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23期 吟聖詩 最有fu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唱我所信
同聲吟唱聖詩使信徒能夠互相扶持勉勵,也是與自己、他人及神對話的方式。
關鍵字:聖詩  在地文化  信仰告白  普世精神  多元  實踐神學 
作者/陳琇玟 (台灣神學院音樂系助理教授)

基督教被稱為「歌唱的宗教」,說明吟詩在信仰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容和表達。聖詩是基督徒群體共同的信仰告白,不僅是傳遞信仰真理、教義的重要媒介,吟唱聖詩更是基督徒表達生命價值觀與信仰?涵的方式。

※什麼是聖詩?

聖詩之詞、曲常分別創作,學者討論聖詩時主要是針對歌詞內容。「聖詩」至今仍廣受引用的描述是美國聖詩學者 Carl F. Price 1937年的一段話:「基督教的聖詩是經由敬虔與靈修所孕育的抒情詩,是為了讓人唱頌而設計的,形式須簡單,具有韻節。她表達敬拜者對上帝的態度、上帝在人類生命中的目的。聖詩的內容須情感真摯,具有詩與文學的風格和屬靈深度,蘊藏的思想能直接、迅速的使吟唱的會眾相互契合。」

※聖詩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有何重要性?

美國 Baylor University 教會音樂教授 David Music 說:「聖詩是平信徒的系統神學。」《普天頌讚》的主編譚靜芝博士將此理念闡述的十分透徹:「詩歌裡裝載的不單是神的屬性(偉大、永恆、聖潔…),也題說祂的作為,提拔我們這些極不配的人,同時警告安慰,使我們認識這位神是同行的朋友,是公義的審判官,卻又憐惜和關懷…我們需要多種的詩歌加深對神的認識,懂得在人生旅途不同時刻中怎樣回應神。當發現祂是萬王之王的時候,我們懂得恭敬下拜;知道祂是憐恤、差耶穌從罪海挽回我們的主,讓我們懂得怎樣在世上憐恤別人。祂的赦免、信實和愛,透過相應的音樂配合歌詞,助我們理解抽象而不能觸摸、不可見的真相。無可否認聖詩就是每一位信徒之神學整理,如果能夠廣泛整全地認識聖詩,對神的認識亦會較具系統。聖詩好像「聖經伴讀手冊」,幫助我們回應聖經,具體經歷這一位神是實在並且大有能力的!」(註1)

※會眾唱詩是萬民皆祭司最顯而易見的呈現

馬丁路德(1483-1546)「萬民皆祭司」的神學思想打破會眾只能被動參與禮拜程序的制度。路德將聖經翻譯成德文,創作德國聖詠(chorale),將唱詩這個禮物還給信徒,成為會眾參與禮拜最積極的部份。從此上主的話語可以直接用一般人的語言向德國人民說話,而平信徒也可直接以詩歌回應上主。路德是宗教改革領袖中最重視音樂的一位,他明白音樂能進入我們感情最深的需要,安慰憂傷者,警惕歡欣者,激勵沮喪者,謙卑驕傲者…。路德認為音樂僅次於神學,音樂是神學的侍女(handmaiden);用今日的說法:音樂是神學最好的幫手。路德強調聖詩有神學、敬拜及教導三種功能,將神學與音樂結合,寫作聖詩,藉聖詩宣講主道,後人稱他為「會眾聖詩之父」。

※聖詩是銜接永恆的時間藝術

基督教的歷史觀認為歷史是直線、迎向神的發展,而非輪迴,有起點(創世),有終點(新天新地),其中心點為耶穌基督的降生、受難、復活。歷史有方向的持續向前,雖有起伏轉折,但都在上主手中。上主對每一個信祂、愛祂、順服的基督徒有其獨特計畫,讓信徒今世的短暫人生可以和上主永世計畫相連,在地如天,預嚐天恩。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吟唱詩歌的幾分鐘,與上主雙向互動,讓我們更愛神、愛人;雖是短暫的片刻卻影響了永恆! 同聲歌頌是【is】 在地如天的語言,也更將是【will be】天堂的語言。

