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89期 幸福的感覺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彭靜淑教師與女宣道會
關鍵字:
作者/邱靜宜 (台南神學院神學系七年級學生)
彭靜淑教師與女宣道會
邱靜宜/台南神學院神學系七年級學生

一、家族信仰之背景
  彭靜淑教師1929年8月4日在高雄鳳山出生,父親彭清泉是一位醫生,母親黃捻。家中共有五個子女,家庭的基督教信仰是從阿祖彭根開始接受的。

  阿祖彭根,祖籍福建省的泉州。嘉慶年間渡海來台,住在雲林縣土庫,十七歲南下至阿猴(現在之屏東)投靠二叔彭山,為某布店之店員,二十三歲結婚,翌年生一女年幼而亡,1861年生一男名吉生(土名琮),字士藏,後來再生一女名鶴年。

  士藏三歲時,彭根與阿猴戴順者合夥經營「金隆盛」,販賣鹹魚,約一年有餘,因虧本而歇業,後轉耕務農。不到兩年因細故(據傳因長工巡田地,被鄰地地主誤認是來偷竊)發生糾紛,甚而動武,鄰人遂揚言控告。彭根受恐嚇甚憂慮,聽外傳「番仔勢好靠」,乃決心逢禮拜日天未亮便步行到埤頭(鳳山),聽道理作禮拜,那時是1867年間。或者是鄰人報復之心漸漸冷淡,彭根也就不必提心弔膽。本來是求保護而出入教會,但信心由淺入深,遂由李庥牧師領洗,也逐漸參加傳揚福音之列。其妻蔡甘不信,家中時常發生口角,三十二歲時妻死。1871年李庥牧師同意在阿猴街之街尾,租糴米的陳生之店為福音堂,乃雇彭根在阿猴街看顧禮拜堂兼傳道;所以彭根就是阿猴(屏東)教會首任及第十二任之傳道師,當時琮(士藏)十歲。1870年彭根續弦,而後在阿里港、南岸、杜君英、?埔、竹仔?、鳳山、東港、後山之觸階,最後在加蚋埔傳道,彭根傳道共計十六年之久,享年四十九歲。

  祖父彭士藏1872年(十二歲)起在阿里港、?埔讀書各二年,在加蚋埔讀書一年。十六歲往台南為巴克禮牧師排棹三年;為李庥牧師娘擔任廚師一年;為余饒理先生排棹一年;為甘為霖牧師排棹一年餘。至二十二歲其父彭根在東港傳道時,彭士藏回家娶妻,與汪錦結婚。經過十二日,單身往台南,數月後辭職返回東港。一年餘之後,彭士藏攜眷往台南擔任安彼得醫生的廚師。二十五歲時,其父彭根別世;隔年,宣教師准許他入台南神學院就讀。二十九歲畢業,受派在西螺之茄苳仔教會傳道,而後在澎湖媽宮(馬公)、阿猴(屏東)、竹仔?、林後、嘉義、茄冬仔、加蚋埔、阿里港、楠梓、潮州、永康等教會傳道,於1945年蒙主恩召,享年八十五歲。

二、獻身原因
  彭靜淑教師就讀長榮女中(四年制)之時,正值太平洋戰事期間,在美軍軍機攻擊下,欲躲至防空壕避難途中,遭機關槍掃射,導致右腿膝蓋受傷。未發生此事之前,她是一名運動健將,熱愛各種戶外性活動,而此腿傷也種下她不婚的意念,將自己獻給上帝使用,便進入神學院受造就。

  就讀神學院期間,對於教會史、教理史及背誦的科目極為拿手、喜愛,且對保羅的傳教生涯極有興趣,故畢業論文以「保羅的教會觀」為研究主題。

三、服事工場
  神學院畢業後,彭教師受派至彰化基督教醫院宗教部,成為第一位女傳道。1955年5月,負責「女宣道會」在台中中會(當時台中與彰化兩地區合為台中中會)的推行,鼓勵組織婦女宣道會(即婦女團契前身),且時常探訪病人,幫助貧困家庭。在擔任包括台中中會、嘉義中會的中部婦女宣道部幹事時,積極與宣教師蜜姑娘奔走各教會。

  蜜姑娘1945年來台,1955年至1963年7月都在台中中會工作,對女宣的貢獻非常大。彭教師與蜜姑娘共事時,都騎乘腳踏車至各地;她們從市區、鄉村、沿海推動事工,組織婦女團契,晚上籌畫、白天工作,且經常工作到半夜。

  當時謝緯牧師正為山地和沿海地區組織一隊醫療傳道隊,極富愛心的彭教師看見喜樂保育院的創辦人瑪喜樂夫人細心地照顧二百二十二位小兒麻痺的孩子,醫療傳道的醫師們利用有限資源為殘障的小朋友開刀,經費非常拮据,便動用她在教界及地方的影響力,一頭栽進喜樂保育院的關懷工作。

