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37期 我愛表演,誰是主角?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禮拜的戲劇性時刻
禮拜是一個人人都要以口、以心、以行動參與的「恩典與拯救」的大戲。
關鍵字:
作者/王貞文 (台南神學院講師,負責禮拜學課程)

   ※「福音性」的禮拜——抓住人心的「快閃行動」

火車站裡,有人腳步急促,要去趕班車,有人在自動售票機前猶豫不決。有人冷靜地看書,講著手機,等待著。有人瀏覽著櫥窗,思索著要為家人帶一點禮物。穿著制服的站務人員協助著人群,清潔婦拖著地板。忽然之間樂聲響起,一位女性旅客開始唱起「布蘭詩歌」裡的一段。一個又一個人聲加入,吹著笛、拉著琴的人由各個角落走進來,最後大大的定音鼓也被推了進來,許多人唱起那著名的「阿!幸運!」(O, furtuna!) 的大合唱。看哪!穿著制服的站務人員轉身成了舞著,拿拖把的清潔婦跳起精采的芭蕾舞。錯愕的旁觀者的面容轉成驚喜。

於是我們知道,這不再是日常生活平凡的一景,而是專業人員精心排練的「快閃」(

flash mob)宣傳行動,把表演廳裡的音樂與戲劇的一小段,帶進日常生活裡面,在短短的幾分鐘裡,帶來驚喜,抓住人心,讓人在灰暗平凡的日子裡,有一個閃爍的亮點。

為了那幾分鐘的精彩演出,為了把原來毫不在意地的路人吸引過來,要用多少心血去籌劃,去準備,才能夠不見斧鑿痕跡地把人「捲入」一個情境,不再分別觀看者與被觀看者,而是所有的人都是觀看者,也同時是表演者啊?

我們常希望一場把非基督徒帶入基督的國度的「福音性」禮拜,也能有這樣的果效。一場備充分的「福音性」的禮拜,走出教堂,在街頭、廣場、公園、車站,藉著簡短的而精美的「演出」,點燃聖靈放在每一個人心裡的一點點亮光,讓聖靈的氣息吹拂在平凡的日常空間,將把原本漠不關心,不抱任何期待的人,拉進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的奇妙奧跡,共享生命轉變的掙扎與喜悅。

在台灣,這種街頭行動劇的開山祖師,可說是梅監務牧師與林學恭牧師這一對佈道者。在廟口人群齊聚的地方,來自蘇格蘭的梅牧師吹起號角,敲著鑼,大聲喊叫:「上帝的孩子走丟了(Siōng-Tè  phàng-kìⁿkiáⁿ)!」聚賭的、閒聊的、議論的、乘涼的人,都被這個尋找丟失的孩子的呼聲吸引過來,孩子走丟或喪生的人倫悲劇,原本就是街頭巷議的談話資料,一個洋人宣稱著上帝在尋找祂的孩子,自然有一種戲劇性的效果。當人們聚集過來探究竟,林學恭牧師就拿出一把小錢撒在地上,搬張板凳,上面擺著聖詩,開始生動地講述上帝如何差遣耶穌下到人間來拯救世間人。板凳上的聖詩象徵基督,林牧師把聖詩放到地上,把散落的小錢一個個地放到聖詩上,講述他們在世間所曾經歷之苦,以及被基督拯救的喜悅,然後,這些小錢,被象徵基督的聖詩承載著,上昇到板凳上面所代表的「天堂」。以這樣生動的比喻,由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別離與失落的「悲劇」來開始,生動簡潔地「演出」,在喧囂的廟埕前面,為人開啓了一扇窺見上帝的愛的窗。

只用幾項簡單的道具,沒有任何精美的佈景,梅監務牧師與林學恭牧師以「街頭行動劇」來成為福音的傳播工具,在台灣中部開拓了許多教會。街頭福音性的禮拜,在這個「快閃行動」流行的年代,值得我們再次思考與開發。

