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使者雜誌 > 
                        第48期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 
   
  
    | 
      
     | 
   
  
    | 
     | 
   
  
    
      
        
          
             解惑之窗 | 
         
        
          | 先知之謎   | 
         
        
          | 
           | 
         
        
          | 
           | 
         
        
          | 
                                關鍵字: | 
         
        
          
            
              
                | 
                  作者/張立夫
                  
                    (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
                
                 | 
               
            
           | 
         
       
     | 
   
  
    | 
     | 
   
  
      「先知」這個用詞,可以說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特別在基督教會之中,時常查經研讀「先知書」、聆聽先知性的講道、效法先知見義勇為的行徑……等。似乎先知的特色是我們信仰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應該能非常清楚地掌握其意義才對。
    可是我們同時發現,我們的教會並不喜歡別的教派自稱(或信徒宣稱)為先知的人(例如錫安山教會的洪以利亞,以及摩門教稱為先知的約翰史密斯等)。我們教會偶爾為了某件社會大事而發表先知性的宣言或聲明時,教會內部也有頗強烈反彈的聲音。而這同時,也曾聽到某些教會人士或是尊敬,或是戲稱某人為「先知」,雖然可能是開玩笑,卻也可發現似乎樂在其中。到底今日我們應該如何認知「先知」這個角色,以及其代表的涵義呢?
  一、 舊約時代的先知     「先知」這個詞的用法,在舊約時代特別豐富。撒母耳記上卷九章9節有一段記載,類似考古訓估的附註,說明著:「從前以色列中,若有人去問上帝,就說:我們問先見去吧,現在稱為先知的,從前稱為先見。」「先見」這個名稱,似乎用來指稱凡能解釋奇蹟與罕有的事(創二十五:22f)、能解夢(創四十:8)、能作夢(申十三:1f),或能藉神諭解答詢問的人。可以說「先見」這種職業,乃包括占卜、祭司及協助人明白神諭的工作。「先見」這個用詞,正足以說明其「先知先覺」的特色。舊約經文即記載在士師時代,這樣的職務即存在於以色列社會的各階層。後來人們普遍用「先知」這個詞,而少用「先見」。「先知」可以說就是指數受到特別的靈感,能解釋預兆,能看異象,能聽異聲,也就是說能看出普通人所看不出,且不能做解釋的事情,經由他們的特殊能力,而闡明其意義。早期以色列的先知運動、先知的特徵就是能夠進入神遊象外的境界,而在其中,宣告上帝的旨意。先知阿摩司即承認耶和華要他說預言,而這樣的命令是不可抗拒的(三:8)。其他先知如以賽亞、何西阿、耶利米等好像都有神遊象外的經驗。然而舊約先知受靈感說預言的事,似乎隨著時間演進而漸漸減少,終於完全停止。有不少人認為,主前第五世紀的先知哈該、撒迦利亞、約珥、瑪拉基等,都不是由於神遊象外的經驗而成為先知,乃是普通人而已。約珥甚至預言上帝用祂的靈澆灌人的應許,將是未來式的(珥二:28f)。至於先知瑪拉基之後的時代,人們稱之為:耶和華上主沉默無語的時代。
    除了見異夢、說預言外,「先知」可以作為倫理宗教的偉大代表人物。先知阿摩司以降,凡有著作的先知所發出的預言,都採取「宣告耶和華的旨意或思想」的形式,其內容則指出真信仰與偽宗教的差異,呼召世人回歸依靠上帝,主張伸張公義,反對偽善的宗教禮儀。
    舊約聖經本身,即把預言的應驗與否,作為真假先知判別的準則(參考耶二十八:9;申十八:22)。誠然把凡說預言不見應驗的人,稱為假先知。同時因為先知職分具有特殊影響力,將其能力運用在闡明上主的旨意者為真的先知;反之,為自己謀福利的預言者,則為假先知,蒙受咒詛(參考王下五:20f)。    二、新約中的先知   在新約中,先知、使徒和教師在教會中負擔屬靈的職務,先知的職務就是說預言。使徒行傳十一章27節記載: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去訪問安提阿,其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的先知,曾經預言普天之下將有大飢荒,然而「先知」這樣的職分,在初代教會中直到第二世紀末期及逐漸隱沒。我可以說當新約正典逐漸形成之後,宣告上帝旨意的角色,即由先知職務者身上轉移到正典聖經上,而「先知」職務逐漸由教會舞臺淡出。其實正典逐漸形成,其中的原因之一,也正因為教會不得不形成一個具體判准真假先知、真假預言、真假信仰的標準而漸形成的。
  三、今日我們對「先知」事工應有的認知   如果將「先知」定義為宣告上帝旨意的工作,則今天生活在急變社會;特別是失落價值觀的台灣社會中之基督教以及基督徒,我們更應該認真思考承擔先知事工的責任。先知事工就是將上帝旨意及思想、推廣在我們的社會中,不只是在教禮拜的講道或關懷社會議題的宣言之發表。更進一步乃是提出符合上帝旨意的生活態度加以文化培養。舊約先知彌加就曾大聲疾呼:「上主所喜悅的,豈是千萬牛羊之獻祭?祂喜悅的是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主同行。」今天倫理主題更是先知性事工的重點,基督教會如果沒有辦法在這個事工上投注更多的力量參與先知事工的建設,則有愧宣告說我們明白上主的旨意。換句話說,上帝真理的信息有其巨大的能力,當我們自稱在傳達上帝的信息,我們這些傳信息的人自然應該謹慎小心,因為「先知人」也是人,太容易為自己的利益而發言或表示意見,卻宣稱是在宣告上帝的旨意。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不只是自己成為假先知,同時也讓上主的話蒙羞,讓別人以為上主的話不過爾爾,只是無能力、虛偽不實的東西而已。「先知事工」不是如此,它是為彰顯上帝主權及其旨意的工作,它讓人們看見希望(hopeful),助長人們培養能力(empowerful),使人們願意犧牲且以愛來服事,不是為自己爭取自己的好處,卻是為成全上主的旨意所作的一切努力。這才是「真先知」、「真先見」之所作所為。誠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之中的一句話所言:「以愛與受苦,來成為其他人盼望的記號。」這就是先知。 | 
   
  
    | 
     | 
   
  
    |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  
        | 
                .台南大專學生中心憶往 (第  154 期)
                     | 
       
      
        | 
                .基督信仰對家庭有願景 (第  96 期)
                     | 
       
      
        | 
                .PCT台不台? (第  91 期)
                     | 
       
      
        | 
                .同流合污或撥亂反正?——基督信仰的倫理省思 (第  88 期)
                     | 
       
      
        | 
                .狗仔隊在台灣 (第  72 期)
                     | 
       
      
        | 
                .邪靈 s (第  67 期)
                     | 
       
      
        | 
                .教會的年輕人到哪裡去了? (第  57 期)
                     | 
       
      
        | 
                .由拿撒勒人耶穌的平信徒運動看今日教會平信徒參與的瓶頸與困境 (第  54 期)
                     | 
       
      
        | 
                .牧師是不是一種職業? (第  52 期)
                     | 
       
      
        | 
                .先知之謎   (第  48 期)
                     |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沒有「廣電宣教」政策?之三 (第  40 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