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神學院位於陽明山山麓的嶺頭,在地理位置上和台北塵囂保持距離,當夜晚來臨、燈火闌珊時,遠眺台北盆地,有身在世界但遠離紅塵的寧靜。台神校園花香鳥語,可以說熔歷史、人文、生態於一爐,在靜謐中展現豐富的信仰、人文氣息。以下僅以六張相片來呈現「台神之美」:
※先人之美—孫雅各
談到台神之美,不得不提到孫雅各牧師(James Dickson, 1900-1967),他是美國達科他州人,受加拿大長老教會徵召來台,在日據末期和戰後的北部教會裡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對原住民宣教及神學教育貢獻最多。他的個性爽朗親和,行事著重規模和實效,並兼具行政經營才能和遠見。他對台神的最大貢獻是在二次大戰後力排眾議,將學院由牛埔庄(原址在現今中山北路台泥大樓)遷至嶺頭現址,主要原因是原址所在地過於吵雜喧囂,加上空間不敷使用,因此。遷至嶺頭後,他苦心經營學院,每一棟建築物、每一棵花草樹木,都可以看到他的心血,任何人在校園中漫步,都可以體會到他所經營的「台神之美」。現在位於圖書館前廣場的孫雅各像雖然日漸斑駁,但卻仍能感受到他炯炯有神的目光。
※建築之美—校門龍頭及教堂
台神校門的龍頭是由淡江中學美術老師陳敬輝所設計,龍是本土化的宗教象徵,取其「大有能力」和「吉祥」之意,以龍為校門象徵著校門以內為「神聖空間」,這是台灣本土神學的具體實踐。同樣由陳敬輝老師(會同台北名建築師林慶豐)設計的,還有最受矚目的、結合東西方建築形式的本土化教堂,外面飾以對比傳統宗教之佛塔形式的鐘樓,內部則是仿歌德式的禮堂,主要以在地石材建成,具有堅固實用、美麗大方、冬暖夏涼等特點。教堂的多元活動(禮拜、演講、音樂會、特別活動等)是校園生活的中心。另外,校園內各建築物當中還有數幅陳敬輝老師的壁畫。
※古物之美—台神老鐘
這個古樸的老鐘原屬於英商寶順洋行主人、被史家尊為「台灣烏龍茶之父」的陶德(John Dodd)所有,1890年2月在他離台前贈送給馬偕,作為上下課打鐘之用,先前掛於牛津學堂及雙連的台北神學校,現掛在行政大樓(吳威廉紀念館)右側。該鐘上刻有”Quintin Leitch 1840”等字樣,顯示該鐘可能原屬位於蘇格蘭港市格拉斯哥(Glasgow)外港的格林諾克(Greenock)港的Quintin Leitch船公司所有,因此可以推測它在來到台灣之前,應該曾置於一艘航行世界大航線的貨船上周遊世界,相當有意思。現今台神上課作息雖已改用電子鐘,但每逢敲老鐘,必有重要事情。
※生態之美—貓頭鷹
台神校園雖不大,但卻被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主任稱為「保存完整的生態系統」,除了陽明山地區常見的松鼠、麗紋石龍子、攀木蜥蜴、馬陸外,近年來台灣藍鵲、貓頭鷹、大冠鳩已經習以台神校園一角為家,連果子狸都會不定期現蹤。另外,台神的植物相也非常豐富,包括山櫻花、麵包樹、錫蘭橄欖、大葉山欖、含笑、馬拉巴栗、桂花、山茶花、青楓、樟樹、肖楠、莿桐、香楠、木棉、雞蛋花等,可謂美不勝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