※「造就性」的禮拜——觀眾參與的劇場

當一齣戲劇到達高潮,所有的人屏氣凝神,幾乎不敢呼吸地全神貫注在關心下一步的進展。若是懸疑,大家期待答案出現的時刻,若是苦難,大家期待轉機的出現。渡過充滿張力的時刻,人心得到震撼、洗滌,變得較敏感而有活力。

上帝的兒子捨棄屬天的榮耀,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以一個加利利來的木匠的身份,與一個龐大的帝國和一個看似不可動搖的宗教體系對抗,祂會得到勝利嗎?這是天與地與人類共同屏氣凝神觀看的戲劇。有著懸疑、掙扎、誤解、愛與死亡、奇妙的轉機、令人贊歎的奧祕等元素。而我們在每個主日的禮拜,都在重演這場可以名為「救贖」的戲劇。

每個禮拜日的「主日禮拜」,是基督徒最重要的聚集時間,是上帝與人相遇,也是人與人相遇的時間。在教堂裡,人與人相遇,不是為了社交,不是為了建立人脈,而是一起驚驗、分享上帝在每個人身上正在進行的愛與恩典工作:救拔、饒恕、接納、更新、改變。每個人身上所發聲的事都是獨特而富戲劇性的,每個人與基督同行的故事,都有著令人驚歎的時刻。藉著一場人人投入的禮拜,這些故事與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救贖故事彼此交織起來,拉出張力,讓疲憊無感的心,重新以新鮮的活力開始躍動。
也許很多人對每週重覆進行的主日禮拜感到疲憊,而不抱任何期待。不少參與者與服事者往往覺得主日禮拜好像是例行公事,雖然他們盡力作好了份內的工作,卻已經很少經驗到那令人屏氣凝神的張力,也不再有心靈被觸摸的感受。於是大家照本宣科,但求無過地把禮拜完成,卻沒有「重演」任何掙扎的困境、得救的喜悅、或是得到上帝呼召的心靈悸動。
其實,在一場傳統的長老教會禮拜裡,精彩而動人的「劇本」都已經在那裡:寫得真摯動人的聖詩,信仰告白,以「啟應」的方式交互朗讀的詩篇,聖經的經文,回應的詩歌,彼此問候的行動,祝福的時刻。這個劇本在那裡,邀請著你我一起來參與演出,一起來進入一個全神貫注、暫時忘記其他的困擾與紛爭的的戲劇性時刻。

但是太多時候,大家在主日禮拜裡,就是坐在那裡,聽著司琴奏出序樂,等著牧師與各種服事者走到台上,「演出」基督的愛給大家看。隨著電視佈道的流行,講究聲光效果與感性歌舞演出的禮拜形式的普遍化,更加強了「去禮拜是看一場秀」的期待。

其實,具有改革宗精神的主日禮拜絕不是一場牧師、敬拜樂團、聖歌隊、司會與司琴、音控與佈景團隊等等服事者的「演出」,而是一個人人都要以口、以心、以行動參與的「恩典與拯救」的大戲。

序樂拉開這場大戲的序幕,「宣召」就像鑼聲響起,所有的人都要準備上場,或成為歌唱的撒拉弗,或扮演在曠野中流浪的百姓。藉著開口吟唱聖詩,「會眾」或成為被擄後得以歸回故鄉的人民,或隨著雅各在伯特利的暗夜中看見天梯,或進入懺悔的罪人的角色,或穿戴上救恩的頭盔,領受聖靈所賜火焰般的熱情。「信仰告白」凝聚所有的會眾,再次確立自己在上帝拯救的計畫當中的角色。

有什麼比禮拜當中,誠心實意的懺悔祈禱更有戲劇張力的呢?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實在的掙扎,那是一個團體共同面對的綑綁。掙脫綑綁與得赦免,正是「救贖」這齣戲劇的核心呢!

