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67期 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災變後談國土規劃
關鍵字:
作者/陳玉峰 (中橫搶通首勘-向行政院建言,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現今談國土規劃其實已晚了四、五十年,正因為太遲了,更應積極從事。

  原住民時代的人地關係遵循自然律,且因人口密度低,放火燒山、游建聚落甚為頻見,而台灣土地及原生生態尚可忍受、承載;文明人入侵之後,由於政權更替頻繁,政策一夕數變;清朝領台212年,更採封山閉關,聽任游民無政府式地蠶食鯨吞原住民地域,且閩粵、漳泉械鬥猖狂殘暴,「違法而就地合法」成為台灣國土資源利用的最大特徵與「傳統」。

  百年來台灣土地及自然資源的生產利用,從來不是為了島上生民及生界的永續發展,而是取決於政治政策,島國外貿取向,以及短暫近利心態。

※ 有國無土、有鄉無土
  日治時代三大林場及終戰前的軍用材濫伐,導致8.7及8.1水災,中國來台的有識之士,於1960年代前後,如于景讓教授等,力主中、高海拔等山地森林禁止開發,類似今之封山主張,可惜諤諤智慧難敵過客主流,之後,有史以來最愚昧的山林政策,包括「林相改良、林相變更」及伐盡檜木天然林,是今日土石橫流、旱澇交煎的根源。於國府接台後,大約一甲子來,隨國家欠缺國土規劃及環境保護基本母法,農林政策隨時、隨國外需求而搖擺不定,從香茅草、蓖麻、香蕉、油桐、梅李、檳榔、茶園、夏季菜蔬…之大規模墾植,每隔短暫數年,土地即全面翻變,相當於多次伐除作用,山坡地摧殘再三,水土流失後,政府當局施行攔砂壩,放任墾植製造土石下瀉,攔砂壩則蓄積盈溢崩積,賀伯之後的重建工程,八、九成在桃芝報廢,今之「重建」正是最恐怖的殺手,世人只知土石流可怕,卻不解土石流是「受難者」,要知1公分泥土之化育,動輒千年、萬年,台灣繼「國在山河破」之後,即將全面進入「有國無土、有鄉無土」的世代矣!

  現今台灣沒有海市蜃樓的夢幻遠景可規劃,只能面對殘酷歷史的結果作興革,但絕不能欠缺理想與遠見,以下僅針對「災區重建」,作綱要建言。

一、全國山坡地、國有、公有、私有林地必須於短時程內,完成土地總分類,首先區分為經濟地及保育地兩大類。所有目前論及「重建」、「造林」及所謂「永續發展、利用」的措施或事務,限於在經濟地考慮;保育地徹底留給自然演替與演化去療傷。

二、土地總分類之後,保育地範圍凡屬現行墾植地者,終止租約或分區、分期斥資收回,經費來源由每年「治山防洪」、「全民造林」、「重建經費」,以及考慮由水費徵收「國家維生生態系成本稅」編列。

三、經濟地範圍,現今墾植地,模仿類似「市地重劃」,將災區各條小溪谷地開口兩側聚落、零散住戶,重新調整空間規劃,至少考慮2代人以上的預留,依總量管制、文化、生活習慣、生活型態…,由中央政府跨部會規劃之。兩大原則︰1. 危地及相對安全地的區隔;2.住宅與耕地的區分,然而,再美好的規劃,一旦落入鄉鎮基層「民代」、「派系」等黑金系統,必將面目全非,故而配套措施由法務部定區掃黑,且設計公民社會機制,以「以民治民、以民制民」始有成功機會。

四、「山地重劃」可考慮以集水區系為單元,例如陳有蘭溪或更小的神木溪、筆石溪、十八重溪等實施之,先期作業可採遴選危險地區試驗,必要時強制執行。

五、最緊急危機四伏地區,請慎重考慮以台糖國有土地,設置「國家生態育苗新村」系統,由國家斥資興建國宅,安頓強制遷村人民,賦予育苗固定收入之工作。

※ 山區開路與災變
  關於土石流、崩塌、沖蝕等,之與台灣山區道路的關係,謹就筆者長期於「災區」(註:現今世人所稱災區,僅指人員傷亡、財物受損的地區,事實上,較恰當的意涵是原生生態系潰決地域)觀測、調查的若干思考與歸納結果,簡約提供參考。
其一,一般省、縣道穿越的山區,無論順向坡(地層面的傾斜坡)、反插坡或崩積地形,通常並非造成土石流的主因或直接原因。

