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89期 幸福的感覺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教會能提供什麼樣的幸福?
關鍵字:
作者/陳啟峰 (東吳大學校牧)
  教會能提供什麼樣的幸福?首先要認識教會是什麼:教會是上帝的子民,也就是一群蒙恩受召的罪人所建立的社體;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即以基督為元首的生命有機體;教會也是聖靈的團契,信徒在聖靈裡相交相契。但是,我們從實際的功能來看教會,並由此看教會能提供什麼樣的幸福。
  
真愛的大家庭——身心的認同與心靈的歸屬
  教會的會友從出生到年老,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年齡層、族群的團契,團契中彼此分享、互相分擔、享受友誼,因著基督的大愛,在這裡學習彼此接納,無條件的愛,在疏離的社會中,建立支持的網絡。有的教會每主日皆有愛宴,各家庭輪流服事,愛裡交通,也讓外出的學子有家庭共餐的享受。

  所以,教會是原生家庭、核心家庭以外的衍生家庭,由於受洗(外在的水洗及內在的靈裡)而成為上帝的兒女。教會的會友成為弟兄姊妹,同流著主耶穌的寶血,透過教會的入會禮(接納禮),在上主面前立約相愛,透過同領聖餐而建立及強化合一的意識;也透過教會的歲時禮儀,每主日的聚會,以及聖誕、復活節期的歡樂慶祝,更是屬靈大家庭對內對外的服事,既是家人的慶祝,也是與親友分享的機會。教會這個家是透過團契小組的生活,可以彼此代禱,自由交談,安慰勉勵,督責扶助,相親相愛,使我們的心靈不再漂泊,也不再是匿名的陌生人,建立了心靈的歸屬感。也透過生命禮儀——尤其喪禮及婚禮的參與和服事,有了生命共同體的感受,可以與哀哭的人同哭,與喜樂的人共樂。

真理的研究處——全方位、終身與另類的學習
  理想上,教會的每位會友成員雖是一家人,但教會很注重教「家庭教育」,所以其成員不是教師,就是學生,因為教會是一所追求進步真理的學校;透過主日禮拜的信息,與信息的分享,共同的討論與學習,落實在生活中。有的教會設立全年齡的主日學,建立家人終身學習、不斷成長更新的管道,不斷去學習《聖經》、教義、倫理與靈修,以繼承豐富的大公教會及本宗的屬靈產業;以及所舉辦全方位的平信徒事工培訓及實際操練陶成,達到成全信徒,各盡其職,成為忠心而有見識的管家。

榮耀的敬拜團——頌讚、蒙福與祝福的禮拜
  有些教會的主日禮拜具傳統特色,傳承自新約、使徒後教父的傳統,以教會年曆,配上讀經表,藉著基督的聖誕節及復活節雙焦點與基督同行。聖餐也以古典的禮儀,每個月或每週舉行一次。詩歌是以最典雅的聖詩,配上節慶的禮儀,加上福音詩歌,既典雅又活潑。有些教會的崇拜較自由,以輕快、簡易、具節奏的詩歌,配上電子及打擊樂器,注入更豐富的感性與活力,也有直接的參與,主動的感受,使禮拜更活潑,甚至心情更激昂。

  敬拜是「讓上帝的聖潔甦醒我們的良心;以上帝的真理餵養我們的心靈;給上帝的美潔淨我們的想像力;向上帝的愛敬開我們的心門;為上帝的使命獻上我們的意志。」(渴樸威廉〔William Tomple〕)

  每主日禮拜中的認罪禮,使我們心靈更新,放下纏累我們的罪與重擔,也使我們不受完美主義的壓迫、良心的折磨。聆聽聖言,使我們心靈的飢渴得著飽足;透過詩歌、仰望,大開我們的眼界,遍察上主奇妙的安排,周密的眷顧,以及滿有恩惠的設計。每主日也在更新之後,帶著感恩、喜樂與使命感邁向新的一週旅程。透過祝禱,領受上帝的賜福,成為蒙福、感恩的人,也使別人因我蒙福。

  透過聖餐,使我們在當下獻上感恩,與上主與會友相交;並記念過去主的受死與立約,且展望主的再臨,以及上帝國度的完全實現。使我們回到生命的原會,活在當下(心靈的安息),也記念救主的救贖(繼往開來的賡讀),進入未來的熱望之中,思想心靈得淨化而致祥和的狀態。

  禮拜是蒙福的,其根源在於頌讚上主(bless God),而得著上主的賜福(God bless you),並且成為一個為別人祝福的人(I bless you)。

康寧的保健室——全人的醫治、更新、復健與重整
  教會是一個接納、醫治的地方,使受傷的心靈得包裹,殘缺的心靈得復健。透過主日信息、團契、探訪、代禱,建立自尊、自信、自愛與自我接納。每一個人皆可以大膽地接納這個事實:我在基督裡已完全被接納了,並且因此產生尊人、信任人、接納人。而家庭、心靈、人格的重整、復健和更新,也是藉由詩歌、背經、禱告,讓聖靈動工復育而成。