交讀著詩篇,由一位或多位讀經者朗讀經文,看似是個平凡無趣的過程,其實當每個人的靈魂醒覺著,全神貫注地參與在這齣戲劇的演出時,每段字句都會與個人的生命發生關連,激盪出張力來。

「聖餐」更是一個戲劇張力十足的時刻,因為在簡短的儀式中,我們「重演」了與耶穌在一起的顫慄時刻。那是猶太人的逾越節,是紀念由為奴之地被解救出來,走向自由之路的時刻。追隨基督的人,帶著盼望與喜悅的心與主同慶逾越節,但表面的平靜,卻預示著緊接著耶穌基督被出賣、被暴力所傷、被定罪、被殘忍地殺害的事件。在自由與平安榮美的盼望與現實的暴力死亡之間,有著強大的張力。而在紀念基督的十字架之死的悲痛時,又同時孕藏著復活的盼望與喜悅。這一切都在簡短地讀經,舉起餅來祝謝,擘開,祝福象徵新約的杯,分享餅與杯的的行動中,表達出來。莊重而單純的讀經祈禱,平和安寧的手勢,不是舞台的動作,而是對每個人發出的邀請,邀請大家再一次回憶那救恩的時刻,再一次「活現」那與耶穌同在的最後一次充滿盼望的晚餐。它的戲劇張力不在於聲光的效果,不在高明的演技,而是在於聖靈放在每個人心中的感動。

有一次在受難週的時候,台南神學院的學生們照著福音書的記載守主的晚餐。許多人突然領悟,這餅吃下去之後,耶穌就要走上受難的道路,而在此信誓旦旦地說:「我絕不離開祢!」的門徒,在暴力來臨的時刻,也都將會恐懼地離開耶穌,拒絕承認祂是他們的主。
人的軟弱與失敗,對比著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所彰顯的,永遠不變的恩惠慈愛。在那巨大的張力中,拿著餅的手顫抖起來了,眼淚滴下來了,聖靈運行在憂傷顫抖的心靈裡,用復活的盼望安慰扶持。

這就是在我們禮拜生活裡的戲劇化時刻。上帝與人的相遇,是何等有力的戲劇啊!

※「靈修」的禮拜——給世人與天使觀看的人生戲劇

前面我們看到「福音性」的禮拜,有如快閃的街頭行動,「造就性」的主日禮拜是結構謹嚴的戲劇,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種「靈修」的禮拜。

「靈修」的禮拜,是我們個人的祈禱的時刻,是集體的安靜的時光,那是有如雅各在雅博渡口孤單地面對一個強大的暗影的時刻,那是有如以利亞在孤獨的絕望中聽見微小聲音的時刻,那也是有如保羅所說的,是演給世人與天使觀看的人生戲劇。

人生就是一場美妙的聖禮,是上帝所導演的戲劇。而這位導演所指定我們演出的角色,有時令我們瞠目結舌,無法理解。讓我們給自己安靜的時刻,來傾聽導演上帝對我們的指導。讓我們尋找著並回憶上帝尋見我們,涉入我們的生命的那個時刻。

拿保羅當例子,這位出身大數人文薈萃之地的優秀青年,原本的人生,可能就是當個猶太經典的詮釋者,也許他可以成為一位受人敬重的學者,一位猶太傳統的「護教者」。但是在前往大馬士革路上發生的事,徹底改變他的人生。他成為耶穌的福音的使者,飄流四方,生活艱苦,常受迫害。但是他卻從來沒有退縮過。他盡力演出上帝要他演出的角色。

保羅說,上帝把像他這樣的使徒「列在末後」,把他們從榮耀順遂的人生拉下來,使他們變得卑微,為的是讓這些被揀選的人「成為一台戲,演給世人與天使觀看」。

原來,這樣的戲劇雖然令人看得屏氣凝神,但是演出者是毫無光彩與榮耀的。就像先知書裡對於那被揀選來成為拯救者的,乃是被藐視,被輕看的,他無佳形美容,可讓人羨慕。靈修禮拜的戲劇性時刻,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全然缺乏光彩的人,在上帝的計畫裡,卻成了宇宙的中心,成為照在黑暗裡的光。

