼續進修學業,也會想要好好的在自己的領域作研究,這些事情如果結婚或生小孩以後應該就沒辦法實現了吧?我並不想這樣。」
●女:「現在社會新聞這麼多小孩砍傷父母的新聞,還有許多不務正業的中年男子失業,只懂得待在家裡遊手好閒。生小孩可以『養兒防老』?我看生小孩是『養兒到~老』,你說可不可悲?」
他們想表達的是?
雖然筆者訪問的人數不只上述幾人,但總的來看,卻有幾分相似之處,仔細看看,不難發現,在大學生這樣的年紀,的確距離「少子化」還有一段距離。而這和晚婚的社會型態、科技發達使生育年齡逐漸往後延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大學生的認知裡面,對於晚婚導致晚生這件事的看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既然結婚不等於一定要生小孩,那有沒有結婚好像變得不是那麼的重要;另一種則是因為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思考結婚對象和結婚生子這件事情,所以延長了結婚的時間,無形中也延長了生小孩的時間。不論是哪一種,都顯示生孩子並不是所有大學生考量結婚的重點,至少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再來,說到少子化和大學生的關係,許多大學生除了認為少子化離尚未結婚的自己來說太過遙遠之外,大部分皆指向少子化問題的產生是「因果關係」。認為現代人不是看重享樂和自由,就是因為經濟不景氣而無法增產報國,重點是,如果真的擔憂少子化問題將帶給台灣巨大影響,應該改變的不只是教育大學生或是鼓勵大家儘量多生小孩而已,更多獎勵生小孩的配套方案、改善學校制度、改善社會愈趨向M型貧富不均的型態,才能真正找出解決少子化的方法。
我們可以?
我們似乎可以稍感安慰的是,在大學生關注的事當中,少子化或許不是每天在討論的話題,但卻是他們曾經思考過的事情,或許他們的現況無法立即獲得改變,或許他們提的觀點連自己也找不出答案,或許有許多大學生仍舊覺得少子化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但這卻也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想法。
筆者相信,如何改善少子化的現象,並非只是某些人的責任與義務,應該是大家的責任!無論是受教者或是教育者,都應該盡自己的心力去改變和調整才有可能解決問題。或許,當我們回到信仰的思考中,當我們不再只是為了享樂、短視近利只求自己的好處以後,我們才能真正客觀的開始討論,如何改善、如何解決少子化的問題,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