※聖詩承載信仰團體的集體見證

音樂與在地文化結合,吟唱某地的音樂,易產生對當地的認同。人類文化是上主的普遍啟示,透過按祂形象創造的人,表達出各樣美善的創作形式;寫成聖詩,文化就成了上主的特殊啟示,直指文化的美善本源。我們用母語唱家鄉曲調,歸屬感油然而生;當我們進一步吟唱具各地文化特色的新舊聖詩,普世關懷及屬靈的眼界被開啟,融入上主豐富的啟示。

和聲和諧是歐美聖詩的特色。我們用敬虔自律唱詩,過程中聆聽前後左右的聲音,一邊調整自己…再回到自己內心深處,超越自我,以合神心意、合一的靈來到神寶座前。「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來4:13)信仰讓我們不僅建立個人與神的關係,也建立與弟兄姊妹主內一家的關係。同唱聖詩是建立關係的一種方式。在患難中,憑信心同聲吟唱,聖詩成為信徒互相扶持勉勵、造就牧養的幫助,也成為人與人、與自己及與神對話的方式。

※聖詩具信仰傳承的教導功能

上主對摩西說,「你要寫一篇歌,教導以色列人,傳給他們…」(申31:11),此詩代代相傳,紀念上主如何帶領祂的子民出埃及、經曠野、應許進入迦南地。詩篇在舊約時代篇篇可供吟唱,其希伯來文體不僅押韻,且對仗工整,貫穿於猶太人生活及節期儀式之中,以為信仰傳承。想像幼年耶穌跟隨父母上耶路撒冷,一路上邊爬坡邊唱「上行之詩」(詩120-134)。猶太人守逾越節,除紀念出埃及那夜上主的拯救,亦盼望彌賽亞來臨;在喝完以利亞之杯、邀請彌賽亞後,必唱讚美詩(詩115-118, 136)。因此耶穌和門徒在最後晚餐時亦依信仰傳統吟詩:「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太26:30),詩歌的內容當夜應驗,耶穌自己成了逾越節的羔羊,「匠人所丟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118:22)。歷經耶穌受難、釘十字架、復活升天的門徒們從歷代傳承的吟唱中,恍然大悟,重新得力。摩西、大衛、耶穌、使徒唱詩的榜樣,新約時代的我們仍得持守,讓聖詩繼續傳承信仰!

※會眾唱詩是禮拜音樂的靈魂

聖詩在禮拜中的巧妙運用,就像承載禮拜各種元素、段落的河流。我們唱聖詩時不只唱出旋律,更同時在學習歌詞蘊含的真理和價值;加上音樂可以重複、容易記憶的特性,藉著不同詩歌的選用、表達、內化,引導、推動禮拜穩定的進行。適時出現的宣召、讚美、尊崇、感謝、認罪、祈求光照、信息回應、奉獻、代求、差遣等各類型詩歌,賦予每個流程當有的意義,串連、整合禮拜形式的一體感,加強、美化禮拜。

※普世.多元.豐富的聖詩寶藏

二十世紀中後葉起,主流傳統崩解,個人主義興起,快速全球化。教會正在普世多元、本色化兩個方向中,不斷尋求動態融合與突破。2009年出版的長老會聖詩主編駱維道博士強調:「我們深信上主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祂今日也必不斷向我們啟示,在複雜、動亂、衝突、恐慌的世界中與我們一同流淚、嘆氣;在蓬勃發展中與我們一同歡欣。今日聖詩作者得真實、貼切詮釋信仰與二十一世紀世界處境的關係。」聖靈作工下,每個時代都有人寫出當代的詩歌來對當代人說話。若能進一步了解聖詩的作曲背景和手法,欣賞聖詩神學、文學、音樂之真、善、美,必能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駱博士也提醒:「新創作的詩歌需反應教會今日的信仰精神與神學立場。音樂的質、風格及適用性也須在今日音樂藝術的亮光下加以檢討」。因神是眾光之源,「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雅1:17)我們得將最好的獻給神,代代傳頌的聖詩,必然經過時間的篩選。(註2)

筆者任教的台灣神學院近年來提倡融合式敬拜(blended worship),希望將傳統聖詩重新編曲,賦予時代性,讓她既舊且新,與現代短歌、普世民謠式詩歌一同融合應用在禮拜中。然而當我們更廣泛、彈性選用跳脫傳統聖詩曲式、風格各異的詩歌時,切記要掌握歌詞必須符合真理的最高原則;正如上主在伊甸園的創造,雖各從其類,彼此不同,但不變的是「上主看著是好的」(創1:10,12,18,21,24)。好的聖詩創作亦然,各有特色,但皆要合神心意。