親愛的朋友們,若你還沒有聽見上帝導演的指示,請在祂為你準備的舞台上安靜下來傾聽吧!當鑼聲響起,布幕拉開,天使與世人都將看見你的人生,怎樣重演那為我們犧牲的基督的樣式。

同作者相關文章:
榛果裡的聖誕樹 (第 176 期)
Hō͘台灣刺傷的少年人 (第 170 期)
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談禮拜 (第 161 期)
台灣基督教史血淚斑斑的一頁––淺介曾慶豹《約瑟和他的兄弟們》 (第 159 期)
「找到」的喜樂——關於少年潘霍華 (第 157 期)
替台灣教會打開世界之窗的郭大衛牧師 (第 154 期)
搖撼帝國根基 (第 151 期)
人在幼年時負軛原是好的──青年信仰精神與考驗 (第 147 期)
跨越自己的界限 (第 141 期)
病痛與新生命 (第 140 期)
盡我一生持守這信 (第 138 期)
禮拜的戲劇性時刻 (第 137 期)
懷念並頌讚安慕理牧師 (第 137 期)
前導、臨在與充滿——在路加福音裡尋訪聖靈論 (第 133 期)
春天t?巴黎看見白象 (第 131 期)
颱風、地震毀不掉的信仰——黃俟命牧師 (第 126 期)
懷念聖日的敬虔 (第 124 期)
唱出時代之聲 (第 123 期)
南神校園之美 (第 123 期)
軍事獨裁下的農民讀經運動 (第 122 期)
當無辜者的血滲透土地時——由暴行所殃及之團體思考死刑存廢議題 (第 119 期)
新女性與新大地──露瑟(Rosemary Radford Ruether)的神學追尋之路 (第 118 期)
蘋果香的聖誕節 (第 115 期)
分開混沌e創造主 (第 114 期)
異夢中的土地—— 一位猶太老人與一位台灣老人的土地智慧 (第 111 期)
滾滾濁世中清醒之心——站在今日台灣讀潘霍華 (第 100 期)
在一個新時代耕耘台灣文學——一個創作者的看法 (第 98 期)
為何大學與基督教越走越遠? (第 92 期)
伊甸在何方? (第 89 期)
達文西密碼陰謀論 (第 88 期)
一個年輕教會的老堅持 (第 86 期)
三人同行 (第 83 期)
台灣獨立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基本教義嗎? (第 75 期)
把聖經當小說讀? (第 62 期)
以歷史觀點看對「異端」的不容忍 (第 60 期)
致女兒s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7 期 我愛表演,誰是主角? (9-1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7期  2013年  8月 我愛表演,誰是主角? 137
本期主題:我愛表演,誰是主角?
發行日期:2013/8/10
當表演藝術遇上宗教信仰
我愛表演,誰是主角?——從當代表演文化說起
禮拜的戲劇性時刻
「升級運動」緣由
加入戲劇 讓聚會變有趣
音樂發聲
不斷述說台灣基督徒的生命故事
上帝要你們,my beloved boys.
泰澤靈修之旅
長,青春期──從大學生活回顧我的信仰
再次遇見神的奇幻旅程
懷念並頌讚安慕理牧師
Aysgarth老人背影——紀念安慕理牧師
山下新家?——談災後那瑪夏
與原住民相遇
人人都當流淚如河,晝夜不息——就柴玲為「六四」而「喜悅」談基督徒如何看待邪惡
另眼看罪惡及其回應之道
人人愛讀ê《全民台語聖經》
母語五四三:「聽、講、讀、寫」
教會是婦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