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26期 主日學過後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關鍵字:
作者/王昭文 (新使者雜誌社執行總編輯)

青少年在人生階段被稱為「尷尬年齡」,不是孩子了,但也還不是大人。對世界充滿好奇、易受各種新鮮事物的吸引,身體和心理成長的速度不一定一致,因此常有許多煩惱不安。這段時間的成長經驗,對往後的人生有著相當重大的影響力。在這個階段,或許大部份人並不會主動追求信仰,但若有機會清楚認識那位宇宙主宰、愛的化身,對一個人未來的人生,就像點亮一座燈塔,照出一條安全的航道。

青少年時期的信仰教育,是最值得投注的事工。教會未來棟樑的培育,不能少掉這個環節。正如徐瑞婷老師在文章中提到:「教會如何看待青少年事工,會影響青少年的屬靈生命,重視青少年事工,將會帶來他們一生的改變,不僅影響教會未來的發展,甚至改變整個歷史。」

在本期的主題文章中,呈現出長老教會從總會到地方教會如何在青少年信仰教育的工作上做努力,也提出一些方向不同的建議。各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應該是「用心陪伴」,不管事工怎樣設計,最主要的關鍵還是有人願意花時間、花精神與青少年做朋友,不斷付出。輔導者也需要強大的支持系統,包括信仰內涵的深化、靈命不斷更新得力,以及在青少年信仰教育上有更多好用的教材。願大家讀了本期的文章後,能夠體會到:青少年事工不是少數輔導的事,而是整體教會、所有信徒的事。

本期的「教會人物檔案」,介紹了黃彰輝牧師的父親黃俟命牧師,他們一家三代都是主僕,上帝卻並未賜予無病無災的平順人生,黃俟命牧師不斷面臨各種風波考驗,曾經有像約伯一樣的心情,但是他「始終以上帝國為念, 不爭名奪利,不以巧計求自己生存,反而更深地順服上帝,以專注於耶穌十架,來面對多變多苦的人生。」

前陣子飲料內驗出不該出現的塑化劑,引起社會恐慌,楊順從牧師的文章探討了過度使用塑膠製品的危機;「成長部落格」張人仰分享自己選擇「簡樸生活」的心路歷程,提醒大家即時把握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本期也刊出五月間新使者主辦「死刑制度中的人」演講會的整理稿,作家張娟芬深入淺出闡明當前司法體系的缺憾、誤判的可能性、如何滿足正義的需求等議題,懇請大眾再思死刑存廢。總統大選的熱度逐漸升高,跳脫藍綠對決的視野,我們邀請到一位前政治工作者來探討「台灣憲政的困境與可能的出路」,因為不管選舉的結果如何,該擔心的是會不會造成政府空轉或是個人獨裁的情況。

楊茂秀教授讀到上期「母語的將來」,頗有所感,給了我們一篇很有?發性的短文:「勇於不學的智者」,請勿錯過。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原住民的自我追尋:歐蜜.偉浪《編織家園》 (第 189 期)
《新使者》之路 (第 164 期)
創造之力 (第 163 期)
人權今昔 (第 161 期)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第 161 期)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第 160 期)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第 159 期)
台灣教會@21世紀 (第 159 期)
好家在 (第 158 期)
看見──約翰福音 (第 157 期)
愛及曠野 (第 156 期)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第 155 期)
面對青貧時代 (第 154 期)
再思政教關係 (第 153 期)
感謝上帝賞賜米糧 (第 152 期)
因信得生:羅馬書 (第 151 期)
這世界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第 149 期)
未來,一直來 (第 148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第 147 期)
150年來 (第 146 期)
見證:使徒行傳 (第 145 期)
你想要什麼樣的幸福? (第 144 期)
後太陽花的公民力量 (第 143 期)
忘了我是誰 (第 142 期)
民主路迢迢:《百年追求》書介 (第 142 期)
普世精神 (第 141 期)
健康與信仰 (第 140 期)
奧妙創世記 (第 139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第 138 期)
當表演藝術遇上宗教信仰 (第 137 期)
基督教美學 (第 136 期)
中國!中國! (第 135 期)
從容自信面對中國——評介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 (第 135 期)
基督徒的「成功」 (第 134 期)
此時此地讀路加 (第 133 期)
性別框外 (第 132 期)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第 132 期)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第 131 期)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第 131 期)
食 不實在? (第 130 期)
下一站,22K? (第 129 期)
原住民.巴萊 (第 128 期)
張七郎與詹金枝 (第 128 期)
「青年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 127 期)
牽阮的手——浪漫同行獨立路 (第 127 期)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第 126 期)
母語的將來 (第 125 期)
不僅是「坐」禮拜 (第 124 期)
吟聖詩 最有fu (第 123 期)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第 123 期)
讀聖經 心眼光 (第 122 期)
作為公民媒體的《新使者》 (第 121 期)
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簡介 (第 121 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第 120 期)
面對死刑,絕不簡單 (第 119 期)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第 118 期)
正視貧富差距 (第 117 期)
愛你的鄰舍 (第 116 期)
災難與再生 (第 115 期)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第 115 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第 114 期)
歷史建築隨想 (第 110 期)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第 106 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第 90 期)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第 80 期)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第 75 期)
報禁開放前的台灣新聞媒體 (第 70 期)
生態關懷這條路 (第 67 期)
小林善紀《台灣論》的歷史視野 (第 65 期)
努力與耶穌為友的人——我所知道的謝淑民長老 (第 51 期)
生之萬花筒 ──談許地山有關基督教的小說 (第 36 期)
感動之餘,勿忘事實--回應33期「人道移民─丑之助」一文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6 期 主日學過後 (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6期  2011年  10月 主日學過後 126
本期主題:主日學過後
發行日期:2011/10/10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少年事工需要新眼光——一位團契輔導的建言
用心陪伴——青少年聚會安排與教材選擇
12歲以後的耶穌可以去哪裡?從長老教會的組織體系探討青少年事工的定位
體驗生命、認識信仰的日光少年營
愛的路上,你、我、祂!——路上教會的青少年牧養
給青少年的信:願你們時時親近聖經
颱風、地震毀不掉的信仰——黃俟命牧師
你吃「塑」了沒?——塑化劑風暴所帶來的信仰省思 
一條領我回家的路
他的罪、他的罰、他的痛、他的傷: 死刑制度裡的人
台灣憲政的困境與可能的出路
做個彰顯上帝恩典的瓦器
猶佇tsia,猶佇東京
讀經筆記6 是poan-sin-put-s?i抑是pian-s?i--e?     
從九把刀與Nu Skin事件看教會現象
夢想需要行動
心的改變
勇於不學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