※會眾唱詩是實踐神學(practical theology)的具體實現

隨著時代的演變,因應真理的時代意義,發展出不同的實踐神學,例如解放神學、生態神學…。這三十年來,許多科技環保、性別平權、社會公義、關懷弱勢等議題的詩歌也編入各主流教派的聖詩集;挑戰我們在心靈飢渴、絕望多難的人群、監獄囚犯…中尋找耶穌,並把盼望與愛帶給他們。

哲吾大學(Drew University)神學院院長Leonard Sweet的著作《後現代朝聖之旅》(Post-Modern Pilgrims: First Century Pas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Church)  論及教會如何引導活在網路虛擬世界、後現代思潮的這一代走上認識神的道路。Sweet用"E-P-I-C" (Experientially, Participatory, Image-Driven, Connected)提出教會要掌握四個原則:Experientially可體驗的,Participatory可參與的,Image-Driven具象呈現,Connected跨領域跟生活聯結的。

其實唱詩正包括EPIC這些特質及魅力:吟唱的詩歌許多時候聯結我們的生活經驗;吟唱時放入情感、動作,參與其中;樂音的高低、快慢、鬆緊……讓乾澀的話語變豐富。詩歌(時間藝術的神秘性、音符的圖畫)幫助人在詞(禱告)窮時做超越性的表達。就如聖奧古斯丁說的「唱一次詩等於祈禱兩次」,理性的歌詞和感性的音樂相互支撐,帶來穿透內心的感動。如此說來,唱詩的確可以滿足不服從權威、不易接受絕對真理的後現代青年,幫助其打開心門,並積極投入禮拜。

※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我們所唱的就是我們所信的。吟唱聖詩是身(聽、唱聲音)、心(感情及悟性)、靈(在信心裡宣告)全人的投入。「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非憑眼見,乃憑信心,知道自己不足,但上帝恩典夠用,以唱的行動成為信心的宣告。信仰中最大的永世奧秘是:「上主竟然願意讓蒙恩罪人的歌聲成為獻給祂的馨香祭物」。在今生我們「以讚美的祭進入祂的院」(詩100:4);在永世我們將不住的以「聖哉!聖哉!聖哉!」稱頌上主(啟4:8);無怪乎聖樂綜論的作者羅炳良博士說「聖詩是信經加上三一頌」(Creed Doxology)。

唱吧!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祂!(詩150:6)

1. 譚靜芝,香港聖詩學會第二屆聖詩頌唱會 (19.09.2004)。

2. 駱維道,《台灣教會公報》,2895期,新聖詩編輯之理念,2009。

   駱維道,《教我頌讚》,(台南:人光,1991),頁196。

同作者相關文章:
緊扣時代脈動的新聖詩 (第 141 期)
唱我所信 (第 123 期)
在禮拜中與上帝相遇 (第 81 期)
夫子s/ (第 77 期)
您可以欣賞的「聖詩」CD (第 70 期)
雅歌——婚禮實用篇 (第 4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3 期 吟聖詩 最有fu (4-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3期  2011年  4月 吟聖詩 最有fu 123
本期主題:吟聖詩 最有fu
發行日期:2011/4/10
吟聖詩 最有fu
唱我所信
唱出時代之聲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神學生看新版聖詩
經驗談:從舊聖詩到新聖詩
以聖詩來靈修
聖詩將平安穿透我心靈
夏日音符
唱聖詩最有fu的時候
玉神之美
熔歷史、人文、生態於一爐的台神校園
南神校園之美
離開長青團契之後
許多「第一」的周再賜
司提反為何被處死?初代教會一樁死刑事件分析
完全走調的校園霸凌
開始反霸凌?那麼我們還得要反思哪些事?
Kap 盲朋友唱聖詩
讀經筆記4 「按手」是讀作“ho??-chhiu” a 是“an-chhiu”?
「拼」神研
給四十歲神研班的一封信
第48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的收穫
神研班的潛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