  有的教會有「醫治禮」,在主日聖道禮及聖餐禮之間,為病人作抹油醫治祈禱;有的教會牧者或小組中有醫治祈禱,或心靈醫治的祈禱。人的疾病有一大半是心因性的,如果心靈康健了,身體也得著痊癒。教會不是要代替醫師的工作,因為醫術和醫學也是上主的恩賜,教會與醫師是相輔相成的。

  現代人在原生家庭(父母及兄弟姊妹的家庭)及核心家庭(自己及配偶兒女所組成的家庭),可能受到傷害、苦毒,教會這個衍生家庭提供醫治,建立新的典範之功能;在臨終、喪禮及傷慟,牧者及會友的探望、臨終抹油、安寧照護、唱善終詩歌,使臨終者平安離去,也讓家屬得著安慰。簡樸、隆重及充滿安慰與醫治的喪禮,是教會喪禮的特色,善終是人生莫大的幸福,教會則是幸福的導管。

光鹽的見證團——祭司、先知、王道的服事
  教會一向鼓勵信徒先建立基督化的家庭、參與社區的服務與營建、培育職場的努力與工作倫理,並在各種次級小團體作見證,以改革宗傳統特有的對社會的關注與參與,讓社會產生質變——變得更好。鼓勵每位會友,對政治、社會、文化的委身:既是祭司的熱忱(代禱、關注),也是先知性的批判與撥亂返正,更成為王道的忠誠——作上主百般恩賜的管家——愛上帝愛人,熱誠的服務。

  教會是個示威的團體,展現出上帝的慈愛與聖潔。也是個「福星」——使別人因她蒙福。上主賜給教會「蒙恩的途徑」:讀經、祈禱、聚會、聖餐、節制(包括禁餐、紀律)與善行(公義)。並要求信徒作管家(生命與身體、時間與生涯、恩賜與才幹、職業與事業、金錢與財家、家庭與婚姻、福音與祈禱、人脈與影響力、文化與傳承、環境與生態),為上主也為他人而活。所以教會強調的幸福,是「施比受更有福」,「使他人因我蒙福」,而不是自私自利,自是自義的「幸福」。

社會的實驗組——分別為聖與另類的實驗組
  教會座落在各社區當中,讓這裡出入的會友成為另類的人,成為世人在婚姻、人格、人際關係、服務熱忱、終生學習上都成為世人的榜樣,與一般社會人士不同的是,因為我們有信仰、有使命、有理想、有遠景、有承擔,敢因為上主的恩召,比別人更努力,更擺上,更勇於付出,更節制,更尊敬師長,更有批判與獨立思想,也更有創造力。

  日本在台的行政長官後騰新平曾對台灣人批判說:「怕死、好面子、貪小便宜」。他對台灣人的觀察真是鞭辟入裡,直透到台灣人的「原型」。台灣人一生的「幸福」就是:逃生閃死,趨福避禍,短視只顧眼前,貪小便宜;沒有主體性,跟著流行,比較競爭……。教會宣揚耶穌的死亡、復活,接受他為主的生命,就已經出死入生了,不再恐懼死亡而成為其奴隸;教會也以耶穌為典範,為弟兄姊妹捨己、服事;教會更強調一切都是恩典,我們只不過是僕人,愛人常以為虧欠,沒什麼好膨風的,所以教會所提供的幸福,是改變生命、實存、價值觀的幸福。

  以上所談的「教會」,沒有一間教會是完全的,可以完全的提供,因為教會是在旅途中的教會,需要不斷地悔改、更新、成長的教會,也需要教會的成員不斷地參與、委身、付出及努力。讓我們共同來營造這樣的教會,提供更多美善的幸福給我們的骨肉之親!
同作者相關文章:
教會能提供什麼樣的幸福? (第 89 期)
大學校牧的危機與轉機 (第 76 期)
兩性EQ發榮光——記衛理公會高雄榮光堂的兩性工作 (第 6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9 期 幸福的感覺 (23-2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9期  2005年  8月 幸福的感覺 89
本期主題:幸福的感覺
發行日期:2005/8/10
編者的話
目錄s/
妳/你真的幸福嗎?
幸福,一種靈性生活
生活在布農——我的幸福體驗
幸福是一連串生命的奇蹟
他們的幸福
尋覓最幸福的感覺
從媒體中走找「幸福」
幸福,天國在心中
教會能提供什麼樣的幸福?
彭靜淑教師與女宣道會
以禱告為本的社區宣教
美夢成真
自然就是美?自信才是美!
生之慾——從Too Young到Life is so Short
從教宗選舉看教會權威
比翼雙飛在基督裡
伊甸在何方?
奉獻——通往上帝祝福的道路
校牧所扮演的角色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一神信仰的謬誤?
從霧社事件引發信仰反省一、二件
大專事工的理念與展望
對大專神學研究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