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39期 倒數1997
字級調整:

解惑之窗
基督徒可以拿香嗎?
關鍵字:
作者/林瑞隆 (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竹聖經學院院長。)


 

生活在多元宗教文化情境裡的基督徒,所必須面對的信仰問題、困擾和挑戰總是繁多而複雜。但是,或許在這些問題、困擾和挑戰的衝擊下,信徒更可能看清楚自己信仰之內容的本質和意義。因此,這樣的衝擊有其無可否認的正面價值。本文所要討論的「基督徒拿香」問題,也屬於具有此類價值的挑戰。
 
討論基督徒是否可以拿香之前,可能必須先問一個前置的問題:「拿香的目的是什麼?」許多人問是否可以拿香這個問題時,他所設想的情境(context)應該是在喪葬禮儀中;所要問的問題則是:「基督徒可拿香拜死去的親人或具有特殊關係的人嗎?」其次,也有可能設定在另一種不同的情境中發問:「在某些特殊的場合裡,例如為了認同族群或文化,或是政治目的等因素,基督徒可不可以也認同其他宗教信徒的儀式行為向神明祭拜?」
 
在後面這種情境中所問的問題,可能比較容易回答。因為即使是為了認同族群或文化,那樣做也幾乎等於出賣信仰、背叛了上帝。至於為了某種政治目的而如此做,則更等而下之了,可以視為違背信仰良知的舉動。然而,在前面所舉的情境中所問的問題,顯然很難直接了當地給予一個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因為在喪葬禮儀中,親情以及家族的和諧是一項重要、值得關懷的事項。拒絕認同其他家族的某種宗教行為,往往不僅帶來家族間感情的衝突和破裂,甚至也很容易引發某種程度的宗教對抗與緊張。在今天各宗教努力尋求「對話」的文化情境裡,以乎也有值得商榷之處。
 
以下,我們要就「香」這種宗教物品,以及「拿香」的宗教行為做一簡要的探討。
 
「香」的表徵

其實,在大多數不同族群的宗教儀式中,「香」的使用是很普遍、廣泛的。即使在基督宗教的傳統,不論是舊約或新約時代,或是今日的天主教會或東正教會也不排斥使用香。出埃及記三十章34~38節甚至還記載耶和華上帝指示摩西做香的方法,並且吩咐要以色列人「以這香為聖,歸耶和華。」(36、37節)香,甚至還成為上帝與人相會的媒介之一(36節)。
 
馬太福音所載耶穌降生的故事裡(二:1~12),我們也讀到三位東方來的朝聖博士,獻給嬰孩耶穌的三樣禮物中有一樣是「乳香」,似乎也暗示著香代表了人內心尊崇的寶貴意念,以及可以用來獻給神的一種祭物。
 
此外,在聖經中,我們也會讀到諸如「馨香之氣」或「馨香祭品」之類描述,指的不單只是祭品食物的氣味,特別指涉香所生的氣味,當然也常延伸為信徒信仰生活和行動的好見證。
 
在一般宗教儀式的用法上,香其實也表徵著與神明的溝通。信徒焚香所產生嬝嬝上升的煙霧,表現出其負載著內心的祈禱緩緩上達天庭的意象。是故,單純使用香(不論是以何種容器盛裝,或是製成什麼形狀)應該與基督教信仰許可與否無涉,真正該關心和探討的問題是:拿香之後的用意何在?
 
「上香」的宗教行為

在喪葬禮儀中的「上香」,事實上是意含很複雜的一種儀式行為,所常涉的信仰爭論問題也不是很容易區隔清楚。
 
過去在討論此類問題的時候,有些本土神學家傾向於認為喪葬禮儀中牽涉的宗教意含成分較少,反倒是命理、道德、家族融洽的成分居多,因此也不必太在意從信仰的角度去排斥。如果情形確實如此,那麼問題比較容易解決。正如本文前面所提,親情及家族的和諧也是喪事中一項重要的關懷,在討論有關上香的問題時是不能不加以考慮的。為了親情及家的和諧,順應家族的要求,可能也不違反信仰的原則。
 
