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67期 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期待教會參與臺灣生態文史的建構
關鍵字:
作者/李順仁 (拳山堡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壹、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51:17)

  藉著電視媒體的畫面,一週內接連感受紐約世貿大樓的被攻擊和納莉颱風的破記錄;心中對於生態的思考,有著相當大的翻滾。藉著科技的發展,整個地球內的不同國家,都面臨無國界的強大壓力;太多的穿透性迅息和工具,帶給國家的領導者巨大的強迫性;其實,有形而可見的全球化影響尚不足懼;讓人擔憂的是,那些無聲無息的變化,不著痕跡的改變,是不是會動搖多元文化的根本。身為一個臺灣的基督徒,其實是幸運的。基督教本來就是全球化的宗教,聖經的內容,在相當多的層面,就是普世真理;順理成章的,我們能夠以聖經來思考所處的土地,來因應全球化下地方文史的各種議題;問題是我們還有沒有土地可供我們思考和努力?

  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8:22)

貳、臺灣生態文史的意義
  回顧二十年來的臺灣生態,最讓人傷感的事情,除了臺灣人對臺灣環境產生嚴重隔離外(莫可奈何的經濟發展宿命吧!),其實最讓人訝異的,卻是臺灣人面對生態破壞後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主要產生在對於臺灣環境的缺乏認識和感覺;其實說穿了,生態關懷者和運動者根本沒有系統而完整的認識臺灣的生態之故。

  生態在臺灣,應該當作「不同族群和其身所處環境的關係」。

一、族群:不同的人的組合體
  臺灣的眾多族群是臺灣島的特色之一,從南島語系高山區域的各族群、平原區域的各族群,清據時期來臺的族群和戰後來臺的族群;為臺灣社會交織成一齣有血有淚的歷史和文化。

二、環境:動物、植物、地形和地物的集合體
  什麼是環境?我們以動物、植物、地形和地物作為環境的內容;除了動植物之外,臺灣的地形以山和水主體,充滿了變化的自然風貌;至於臺灣的地物以聚落為範圍,構成多元而豐富的社會人文面貌。

三、多元而複雜的臺灣生態
  八個高山族群、九個平原族群、四個漢系族群,然後不同的人群和環境的互動,不同的互動形成了關係,也產生臺灣的不同生態;因此,不同的組合間的比較,對於臺灣生態研究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儘管生態多元而複雜,不過在其間的族群和環境該如何深化互動?是目前我們在認識和瞭解臺灣生態時,必須加以特別強調和重視的;而這也就是文史顯出其地位之處。

  為什麼稱做生態文史?文化是一個廣泛又複雜的概念,很難量化和操作;但是我們可從文化的核心-歷史,以及文化的外顯-藝術來看,不管藝術的範圍包括那些-音樂、戲劇、舞蹈、建築等都好;若沒有歷史,文化和藝術都會出現空洞的情況;所以,我們應該以臺灣的歷史來思考臺灣文化的深層面,更以文史的角度來思考臺灣的生態問題。

參、教會的參與建構:以我父祖的母會-新店教會的所在地為例

※ 族群
  新店自有史以來即為泰雅族和凱達格蘭族的根據地,而漢人的的拓墾和開發是開始於一七00年代。近三百年來,新店一直是族群對遇互動的地區,分別有漳州人、泉州人、平埔族群、泰雅族群同處於這塊區域,不同的族群對大自然有不同的感情和對遇,這點可由新店、安坑、青潭、直潭等地的泰雅族語看出;像位於南勢溪和北勢溪匯流的「雙溪口」,泰雅語是『vun na di』, 意思是兩溪合流處,砂聚在一起;位於新烏公路上的「隧道口」,泰雅語是『ba shinga tu nuh』,意思是用鐵打石頭;此外,伸仗板,泰雅語是『buk shju』,意思是山頂、很高;平廣地區,泰雅語是『bya sun malay』,意思是住在馬來地區的人;小粗坑,泰雅語是『ka shuan』,意思是坐船過水;青潭,泰雅語是『gin an so ki』,意思是打鐵,而在青潭溪和新店溪匯流處不遠的地方,以前有個地名就叫打鐵寮。各社群和漢人間對於土地的不同認知,是值得在不同族群的相互尊重中,被提出來的討論和加以重視,亦即實際上,我們從自然環境的空間認知,可以顯現不同族群的觀點。

※ 水系
  新店位於臺灣主要河川-淡水河的支流新店溪流域;新店溪的本流是從新店龜山附近的雙溪口直到板橋、萬華交界的港仔嘴,和大漢溪匯流形成淡水河本流後在淡水入海;在新店溪本流中比較大的支流有流向文山、深坑、石碇的景美溪,流向新店安坑的安坑溪,以及順著北宜公路的青潭溪,和在新店磺窟、平廣附近的磺窟溪和平廣溪等。此外,新店溪在雙溪口匯流前,分別有流向烏來的南勢溪和流向石碇、坪林、雙溪的北勢溪在山林間匯取更多的小支流,來匯聚新店溪的溪水。前述這些新店溪的支流也有一些中小支流來匯聚,像景美溪有支流永定溪和石碇溪、北勢溪有金瓜寮溪和灣潭溪等、南勢溪有加九寮溪和桶後溪等,如此小支流匯成中支流,中支流匯成大支流,大支流匯成本流的的積聚過程,逐漸匯成了新店溪流域。因此。我們從新店溪流域中的永定溪、石碇溪、金瓜寮溪、灣潭溪、加九寮溪、桶後溪等中支流的瞭解和認識,對於族群和環境的生態文史的建立是基本的工作,而且對於溪流生態文史的建構,將會產生非常清楚的脈絡。

※ 憂傷痛悔中的持續反省
  一九九0年代,我擔任新店教會的青契輔導,有一次在臺北中會南區教會的青契聯會中提出教會共同一起關心新店溪;其實當時我對新店溪的歷史和文化一點也不瞭解,只是憑著一股使命感;這幾年和新店溪流域實際接觸的工作中,我訝異它的豐富性,當我縱身躍入土地和人民的世界時,真正看見了上帝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做為;我用如此的反省來期待我們教會的參與!
同作者相關文章:
期待教會參與臺灣生態文史的建構 (第 6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7 期 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21-2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7期  2001年  12月 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67
本期主題: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發行日期:2001/12/10
目錄s/
簡樸的生活,我願意
編者的話
災變後談國土規劃
牧師、神父、花、和尚──生態與靈性的隨想
期待教會參與臺灣生態文史的建構
邁向未知旅程的宣教師--彌迪理牧師小傳
孕育音樂生命的搖籃 -從教會音樂事奉中得造就-
舉手之勞作環保--廚餘回收
邪靈 s
年輕喪偶婦女的情感生活
男人與女人之間
我們應當教導孩子認識死亡嗎?
與你分享體驗教育
路,總是向前延伸
她曾為我留一盞燈—記我的祖母
盤石與砂土
醫療是宣教工具
生態關懷這條路
關於紅葉的點點滴滴
給上帝媽媽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