  事實上台灣山區無論選什麼線,道路造災效應只是程度問題,該檢討的是國土規劃、區域分配、安全承載量、人員及品質的管理。

  施工作業的技術方面,設計等技術性問題,只要在山坡上挖掘坡面,無論何種坡,一定切斷坡腳、截斷原有水流系統,迫令順向坡易生地滑、反插坡頻常崩塌、堆積地形更易陷落;其中,尤以炸藥開炸為害嚴重,好似沿線創造分散式焦點強烈地震,震斷岩層、破壞結構,產生無法預測的大小裂縫。

  最不可原諒者,橋樑設計殊為不當,夥同攔砂壩、擋土牆、堤防施工,將行水區霸佔泰半,土石流下注立即因橋樑橋墩堵塞,翻滾暴漲,排山倒海灌注旁側民宅,聚落瞬間慘遭掩埋,桃芝災變之筆石橋9戶27人之慘死,很可能是工程殺人的重大案例。

  再者,同一山坡面開鑿2條或以上道路,或S型蜿蜒盤旋而上者,其殺傷坡面程度尤烈,中橫青山上下線,以及全國眾多同坡面高密度道路案例,崩塌現象不可勝數。而直接相關土石流來源者,以開路廢棄土之任意傾倒最為顯著,筆者在新中橫開闢之際曾予搜證,賀伯之後媒體採訪肇因,答之:「此乃新中橫總驗收」。

  「新中橫」通車後,筆者連續追蹤10餘年濫墾、濫伐、濫建,1991~1993年發動多次運動、封山示警,眼見茶園(由政府農業單位鼓吹、獎勵)、檳榔、芥茉、建物、甜柿…無任擴展,運動抗爭引來各層級政府單位檢討、痛責、取締,雷聲響徹雲霄,然而,試問迄今為止,除了就地合法、舊地擴充的「德政」之外,改善了什麼?換句話說,「山中無政府」的管理問題,正是山區道路之癌!最可怕者,主線一通,無法無天的農路系統,蛛網交錯、密若蜂窩,山不倒是奇蹟!

  其二,農路系統及基層建設是土石流主因之一,但主導、主謀皆是「政府」及其縱容!此系列農業上山、向山搶地的所謂農路,且為將山坡農產收成、運搬,「蝸牛車道」縱橫交織,每逢驟雨則蝕溝載道,水土流失不言可喻,配合賀伯、921至桃芝,乃至日後隨時天雨,潰決乃司空見慣。

  筆者歷來多次撰文呼籲,期待政府得以依據全島地理環境、生態條件,總體檢討全國道路系統,破除無限成長、工程至上、人定勝天的迷思,尤其穿越台灣龍骨的所謂「橫貫」公路系列,偏偏「政府」總愛配合「專家」放言:「以今日之技術,土石流可以解決」之類的殘暴,不要忘了,再偉大的工程仍得蓋在地肉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道路無道,任何災難必將接踵發生。台灣該封山的,絕對不止是中橫而已!

※ 「人定勝天」
  台灣山體地表的穩定性從來皆是相對程度性的現象,此乃因沈積岩層或其他變質岩系列(較堅固、穩定),在板塊擠壓過程中,斷層不斷產生,山體不斷碰撞、破裂,加上風雨及任何物理、生物、化學作用,自無永恆不變的「穩定」,但此乃就百、千、萬年時程而論,由1697年郁永河來台的記錄,1694年的多次地震,曾讓淡水河畔的台北盆地經歷滄海桑田的鉅變,歷來頻繁的地變,921逆衝斷層似乎衝破世界記錄的地層抬舉,的確可說明台灣先天的脆弱本質。然而,相對於1996年賀伯、1999年921大震、2000年象神,以及2001年桃芝,引發的地滑、山崩、沖蝕,以及土石流等現象,不應歸咎於台灣的先天條件,因為在先天的變遷下,才產生全島的鬱鬱蒼蒼。所謂「福爾摩莎」的美麗之島,基調就是綠色海洋而絕非土石橫流。

