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84期 鄉土語言衝擊下的教育 |
|
|
本期主題 |
阿扁學客語兼論母語之重要 |
|
|
關鍵字: |
作者/曾昌發
(台南神學院新約神學老師)
|
|
|
|
今年 (2004)總統大選前,因一片陳總統學客語的電視文宣廣告,而被許多人問起:「教阿扁客語的人是你嗎?」這些人包括在加州灣區(Bay Area)的台僑、從台灣打電話到太平洋神學院宿舍的台灣人(我一年的學假在此進修),以及一些從未謀面的記者。我的制式回應是:熟人直答;生疏的說:「你認為呢?」不然就是笑而不答;由他/她去猜。更有趣的是,偶而會收到朋友的E-Mail,闢頭就說:「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似乎比我還興奮。其實,我教陳總統客語,從2002年5月就已經開始;而電視的文宣廣告是2003年底我自美返國,於除夕前一天晚上拍好的,過完年我就回校繼續進修。
緣起 話說2002年4月,李喬先生打電話來談及總統學客語的事,之後照約定去見客委會葉菊蘭主委,資料送去總統府,5月27日就去總統府上課了。在這之前,有位台大的客家籍教授教總統客語,他教的是海陸豐的客語,但台灣的客家人三分之二說四縣的客語,因此需要一位教四縣客語的老師。(註)原先,葉主委有意邀李喬給總統上課,但李喬認為若不請專業的人有系統的教,功效有限,因此才找上我。初次上課,我直截了當的問總統:「要速成的,還是要從基礎學起?」總統也毫不考慮的回答:「要從根本學,直到學通為止。」我知道總統是來真的,這個起頭令我印象深刻。
總統學客語之種種 第二次以後,因我們兩人的工作和職務,就安排在週六上午或週日下午於官邸上課。除基本的發音有課本外,其餘資料都重新預備,漢羅對照。內容有山歌、會話、古文、演講、詩篇、長老教會的重要宣言、總統的重要演講詞(如:兩國論)等,相當多元。總統學客語的認真、勤奮,令人欽佩,經常上課兩小時都沒有休息,反而經常是我的口先乾、背先酸,而在中間需要喝杯茶,順便休息一下。總統的進步相當快,當年8月就有場演講,結果事後葉主委轉告我說:「總統當晚講的客語字正腔圓,出人意外。」10月,總統在公開場合唱山歌,之後,他訪問苗栗時,就與客家鄉親一起閒話家常並唱山歌。眼看著總統的進步,授課老師當然高興,在背後穿針引線的葉主委自不在話下。到2003年7月1日客家電視頻道開播時,總統就操客語扮演記者發聲,令許多客家鄉親大開眼界。不過,也有人說總統的四縣客語不夠標準,有趣的是,凡他說錯的部分,說海陸豐的鄉親就認為總統在說海陸豐,而覺得很溫馨。當天的節目主持人就戲稱是「阿扁腔」,是四縣、海陸豐互用的腔調。
側面看總統 在前後一年多的教客語過程中,台灣發生許多事,同時也可以感受總統的心境和壓力。這期間,令我印象深刻者相當多,今只舉數例分享:
2002年6月9日總統出訪非洲,19日返國,我心想:總統旅途勞頓,返國後也有許多事等著處理,本週大概不用上課了,沒想到總統祕書來電,照常上課。上課時,羅馬拼音不但沒有生疏,反而更熟練,原來總統出訪期間,在飛機上有空檔就聽我錄的發音錄音帶,其用心可見一斑。
2002年8月3日陳總統在東京舉行的世台會上,以視訊發表「一邊一國」的重要演講,隔週,我就將總統演講稿譯為客語,作為上課材料。當唸到「台灣不是別人的一部分,也不是地方政府,更不是香港澳門,一邊一國必須要分清楚,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自己的路就是『台灣的民主之路』、『台灣的自由之路』、『台灣的人權之路』及『台灣的和平之路』」時,總統口氣特別加重,並重複數次,我當時很強烈的感受到總統的決心,從事後的種種印證,我的感受並沒有錯,這也印證了長老教會所發表〈人權宣言〉的先知性。
總統的平民作風,凡與陳總統接觸者幾乎都會感受他的平易近人,這毋寧是極自然的事。他來自民間,歷經選舉的成敗,也貼近民心,可說是台灣民主化的縮影。不過,在戒備森嚴的官邸可以是另外一回事,這裡理應較容易感受「權力」和「距離」才是;可是我的近距離經驗卻很自然和輕鬆,從開始到結束,從未感受權力的威嚴為何物。反而是我的要求很嚴,經常要總統當場重複唸某些字詞到完全正確為止,事後會讓我覺得有點過分。而每次上完課,他都親自送到門口,說謝謝道再見,比神學院的學生都還客氣有禮,其平民化作風如此。
母語的重要 政權輪替給母語教育新的機會,現在已經是政策,我個人和關心母語教育者雖然還不滿意;但只要母語納入九年一貫課程,就有起死回生之可能。假如師院的教師養成過程開母語的相關課程,台灣各母語字、辭典能編成,加上母語教育者的努力,母語的美和活力應有機會再次回復,「以我手書我口的母語白話文學是有可能的」,這是較樂觀的看法。
但依照我過去十八、九年來從事母語(客家話)的翻譯、字辭研究、教材編寫和教師培訓的經驗,我發現:「假如沒有對母語的消失和覺醒所產生的危機感和使命感,進而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母語仍然可能成為可有可無的附屬品,並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落沒。」因此,今日重提母語的重要,並未過時。
