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77期 生命教育
字級調整:

解惑之窗
如何看民間宗教
關鍵字:
作者/曾昌發 (任教於台南神學院)

 

前言
  多年前,我在南部牧會時,有位信徒的5歲孩子被卡車上掉下來的一包水泥壓到。他受輕度外傷,但精神上卻極度驚恐。我聽到消息,很自然的就去安慰他,並帶著他們一家為他禱告,同時告訴他的父母:「孩子會驚懼是自然反應,晚上臥房開燈,睡前擁抱並告訴他你們就在身邊;若晚上有驚醒或驚叫,你們只要握住他的手或抱一下,輕聲安慰就可以了。驚懼反應會漸漸平靜,最多三天應該就會好了。」隔天再去,情況漸好,只在晚上會驚叫數次。自覺所受輔導訓練對信徒有所幫助而自喜;不過,我高興得太早了些。因為第二天傍晚,孩子的祖母,信主多年的老信徒請人來收驚。這件事讓我又氣又驚,氣的是:信徒的信仰形態好幼稚,驚的是:民間宗教的影響超過我的想像。

  這個經驗讓我想起恩師的話:「有些信徒只是把媽祖的名字換成耶穌而已,而信仰心態和形態都是民間宗教的延續。」而後的牧會生涯中,我不斷經驗民間信仰在信徒生活中的再現和殘留。因此,對民間宗教更深的認識也成為對自己信仰和牧會反省的依據之一。

一.民間宗教是宗教嗎?

1.何謂宗教?
  宗教的定義有很多,今舉四種:

  哲學家康德(I mmanuel Kant,1724-1809) 從倫理道德的立場說:『宗教是人回應上帝命令的道德本份』

  神學家士萊馬赫(Schleiermacher,1768-1834)說:『宗教是人絕對依賴的感情』,視宗教為人安身立命之所依。
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Toynbee,1889-1975)從文化角度說:『宗教是人類的文化活動』。

  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1886-1965)從存在主義的觀點說:『宗教是人終極的關懷』。
  
  從以上四種定義來檢視民間宗教,我們發現:民間宗教似乎都有那麼一點,有文化的、有道德的,但也沒有一點能完全涵括。因此,我們若以上述定義來看時,民間宗教實在很難說是宗教。

2.宗教的本質
  宗教在人類長遠歷史中是一個影響深廣的社會現象,其本質則因方法和側重點不同而有三種界說:

(1).以神為中心-也就是以信仰對象為中心的定義,如基督宗教的上帝,回教的真主......等,這是宗教人類學和宗教歷史學的側重點。

(2).以人為中心-就是以宗教信仰的主體-個人為中心的定義,強調信仰者對神的主觀感受和內在的體驗,這是宗教心理學家的起點。

(3).以社會為中心-以宗教信仰的環境-社會為中心的定義,宗教社會學家以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作用為核心的觀點。

  以上述觀點來看,民間宗教的信仰對象無所不包;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則是無遠弗屆。因此,從宗教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民間宗教是如假包換的宗教。

3.宗教的要素
  我們若從較全面的觀點來論宗教時,並可分類為:

(1).宗教的觀念或思想-經典和教義。

(2).宗教的感情或體驗-神聖經驗。

(3).宗教行為或活動-禮拜、禱告、朝聖等。

(4).宗教組織或制度-教團、中央領導或信徒制等。

  從宗教的基本要素來看,基、回、佛都是宗教,而「儒教」一詞就不能成立,因孔孟都不是要創立宗教,而是提倡一種政治、社會、倫理的「學說」。我們若把基、回、佛三教與民間宗教做比較的話,我們可以藉董芳苑牧師的著作來了解其差異性和獨特性,他說:

(1).民間信仰沒有明顯的創教人,它是當地居民傳統的信仰依循。世界三大宗教都有「教主」,如基督教的耶穌,回教的穋罕麥德,佛教的釋迦牟尼。

(2).民間信仰沒有特定的經典,傳統禮俗是它的權威。基督教則有「新舊約聖經」,回教有「可蘭經」,佛教也有「大藏經」(經、律、論三藏)。

(3).民間信仰沒有清楚的宗旨或教條,以便善男信女遵循。基督教的宗旨是「博愛」與「公義」,回教是「服從阿拉」與「聖戰」,佛教是「慈悲」與「普渡眾生」。

(4).民間信仰沒有特定的入教儀式,它是民間代代相傳的傳統宗教。基督教的進教儀式有「洗禮」,回教有「口頭宣誓」,佛教有「皈依佛、法、僧三寶」等儀式。

(5).民間信仰沒有宣教推動力,它是一種民族性宗教,始終流傳於本地。基督教、回教、佛教均是宣教意識極強的宗教,其宣教活動的區域已超越了民族與國家。

(6).民間信仰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信徒認同自己文化的對象。世界性三大宗教雖然帶著本身獨特的文化特質,像基督教的「猶太性」,回教的「阿拉伯性」,與佛教的「印度性」,但已隨著它們的國際化而為「國際文化」的典型。
  
  因此,董牧師認為民間宗教也可稱為「通俗信仰」

二. 臺灣民間宗教的特色

1. 民間宗教是宗教的混合主義-儒、釋、道、自然現象之神化者:日、月、星、山、海等,以及亡靈崇拜之混合,幾乎到無所不拜的多神崇拜。

2. 與斯土斯民之文化,生活相結合的信仰-從歲首到年終,民俗與生活,建築藝術與傳統相結合,這是民間宗教能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所在。

3. 賄賂一貫教-因為沒有經典和教義,沒有核心的宗教思想,民間宗教因此就成為作家李喬所稱的「賄賂一貫教」。大家樂流行時,荒郊野地也蓋起大廟,同時,也有不少神明慘遭斬頭、斷臂、火燒之災。民間宗教的許多神明只是貪婪之民的「發財工具」,了無敬畏,謙卑之心。

4.編織重重的禁忌之網-從時間、空間、形式、飲食、婚喪、現象、名稱、數目、人生關卡、到婦女生理期,都編織出層層的禁忌,使人活在恐懼的陰影下,不得釋放和自由。


三. 我們如何看民間宗教?