  1989年之後,每隔2~3年發生一次大災變,此即百年開發成果的總驗收序幕,換句話說,20世紀之前的大規模天災地變,發生的週期係百、千年以上,局部地區例如中橫西段、三義火炎山、頭嵙山的週期最短,約50年至200年不等,其中不確定因素的主角之一係天然火災,但全部的「天災」,絕大部分的間隔時程在50年至百年以上,此乃筆者研究台灣25年累聚下來的結論,因為森林喬木族群的年齡結構,正可反映台灣地體的變動記錄,長期變動的模式,即台灣森林更新與傳承的模式,謂之天擇演化的結局。

  百年之前,台灣地體及其他災變叫做「天災」;20世紀後半葉謂之「天人合一」;1989年之後殆屬「人定勝天」,絕大部分的災源盡屬人禍。1980年代前後,筆者傾全力批判林業、搶救天然林、反對系列橫貫公路、反對林地農用,抨擊的主要項目如下:

1. 砍伐天然林,山林唯用論。

2. 農業上山,超限利用。

3. 政府的謊言,以及產官學共犯結構的神話:
(1).引進大量外來草種、樹種造林,謂之「水土保持」。
(2).治山防洪(註:該治療的是人心、慾望、錯誤觀念,而山愈〝治〞病愈深)。
(3).原始林尚存73%(註:魔術數字,玩弄天然林、次生林、原始林的定義,欺負台灣人
不懂森林)。
(4).樹木會老死,不砍白不砍。
(5).台灣檜木林「生病」,正在滅絕,必須砍伐、造林。
(6).雜木(先前林官將低價的闊葉樹叫雜木,要砍光,改種高經濟價值的樹木)。
(7).林相改變、林相變更(註:事實上是愈改愈不良,巧立名目將原始林幹光的化名詞。
試問演化百萬年以上的自然林木,被視為雜木、病木,要砍除,換上整齊劃一的柳杉、高價林木,你可認同?)
(8).砍伐天然櫸木林,美其名「研究試驗」。
(9).「植伐平衡」、「多造林、多伐木、多繳庫」的三多政策。
(10).鼓勵、獎助山地開發。
(11).森林法(註:即開發大惡法)。
(12).台灣森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13).保安林應該適度經營(註:歷來營林者處心積慮,就是要消滅自然林)。
(14).處理原始林(闊葉林),作林下補植(例如郡大林道)。
(15).殺盡原始林,復育「珍稀」物種。
(16).產業東移、北水南引、水庫、截彎取直…。
(17).專家宣稱:「台灣林業上造林之成就,已擠入世界之林…」;「今日台灣林業經營可謂已接近最高利用境界…」;「台灣擁有全世界最領先的水土保持技術與成果…(註;2001年最新版本,即重建委員會大言不慚的「世界首創一格的自然工法」、「緊急治本工法」)。
(18).<
同作者相關文章:
災變後談國土規劃 (第 6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7 期 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5-1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7期  2001年  12月 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67
本期主題: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發行日期:2001/12/10
目錄s/
簡樸的生活,我願意
編者的話
災變後談國土規劃
牧師、神父、花、和尚──生態與靈性的隨想
期待教會參與臺灣生態文史的建構
邁向未知旅程的宣教師--彌迪理牧師小傳
孕育音樂生命的搖籃 -從教會音樂事奉中得造就-
舉手之勞作環保--廚餘回收
邪靈 s
年輕喪偶婦女的情感生活
男人與女人之間
我們應當教導孩子認識死亡嗎?
與你分享體驗教育
路,總是向前延伸
她曾為我留一盞燈—記我的祖母
盤石與砂土
醫療是宣教工具
生態關懷這條路
關於紅葉的點點滴滴
給上帝媽媽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