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47期 週休二日與教會 |
|
|
本期主題 |
安息日+主日=連續放假日? |
|
|
關鍵字: |
作者/張宣信
(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中會南門教會牧師。)
|
|
|
|
※ 隔週休二日,教會怎麼辦? 在仍有爭議的情況下,隔週休二日於台灣倉促的實施了。將近半年來,這個政策對整個群體社會生活作息產生了重大的改變。工作時間的減少,相對的人們的休閒活動、親子家庭的時間增加了,當然人們參與宗教活動也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對於已經觀光化、通俗化的民間宗教寺廟,隔週休二日可能和許多休閒旅遊業一樣是這政策的大贏家,然而對教會而言,在人們可重新分配時間的時刻,是否能把握契機來做傳福音或信仰栽培、肢體關懷等的事工,實在是考驗著我們的應變能力。
※ 隔週休二日所帶來的社會現象 根據五月二十七日自由時報的報導,隔週休二日實施五個月以來,週休二日時意外傷亡的人數遠超出沒有週休時的週末。這是必然的,因週休二日戶外活動時間拉長,交通頻繁,加上休假時精神放鬆,意外風險必然大增,這也只是現象之一。另外如週五晚的狂歡、菸酒銷售量的大增、酒後駕車、打麻將、飆車、賭博或竊盜案、甚至生育率(不管已婚或未婚)的增加都是可以想像的。台灣地稠人密,可提供的休閒活動選擇性又少,這些隨著隔週休二日政策所引發的負面影響我們不可不注意。在整個社會尚未有完善的規畫前,如何面對社會對休閒活動的大需求,教會聽到這些聲音了嗎?
※ 隔週休二日所引起的教會現象 當然教會在這股潮流的侵襲下,有時已覺自身難保,招架不住,更惶論面對社會需求的聲音了。首先是主日禮拜人數銳減,一些信仰本就搖擺不定的基督徒,名正言順的去從事有益身心的休閒活動,然後再大言不慚的對牧師說:「我在大自然中也是在敬拜上帝呢!」由南部上台北工作的弟兄姊妹也把握機會,回南部探訪親友,只是我們不知回故鄉後,這些基督徒是否會到故鄉的教會做禮拜?在隔週休二日之衝擊下,有一群基督徒變成「隔週做禮拜」了。主日禮拜後,教會的宗教教育連帶受影響,不管是兒童主日學、成人主日學的教學都受到影響,原本連續性的教育被切成一段一段的。好一點的是團契的生活,利用較長的休閒時間安排促進契友聯誼的活動,只是教會或團契用在這些活動上的經費要大幅的增加了。
※ 招聚群眾 在《直奔標竿》這本書的第四部分標題就是招聚群眾。作者說明了主耶穌的事工為什麼能吸引廣大的群眾?主要有三個原因:(1)祂愛他們,(2)祂滿足人們的需求,(3)祂以有趣又實際的方式教導他們。教會是耶穌在世上的代表,作者相信雖時代不同,但人心皆然,今天這三個因素仍然能夠吸引群眾。
面對多元多變的時代,教會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傳統的聚會時間安排和聚會內容、方式已受到嚴厲的挑戰,教會不能只著重在做禮拜和宗教教育,她必須兼具休閒性、交誼性、教育性、敬拜性、傳道性和服務性的功能,如同商人為爭取商機,以多功能的服務(One Stop Shopping)來吸引人潮,教會五大功能我們早就提倡了,只是在現時我們必須更努力地發揮教會應有的功能。如此,教會自然能招聚群眾,也才能在這波週休二日的浪潮中乘浪而行。
※ 安息日+主日=大利多
1.對服事的同工 以前在台灣的基督徒真的很辛苦,上班五天半,週日除了主日禮拜外,有服事的長執、同工幾乎是全天候的奉獻。不只要面對家庭成員的怨言,還要支付比上班還累的體力。對這些人而言,有一安息日可以真正的休息,主日再全力毫無保留的付出,使服事的品質更提升,使家庭與事奉得到平衡,真是大利多。
2.對基督徒父母 家庭親子時間增加,家庭的宗教教育也更為重要,無論是在家從事靜態的活動或做戶外旅遊休閒的動態節目。基督徒父母正是該負起「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箴二十二:6)的時候了,如果父母不負起教導之責,電視將代替我們填滿這段時間,我們豈可不慎?也許編寫主日學教材或小羊月刊的同工可以增加隔週休二日時,那個週末的家庭宗教教育課程或親子宗教教育互動的資料,好讓父母加以利用。
3.對教會活動的安排 以往教會要安排外出的靈修會或野外禮拜等活動,常會受限於少數幾個固定的連續假期,所以都得考慮場地、講員、交通等問題,不但籌畫起來困難,連經費都相對提高。而今隔週休讓我們全年至少有二十六個連續假可安排活動,減少爭奪有限資源之痛苦,這是個利多的消息。若是只辦一天在教會的造就訓練會、佈道會或培靈會,也比以前沒有壓迫感,會友參與的意願也相對較高。
週休二日的效應,漸漸的已在社會產生了一些影響,在教會裏雖還未看見很明顯的變化,但耶穌教導我們要會分辨時候,也要會未雨綢繆,這是個值得大家關心的課題,願我們有智慧把握契機,打一場屬靈的爭戰。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安息日+主日=連續放假日? (第 47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