1. 文化角度-台灣民間宗教的廟宇是藝術的結晶,舉凡建築、繪畫及工藝都展現傳統之美,與歐洲的大教堂都是信仰和文化的呈現,應等同視之。再則為傳統之保存,許多民俗、傳統節慶在廟宇和祭祀圈中流傳延續。歷史人物在民間宗教中定位-如客家義民廟,對斯土斯民有其歷史意義和強化認同的功能。對上述種種,我們若能抱持欣賞態度,甚而吸收民間宗教之長,做為參考,以補己之短,久而久之,將收轉化,提昇之功。如新年之傳統風俗,教會以稱謝禮拜來代替;近年來教會推動農曆七月「鬼月」為平安月,就是很好的例子。

2. 宗教對話角度-當我於1989年往國外進修時,我們的老師Charles West邀請拉丁美洲的神學家來課堂上課,也邀請東德的馬克斯主義的學者舉行「基督教與馬克斯主義對話」的研討會,過去狹隘的教育和資訊讓我認為:基督教與馬克斯主義是絕然對立的。這研討會開了我的眼界,使我對宗教對話的價值採肯定的態度。宗教對話的基本原則是:平行對等、分享、尊重、及尋找合作之可能,如社會公義、環境保護...等議題。台南某廟宇近年大力支持並舉辦「台灣文學研討會」,教會何妨參與?

3. 避免錯誤-

1.視為魔鬼的地磐-有些基要派的教會和一部份的基督徒把廟宇說成「魔鬼的地磐」,把民間宗教看做妖魔邪教,把未信者說成「魔鬼的兒女」,這不是聖經的教訓。做為現代社會的公民,需要尊重他人。若有人說我們信的是「番仔教」,我們將做何感想?將心比心吧!

2..不用宣教了-有些基督徒一談到「宗教對話」,或欣賞對方,就以為是否定自己信仰,不用宣教了。難道我們要以否定他宗教來肯定自己的信仰嗎?在台灣97%的人沒有否定3%的基督徒,我們卻要以少數的3%去否定其他的97%的人,這豈不是莫名其妙的傲慢?事實上,我們對自己信仰越有把握,越不用去否定他宗教,也越能欣賞他宗教的長處。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信仰越有把握,就越懂得與他人分享我們的信仰;視人人為上帝的兒女,我們的使命乃是藉著我們的見證,讓未信者認識這位愛世人的上帝。否則聖經中「神愛世人」的偉大信息要如何落實於台灣呢?

結論
  基督教福音傳入臺灣已經138年,不能算短,但信徒人數仍在3~4%之間。究其原因,主要是福音尚未能融入臺灣文化裡,故至今未脫「洋教」外衣。正巧,臺灣基督教最弱者,正是民間宗教最強者-與文化結合。近年來,王崇堯牧師一直為文倡議:深度認識臺灣民俗,並將之轉化為真正本土的,去中國的,富神學意涵的文化運動。而黃伯和牧師、鄭仰恩牧師、曾宗盛牧師、李喬弟兄.........等更積極探討敬祖在禮儀、文化、神學上的意義,以及宣教上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在福音與文化的反省之後的新出發,值得肯定。

  怎樣的宗教心靈就塑造怎樣的民族,民間宗教最根本,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陷民於自保、禁忌和懼怕中」。台灣不幸被中國肺炎(SARS)煞到,這個災難又因台灣人的自保心態而更惡化。面對這種宗教心靈,最有能力處理、釋放被捆綁的心靈的,豈不是基督福音嗎?這就是教會最能貢獻於臺灣人民和文化者;所以,基督福音可以成為民間宗教的成全者。接下來就看教會怎麼做了。

同作者相關文章:
使徒行傳中的保羅 (第 145 期)
客語聖經背後的故事 (第 138 期)
從後殖民的角度來讀路加福音 (第 133 期)
母語與文化、認同及信仰 (第 125 期)
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阿扁學客語兼論母語之重要 (第 84 期)
如何看民間宗教 (第 77 期)
合一之願——談「聯合神學院」 (第 61 期)
談永生s (第 5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77 期 生命教育 (60-6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77期  2003年  8月 生命教育 77
本期主題:生命教育
發行日期:2003/8/10
待補s/
目錄s/
白雪下的新生命
編者的話
未知死,焉知生?-我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生命的學問──PCT生命教育事工的推動概況
學齡前幼兒生命教育實踐分享
上帝為咱開啟傳福音另一扇窗
我們做了什麼──天主教曉明女中生命教育中心
白話字推廣者---姚正道牧師
同居理想國?
另眼看鹿港
社區的好朋友—員東路教會
聖靈的恩賜--說方言
何謂TCMA?〈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
學習在愛中生活
開創無悔的人生
如何看民間宗教
夫子s/
堅持理想的人生
參加神研班小感
等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