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耶穌要禱告?」(參考馬可14:32)他滿臉疑惑地鎖著眉頭問在場其他十一位契友。「他不是神嗎?為什麼神還要禱告呢?」一陣沈默中,另一位大一新生也進入鎖眉的行列。暫時離開討論的氛圍,我的思緒飄回去年二月的神研班。那是我第一次擔任神研班的輔導,也是首次見識到神研班如此特別的查經方式。
※神研班以大量互動來建立信仰
神研班全銜為:「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有別於傳統大量單向輸出的查經方式,神研班重視研讀聖經後的每一個發問及回應與討論。從研讀、發問、回應至形成討論(也就是不斷延伸發問及回應),至終再回到研讀聖經,神研班查經過程以大量的互動來激勵、攪和甚至重整的方式來建立與深化學員的信仰。一個學員的「發問」代表著他對該事件的投入及貫注,「發問」是因為該事件跟發問者發生關係,發問者願意更進一步增加他對該事件的知識,改變他對事件的態度。當我們的信仰與聖經裡的事件展開對話,我們的生命便能以聖經為基礎,如此的信仰才真正根植在神的話。
但是,讀聖經真的很有趣嗎?我想起梁哲懋牧師建議我們把聖經當小說讀讀看。若要把聖經當成小說來閱讀,首先要去掉聖經章節(因為聖經一開始並沒有章節之分)。以馬可福音為例,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在加利利,福音書結尾耶穌復活之後前往的第一個地方也是加利利。然而,加利利之於耶路撒冷是這樣的微不足道,但福音卻是從加利利開始。馬可寫的福音旅程呈現從加利利走到耶路撒冷,再回到加利利,不禁令人好奇故事接下來會如何發展?
※重讀聖經 檢視誤解
另外,讀聖經的時候把人物的情感加入閱讀情境,我們也可以看出很有意思的現象。在馬可十二章四十一節到四十四節,耶穌對門徒提起窮寡婦的捐獻。以往我們常聽見牧師講道說耶穌是在誇讚寡婦很有信心,因為寡婦把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實在是一個有信心的寡婦!只是,當我們把這段經文的上下文連結起來閱讀,再假設耶穌的口氣,我們可以發現耶穌也許不是在稱讚誰的信心,而是氣憤地在責備文士錯誤的教導,迫使窮寡婦必須投上她的所有到銀庫裡。從誇讚寡婦的信心到責備文士侵吞寡婦的家產,我們實在需要好好地重新閱讀聖經,檢視一下我們是不是將誤解當成信仰深信?
這樣看來,我們是否真的深知我們所信的呢?你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甚至祂是神,那麼你能夠回答為何祂還需要向神禱告嗎?這不是聖經中的難解之言,也不是一場辯論的開場。我們討論「為什麼耶穌要禱告?」是因為發覺我們竟然對耶穌有這麼多的不認識!祂行神蹟卻不願意救自己;祂愛世人卻責備法律賽人;祂是審判者卻願意被審判;祂呼召了一群不斷讓祂失望的門徒;祂會生氣哭泣卻從來不笑?
※一起來質問 一起來思考
其實我們大可直接說明「為什麼耶穌要禱告?」,甚至為此舉辦幾場專題演講,將這個問題發展成一個議題著書解釋。但是如果根本沒人問這個問題,所有人對這件事漠不關心,那麼我們真正該做的是重新挑起大家對信仰的熱忱,甚至,我們需要的只是找出一個主動自願的「發問」。若你願意將你的信仰建立在神的話,你就必須認真地研讀神的話;若你認真研讀神的話,你是否願意分享讓你鎖眉的事,讓更多人一起鎖眉,並且得到解眉的喜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