一、溝通的工具:動物皆有傳達訊息的需要和能力,螞蟻以觸鬚傳達,野獸出聲示警,傳達的是簡單求生存的信息。人之異於禽獸者,在於語言的豐富、複雜和多元。人透過語言傳達一套觀念、一組訊息,或一個單一的意念。所以,語言可以像利劍——唇槍舌劍;可以是包藏陰謀的——口蜜腹劍;可以是製造紛爭的——挑撥是非,像李慶安的「舔耳風波」;也可以是「一句話說得恰當,就像金蘋果放在銀網裡。」領導者不能隨便說話,語言的善用與誤用的極致就是:「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世界諸宗教中把語言看得最崇高、最有力量的是猶太教,在其《聖經》〈創世記〉中,上帝是用語言創造宇宙的。所以,語言雖是溝通的工具,但能說善言、慰言、解言卻是藝術。 二、感情的媒介:英語對我們而言是溝通工具,若要完整、清楚表達內在的感情就非得母語不可。我有一個活生生的有趣經驗:1988年,有天與加拿大宣教師Paul MacLean 去訪問一燒傷青年的家人。剛好他母親從田裡回來,看到我們兩個從未謀面的大男人,她一臉猶豫和無奈,要接待,不認識;不接待,很失禮。我看見她的困窘後,先是自我介紹,接著說:「這個外國人會唱山歌!」她一臉的不信,結果,Paul馬上開口唱一曲「孟姜女」,還沒唱完,這位阿婆臉上堆滿笑容,與剛才的尷尬,何啻天壤?阿婆的改變猶如冰山立即的融化。她滿臉驚喜,連聲說:「坐!坐!坐!我泡茶。」說母語,特別是說對方的母語,最能拉近人我的距離,產生快速的感情交流。 三、思考的模式:語言哲學家Whilhem Von Humboldt(1767-1835年)用比喻說:字詞是思想的發聲器官,連結字詞的文法是思想的綜合與形成。因此,「字詞連結的辭典也反應著思想的呈現。」「語言是說的文字,文字是寫的語言。」語言與文字是一體的兩面,而語言、文字塑造一個人,同時也在無形中被語言所制約,因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思考模式,廣義的語言是用聲音、文字或肢體來表達思維活動所產生的概念。 四、文化的核心:語言承載一民族的思想、邏輯、人生觀、價值觀、婚姻觀、宇宙觀等,特別是俗諺更是民族經驗的累積。「母語失,文化死。」絕非聳人聽聞,過去二百年間,世界上超過三千種語言因種種因素消失,其文化思想也跟著消失。在台灣,最明顯的就是平埔族語言的弱化,而至消失,其文化也失去。台灣任何一種文化的滅亡都是台灣人的損失,也是世界的損失。客家諺語所說:「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正是對母語消失的警語。陳寅挌說:「一個字裡就有一本文化史。」語言不但承載文化,也承載族群的歷史和命運。因此,更嚴肅的說法是:「欲滅其國先滅其史,欲滅其史先滅其言。」 五、認同的凝聚體:台灣認同的混淆主因是大中國主義的傷害,造成各族群母語皆面臨危機。於今之道,可師法以色列復國後的文化工程。1948年以色列復國後,當時有一百二十多種語言背景者,因民族國家認同而回到以色列,沒有一種語言是共通的 。但藉著Ben Yehuda 一生的努力,使已經死去的語言——希伯來語復活,過程充滿血淚。結果多年後,希伯來語成為共通語,也成為認同的凝聚體。今天,我們要建立多元語言、文化和族群的台灣,讓母語恢復生機,進而彼此尊重、欣賞、學習各族群母語,才能產生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新國家認同。因母語失,就會「不知道我是誰?」沒認同,如何凝聚國民的意志力?
結論 陳總統學客語期間,很喜歡與我分享他訪問客家鄉鎮後的經驗,他相當直接的要求鄉鎮長、學校校長老師,以他學客語的行動來推動母語。之後,他大力支持客家電視頻道的播出,以及客家文化園區的設立。他說到做到,接下來應該是教育部和母語工作者的長期耕耘了。期待台灣各族群母語皆能從新出發,為建構台灣新文化的豐富和多元齊心努力,齊頭並進。 |
|
|
註:台灣的客語有四縣、海陸豐、饒平、紹安、大埔五種。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使徒行傳中的保羅 (第 145 期)
|
.客語聖經背後的故事 (第 138 期)
|
.從後殖民的角度來讀路加福音 (第 133 期)
|
.母語與文化、認同及信仰 (第 125 期)
|
.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
.阿扁學客語兼論母語之重要 (第 84 期)
|
.如何看民間宗教 (第 77 期)
|
.合一之願——談「聯合神學院」 (第 61 期)
|
.談永生s (第 58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