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84期 鄉土語言衝擊下的教育
字級調整:

神學淺說
淺談「生態神學」
關鍵字:
作者/王芳舟 (真理大學校牧)
  從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到今年(2004年)的七二水災,對我們生存的環境帶來了極大的衝擊。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這些住在災區的人很可憐,然後,我們就會將責任推託給政府,再則就是歸咎於全球氣候異常現象。但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是不是需要有更深的思考呢?如果我們用上帝的眼光來看這世界,我想我們應該會有一些信仰上的反省吧!

  當我們談到神學時,往往我們會馬上想到關於上帝的一切,但別忘了,神學其實是人在學習如何瞭解上帝,也因為如此,從二十世紀中葉開始便陸續產生許多的神學──解放神學、婦女神學、生態神學等。生態神學或許是我們未來必須更加嚴肅面對的課題。

一切都是美好的創造
  我們為什麼要關心地球的環境?許多基督徒都相信,那是終究要消失的,我們為什麼要關心它?為何不一心致力於人的靈魂,至於空氣是否乾淨,海洋有沒有被污染,是否就拋諸腦後?今日所見的環境問題,是否就是末日的徵兆?我們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會不會違背了上帝的計畫?

  然而,〈創世記〉1章31節說:「上帝看他所創造的一切都很好。」這說出了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上帝美好的創造。「好」這個字有廣泛的含意,包括中文中欣悅的、實用的、合適的、好的、友善的、公正的、道德良善的、美麗的等意思。《聖經》中的這個「好」字是用來說明上帝的創造是各按其類、有條不紊,使得人類的歷史可以開始及延續,並朝向目的前進。

  基督教的信仰認為,我們能擁有欣賞世界美的事物的心,乃是上帝在創造之初就賦予的。當我們受讚美時,表示我們所做的事受到肯定,同時更加激勵我們的潛能與付出。而上帝讚賞萬物,同樣地,我們也當時時以讚賞的眼光來看待萬物。相信在這讚賞的行動中,人事物才能適得其所,發揮其應有的尊嚴及價值。

  創造的過程是一連串神聖的命令,受造物(包括人類)接受上帝祝福並被要求要生養眾多,充滿整個地球。造物主命令「陸地要生長各種各類的植物」和「大地要繁殖各種各類動物:牲畜、野獸、爬蟲」(創1:11、24)。人類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受造,我們被安置在地球上,並且位居高位,接受管理受造物的責任。「要生養眾多,使你們的後代遍滿世界,控制大地。我要你們管理魚類、鳥類,和所有的動物。」(創1:28)在上帝的創造中,所有的生物都被安排在適合自己的位置。而這一切的創造同時也賦予人類一個重要的身分,就是成為一的管理者。這個管理者有自由,但同時也受到限制,那就是:不能吃「使人辨別善惡的樹所結的果子」(創2:16-17),這樣的限制乃是要提醒人的有限,不能與上帝同等地位,唯有上帝才有權利界定受造物之間的關係。人必須運用他的自由、責任和限制,來照顧、看守、美化整個大地。當上帝完成了創造之後,所有生物命名的工作是由人類來完成的(上帝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人面前,看他叫什麼。人怎樣稱呼各樣的活物,那就是牠們的名字。——創2:19),所以上帝也希望大自然萬物能獲得人類的照顧,而不是成為人類剝削的對象。命名的意義在於讓我們去瞭解它、認識它,並且與它互動。

我們做了什麼?
  地球,原是上帝安排我們生存的重要環境,但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做了傷害地球的事。例如同溫層中的臭氧,因人類文明的進步,大量使用氟氯碳化物產品,諸如冷氣、冰箱用的冷媒,促使臭氧防護層產生急速變化。由於冷媒在對流層不會被分解,乃會慢慢混合流至較高的同溫層;而同溫層受到強烈紫外線照射,而將冷媒分解而產生毒氣,這種毒氣會逐漸分解臭氧,因而破壞臭氧層,所以我們常聽說臭氧層破了一個大洞便是這個原因。臭氧的含量雖然只佔了大氣的三百萬分之一而已,但其重要性卻是不容忽視。我們對臭氧層的破壞,使地球溫度升高,直接影響到的,不但是氣候不正常,連帶的波及南北極。南北極的冰帽中儲存了大量的淡水,南極冰帽有四公里厚,若全部溶化將會使全世界的海面升高八十公尺。如果夏天的溫度改變一度到兩度,將足以毀掉全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農作收成;如果海面升高十公尺的話,世界上主要的大都市都將被淹沒。