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探討一般民間的喪葬禮儀及其背後的信仰意義時,就明白問題並不像這些神學家所想的那麼單純。在每一個喪葬禮儀中都具有隱含的宗教意義,其中最具有爭議性的,可能是對人死後魂魄可以化為鬼神的的理解。所以上香的行為,在某個層面上似有祭拜鬼神之疑慮,基督徒反對的主要理由可能也是在這裡。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在喪葬禮儀中基督徒可不可以向死者(特指親人)上香,本質上是一個信仰與親情倫理的表面衝突,而必須在兩者當中選擇遵從其中一個的問題。要面對及處理這個問題,信徒可能必須有某一程度的信仰智慧。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八章、第十章裡曾討論信徒可否吃祭拜偶像的食物的問題。表面上,保羅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否定答案,所以他說:「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上帝,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筳席,又吃鬼的筳席。」(十:20~21)又,為了弟兄姊妹軟弱容易跌倒之故,因此也不吃拜偶像的東西(八:9~13)。
 
然而,在另一處經節中,保羅也提出一個重要的「信仰原則」:「凡事都可行,凡物都可吃,但無論是做什麼事,或吃什麼東西,都要顧慮到兩個準則,一是「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十:24)另一則是「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林前十:31)。簡單地說,就是「為別人」(當然也包括親人)設想,同時也「為榮耀上帝」而決定做或不做一件界線不很清楚的事。
 
若是保羅提出的原則可用,那麼在喪禮中可否上香應該有一個比較可以遵循的思考方向,那就是看情況來決定。基本上,基督教信仰認定祭拜鬼神是違反信仰的,因此應該充分取得親友對這一點的瞭解,以及對信徒決定不上香的諒解。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裡面已經牽涉到「宗教對話」的問題了,可能一部分有必要取得專家或旁人的協助。如果得到了親人諒解,那麼其他與孝道較有關係的,如跪、叩、獻花等也沒有什麼好爭執的。
 
如果情形不是那麼順利,親友堅持還是得上香,那麼在充分讓親人瞭解信徒內心的信仰認識和理念的情況下,不將這一件儀式行為解釋為祭拜,而是如跪、叩、獻花等行為表現,保持親情及親族的融洽,也未嘗不是一件榮神益人的事。
 
結語

基督教信仰的終極目標是要帶領人認識真理、回歸上帝,找到一個可以在現世安身立命的基礎,而不是要在人的現世中將人從實際的社會中抽離出來,成為一個無法在這世界生存的人;因為一旦離開了社會,則也失去了見證信仰的機會。這也就是那穌從施洗約翰「出世的」傳道模式轉變為「入世的」傳道模式的主要原因。從耶穌的身上,我們學到的是「認同」與「信仰堅持」並行的原理,也就是一方面認同他所能接觸到的傳道對象,但卻沒有放棄他的信仰原則,最後終於改變了這些人的人生,將他們帶回到上帝的面前來。
 
處在多元宗教複雜情境中的基督徒,可能必須要多多從耶穌身上學習怎樣從事信仰的表達和見證。
同作者相關文章:
「唯獨聖經」的信仰傳統,落實了嗎? (第 122 期)
加爾文的聖靈論──無所不在的聖靈 (第 113 期)
從加爾文神學看「萬民皆祭司」 (第 111 期)
主日禮拜一定要在「主日」舉行嗎? (第 93 期)
一神信仰的謬誤? (第 89 期)
沒有受洗的人可以領受聖餐嗎? (第 87 期)
我看「成功神學」 (第 81 期)
愛情路上 (第 63 期)
論童女生子 (第 55 期)
談平信徒的神學教育 (第 54 期)
信仰及靈命需要教育嗎? (第 46 期)
世紀末台灣宗教現象的省思 (第 43 期)
基督徒可以拿香嗎? (第 3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39 期 倒數1997 (45-4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39期  1997年  4月 倒數1997 39
本期主題:倒數1997
發行日期:1997/4/10
目錄s/
編者的話
香港九七的思量
香港基督徒對九七的經歷和反應
香港經驗與台灣教會
台灣人對於香港問題的看法
一個台灣人眼中的「九七」
願成為耶穌醫治之手的基督徒──高仁愛醫師
基督徒與直銷文化
哈與聖詩補遺(四)
中國的三自教會-從聖經觀點的評論
愛的迷思
愛情方程式
基督徒可以拿香嗎?
我的成長
從基督教倫理學的觀點看同性戀
同志基督徒的性、愛、婚姻
同性戀合理?
基督徒看同性戀------精神醫學的觀點
對CNC校園論壇之看法及其未來發展
親愛的羅牧師,您好!
答主內齡儀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