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82期 瑪門或上帝?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從基督徒的角度看愛滋
關鍵字:
作者/謝菊英 (修女,天主教露德之家主任)
愛滋歧視
  愛滋疫情遍及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倖免,人類對於愛滋疫情束手無策,至今仍未發明預防性疫苗,讓全球感染愛滋的人數有增無減。按聯合國的統計,感染愛滋累積人數達七千萬人,愛滋孤兒一千四百萬位,每年增加五百萬新感染者,三百萬人死於愛滋病。台灣感染人數亦逐年增加,2002年成長率達18%,至2004年2月底,總共有五千三百九十位本國人感染,更令人擔憂的是感染者中,70%是二十至三十九歲正走向人生高峰的年輕人。愛滋病不僅是健康衛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聯合國在過去二年呼籲「反烙印、反歧視」運動,讓感染者有更多生存的空間。可是,台灣歧視愛滋感染者的行為仍然一再發生,公司行號發現員工感染愛滋即免職,社區不容愛滋感染者居住,醫院有特別愛滋病房。還有,愛滋感染者通報制度,死亡火化,外籍愛滋感染者不得入境及驅除出境等法律。在監獄愛滋受刑人被隔離,不得參與監獄內任何團體活動,有些愛滋受刑人在獨居房經年累月。愛滋病毒是經由性行為、共用針頭、輸血、母子垂直傳染。接觸愛滋感染者或與他們共同生活不會傳染愛滋病毒,但是,即使有正確的知識與認知,社會大眾仍對愛滋感染者排斥,主要的原因是道德的批判。社會的壓迫使得感染者被放逐至社會邊緣,進而產生了對立——「我們非感染者」與「你們感染者」,孤立了「你們感染者」。

一位愛滋感染者的心聲
  「愛滋病,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是笑話一場,但卻是別人一生的幸福。我永遠不會忘記,某個同事在公司到處散播傳聞,並且鄙視地說:『這樣恐怖的人,怎麼還有面子留在公司,要嚇死人啊?』那一夜,我走向廚櫃,拿出了美工刀,割向自己的右手腕,深深的,卻不疼痛,血和微黃的脂肪交雜著,我並不想死,也無意自殺或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如果肉體的疼痛可以代替我的心痛,或喚起我的知覺,我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呢?」

一位愛滋受刑人的心聲
  「我是一位受刑人,施打海洛因而入監,在我入監一個多月驗血報告驗出我得了愛滋病,當時無法相信這個事實,而當天就被隔離了,之前是跟一群同學(受刑人)睡,一旦知道我有這個病時,卻要被隔開,當天半夜醒來,左右看了一下,舍房怎麼剩我一人呢?其他同學呢?啊!才想到我得了愛滋病,淚水就這樣慢慢流了下來,內心的痛苦、害怕、恐懼無法形容,誰來幫助我、救救我,我該怎麼辦?家人要怎樣看待我,我又要如何面對朋友及社會,他們會接納我嗎?」

尋找迷失的羊
  露德之家是由天主教仁愛修女會成立的機構,致力於服務愛滋感染者。每年露德之家員工、志工、愛滋感染者共同縫製一條愛滋被單,以紀念愛滋感染者。每年的愛滋被單有不同的主題,去年正逢羊年,所以大家選擇了「大自然中的羊」作為那次被單的主題。其中共有九十九隻可愛的綿羊,安詳地在萬里晴空的綠色山坡下,有的正吃著青草,有的則愉快地四處奔馳!在這幅美麗的圖畫裡,其實是包含了相當多深刻的意義。山坡上的綿羊代表存活的感染者夥伴,而其他飛翔在天空中的綿羊,則代表了這些年來,先後離我們而去的朋友,他們將會永遠活在我們彼此的心靈之中。

  這九十九隻羊是擷取自《聖經》中一則很美的故事——〈路加福音〉15章1-7節。《聖經》上說:如果你是一位擁有一百隻羊的牧羊人,當其中一隻羊不幸走失了,你會設法去尋找那一隻身陷迷途的羔羊。而當你找到了那隻迷途的羊時,將會高興的帶牠回家,並且興奮地告訴所有的鄰居與親戚朋友:「來跟我一起慶祝吧,我那隻迷失的羊兒已經找著了!」露德之家就像是這位牧羊人,如果發現有任何一位愛滋感染者朋友,在半路上因為迷失了方向,而感到十分地迷惑或是極度地恐懼時,他都可以在露德之家獲得溫暖的友誼和相互的安慰。