  熱帶雨林的過度開發,燃燒森林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到原來的兩倍,同時還放出由焚燒的植物及以後由光禿地面所產生的微塵。大氣中的灰塵和二氧化碳都具有最佳的絕緣作用,正是造成全世界溫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同樣我們對於海洋地區所能提供的魚類、油藏及礦物質,幾乎都已經全部開發利用了,每一種主要的漁產都已經受到過度的捕撈。我們捕殺過多的海洋生物,使得牠們的種族無法繼續生存下去。事實上,我們是在消耗我們的資源而非利用收穫。

我們的反思
  神學性的思考,幫助我們再次認清我們的身分。我們需要認識自己在自然中所扮演的角色,當上帝賦予我們管家的責任時,我們如何將這「樂園」落實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之中?當我們看見台灣的處境、世界的處境,我們是否再次想起原本住在伊甸園卻違反了上帝禁令的人們。我們生存的空間是要成為芳園?或變作荒園?就繫於人的一念之間。而這一念之間,就是做個好管家,善盡作為大地或任何場合的園丁之責。園丁的責任就是好好耕種、管理和看守,不是對周遭任意破壞與摧殘。這是我們應該培養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倫理,誠如〈哥林多前書〉4章1-2節所言,做個好管家,盡忠職守。台灣人必須如此徹底地心靈重建,才能挽回日趨惡化的生活空間。

  「好管家」角色,是芳園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好管家的責任就是好好耕種、管理和看守,而不是對於周遭環境的任意破壞與摧殘。這也是我們需要培養的生活方式——善待我們的環境。

  改變我們的思想形態是一個重要的開始,瞭解自己與自然互動「相依的關係」後,期待我們以「保護自然的力量與溫柔的心」傳承、散播出去。當我們步入二十一世紀,做為一個現代人,必須是跟得上資訊的人,也一定是一個關懷生態的人。讓我們學習以樹的角度來思考,《聖經》中的伊甸園第一個出現的生命樹,表達了上帝和人交往的過程,樹是豐盈生命的象徵,是休憩的所在,是人與上帝親密交流的場所。〈啟示錄〉說,以生命之水——從上帝和羔羊的寶座流出——在沿河兩岸有生命樹,一年結十二次果子,每月一次;樹的葉子能夠醫治萬國。(啟22:1-5)這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水與生命樹所代表的是一個新天新地,人類的苦和惡都要被上帝治癒,人類要分享上帝所有的生命,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理想環境。

  最後,以環境倫理大師羅斯頓所寫的一段話,作為我們的結語:

  森林是「根本」的所在地,
  在森林裡的生命是由土地向上生長蔓延。
  森林就像一座教堂,
  樹木的枝枒鑲嵌於碧空,
  就像大教堂的尖頂畫過藍天一般,
  陽光穿過樹葉間隙灑向地面,
  正如彩繪玻璃輝映著日照的光芒。
  森林的頂冠超拔聳立,
  俯視在其下的芸芸眾生,
  因此,森林和教堂一樣,
  邀請我們超越人間的處境,
  深刻的去經驗寬闊、包容的境界。
同作者相關文章:
延續平埔巴宰文化的鯉魚潭教會 (第 120 期)
淺談「生態神學」 (第 8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4 期 鄉土語言衝擊下的教育 (38-4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4期  2004年  10月 鄉土語言衝擊下的教育 84
本期主題:鄉土語言衝擊下的教育
發行日期:2004/10/10
編者的話
目錄s/
語言、文化、意識型態
信仰與語言
教會母語教育的危機與展望
阿扁學客語兼論母語之重要
長老教會的母語立場
變與不變的基督徒知識分子——蔡培火的信心與憂慮
大人拼經濟,小孩拼英語
一間沒有圍牆的教會
聖詩中的噶哈巫祭歌
淺談「生態神學」
尋找就尋見?——淺談擇偶之道
慎終追遠 畏天敬祖:一個含糊的字眼——「祖靈崇拜」
走出陰影
安息日的行程表
我們愛,因為上帝愛我們──蘭嶼第一位居家護理師張淑蘭
每個海洋人的心中都有一艘理想的船——記艋舺教會暑期青年福音隊於西嶼
霧社事件述評
從務實的教學提升大學的教育品質
夏令營與我
東海長青在集集
天平上的兩端——執照考試與真實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