  得知感染愛滋猶如創傷事件,他們可能有悲傷、憤怒、恐懼、罪惡感的強烈情緒反應。由於社會道德的判斷,感染者感到羞恥、低自尊,對過去的行為自責。這些積壓的情緒,若得不到紓解與支持,可能會有情緒隔離、自我孤立、嚴重依賴及失去生存意志等行為。感染者常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不敢對未來作長期的計畫,許多感染者過一日算一日。由於社會的排斥,感染者逐漸被驅離至社會邊緣,窄化生活空間,許多人默默無助的承受,有些人自暴自棄而沈迷於酗酒或毒品。

  因此,露德之家秉持著福音中仁愛與正義的精神,致力於關懷照顧愛滋感染者,他們是現代最弱小的弟兄。

教會的挑戰
  愛滋疫情帶給教會空前的挑戰,因為愛滋疫情迫使我們面對性行為與死亡。教會對性道德很嚴謹,不易談論性,期待人嚴守法律:婚前與婚外都不可有性行為,不可有同性戀性行為。當我們不自主地面對這些議題時,就很容易將人烙印化。對那些顯然不按道德規範行事的人,我們對他加上污點。愛滋感染者不按教會的性規範行事,所以他們是罪有應得,是「天譴」。

  愛滋危機給我們機會重新檢視自己的價值觀與使命,我們必須挑戰自己為何懼怕,去除判斷與偏見,負起我們的職責。教會有責任作愛滋防治宣導,並照顧、安慰及精神支持感染者本人與親友。愛滋感染者面對各樣的議題,如社會孤立、被親友拒絕、漫長的病史、擔心未來、教會團體的負面反應、生育的決定、自責、哀痛。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些議題,並協助他們面對。我們也要教育社會團體,因此大眾才能關切愛滋議題。基督的奧體中,有些成員感染愛滋病毒,那麼,「我們是基督的身體」有什麼意義?如果教會對那些被社會輕視或排斥的人置之不顧,例如酗酒者、毒癮者、愛滋感染者,這教會還是基督的教會嗎?

  倘若耶穌再回到人間,他會怎樣面對愛滋病呢?曾經有人認為上帝不允許愛滋疫苗發明成功,否則人類會因此而更加墮落!擁有仁慈胸懷的上帝真的會以此無情方式來懲罰他的子民嗎?我想倘若耶穌還活在人世間,他必定也會感同身受地體會到愛滋病毒帶給感染者與其親友的痛苦。耶穌接近受苦的、貧窮的、被貶抑的人,他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上帝以我們愛的多少來審判我們。」上帝不會以愛滋病審判我們,而是以我們回應愛滋感染者的態度來審判我們。

附註
  天主教露德之家翻譯,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出版《基督徒關懷愛滋感染者訓練課程手冊——跟隨耶穌的腳步》,預定6月出版,歡迎來函索取(請附回郵七元及A4信封)。天主教露德之家,台北市中山北路1段2號503室,電話︰O2-23711406。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從基督徒的角度看愛滋 (第 8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2 期 瑪門或上帝? (52-5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2期  2004年  6月 瑪門或上帝? 82
本期主題:瑪門或上帝?
發行日期:2004/6/10
編者的話
目錄s/
生活在「帝國」的陰影下:漫談世俗主義和消費文化對當代教會的衝擊
教會的金錢觀
當金錢遇上信仰
基督徒=品質保證?——兼談教會人際關係之異化
信徒間的「錢」事
為公殉職的學者牧師——吳天命牧師小傳
長青百合——淺談長老教會青年面對社運的困頓與展望
以「圓滿」的方式進入社區——中泰教會社區工作分享
與土地、人民一起成長
「同志神學」面面觀
無解s/
聖餐可與成年禮俗相結合嗎?
都市中稀有動物自述
從基督徒的角度看愛滋
是主s/
思念主上帝的羊羔
〈耶穌受難記〉觀後感
和平與其營造
說歷史太沈重!?
五○到六○年代的年輕人
活水泉源
原味十足
種下希望的種子——一個教育營小孩的告白
心繫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