  1966年彭教師從美國進修回台之後,鑒於國內教會舉辦靈修會時,場地租借不易,便大膽向她的二伯彭清約長老建議,向大肚教會趙乾誠長老購買台中大坑約九分多的山林地皮,之後便常常一個人戴斗笠穿梭於山林中整地、監工。而中中女宣部為利巴嫩建築所需經費舉辦義賣多次,董事們為建築山莊計畫,必須要負責四萬元以上的募款,而彭教師除負責監工之外,她更是募捐最多的董事(約二十萬元)。施工完成後,她提出成立董事會,且建議她本人不宜擔任董事長一職,故只參與常董的同工群中。

四、為人性格
  對於第一屆入學的女傳道來說,黃彰輝院長對她們在功課和生活各方面的要求特別嚴格,期盼她們將來成為台灣教會界女性傳道者的榜樣。當時如果煮飯的歐巴桑生病請假,學校的伙食就由她們負責,「時勢造英雄」,因此讓她們在各個領域發揮長才。

  而彭教師的個性為人率直、單純,極富正義感,對於不公義或偏離信仰之決策或言論,她敢說、敢批評。她個性剛直、嫉惡如仇,常得罪人;但心腸軟,有一顆善良博愛的心,對於大大小小不同的狗更是有愛心。而她在各種的服事中,只要是與信仰有關之事務,必定全力以赴,肯吃苦。

  她關心弱小貧困的家庭,對於傳道者更是百般疼愛,非常孝順父母,且為人處世皆表現出她的堅強與義氣。高俊明牧師在她的告別禮拜時說:「在傳教者中,敢批評、糾正的人只有靜淑一人。」彭教師也曾勉勵傳教者晚輩:「去到新的服事工場不要急著將行李打開,只要打開一半就好。」因為她看見教會許多會友的信仰根基不穩,或是在服事觀點上與牧者有不同意見,便指責牧者,在她的眼中,她深知這是傳道者的無奈。

  她對朋友有情有義,至今仍有許多長輩追憶起,仍感覺她對人的體貼和慷慨;她對自己嚴以律己,所穿所用絕不浪費,非常節儉,但對於傳道者或朋友卻是常超乎人所想像的熱情。

  從擔任總會女宣第二任女宣幹事期間,她就發現了甲狀腺機能亢進,且腹部長瘤開刀,之後身體出現一連串病痛,但她從不對親人或好友埋怨或訴說疼痛,總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她一生熱愛做各種料理,常與友人分享她的手藝。朋友對於彭教師忍耐病痛,從不發怨言的信仰態度,都深感不捨且敬佩。曾有一位青年分享,他在幫忙整理彭教師的遺物時,發現她在自己的《聖經》中寫滿許多讀經後的感想、靈修日期和許多註解,整本《聖經》找不到一處空白,讓他看見一位信仰前輩的典範:不斷在信的道路上,堅持過與上帝親近的靈修生活,雖然肉體不斷毀壞衰殘,但一顆愛主的心志永不熄滅。

五、結語
  在找彭教師的資料以前,我對於她真的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以往我對她的印象,只停留在她凡事都關心、做事嚴謹仔細這個層面;在我的心目中,她就像是一個鐵娘子軍,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倒她,做事很有魄力。而後從親人、朋友的回顧中,我慢慢地勾勒出她的思維和堅持,從來不以身體不適為由將服事撇下,反而是越投入女宣的服事中。我也從她親人的訪談中得知,她堅持自己是一位宣教師,故不願被封牧,這樣的服事異象其實與離開故鄉來到台灣的宣道姑娘一樣,將台灣婦女宣教事工當作她一生的負擔,而她的遠見和異象將女宣和總會推向另一個境界。

※特別感謝羅雅教會出長卿長老、莊麗雙長老娘和李孋姃教授、許多友人的協助。
1.葉美智主編,《台灣女宣60年史》,台南:人光出版社,1982年。
2.莊淑珍主編,《婦女事工七十週年特刊》,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1992年。
3.楊士養編,《信仰偉人列傳》,台南:人光出版社,1989年。
4.賴永祥著,《台灣史話》第二輯,台南:人光出版社,1995年。
5.林政行總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力行教會設教三十五週年紀念特刊》,台中:力行基督長老教會,1998年。
同作者相關文章:
彭靜淑教師與女宣道會 (第 8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9 期 幸福的感覺 (26-2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9期  2005年  8月 幸福的感覺 89
本期主題:幸福的感覺
發行日期:2005/8/10
編者的話
目錄s/
妳/你真的幸福嗎?
幸福,一種靈性生活
生活在布農——我的幸福體驗
幸福是一連串生命的奇蹟
他們的幸福
尋覓最幸福的感覺
從媒體中走找「幸福」
幸福,天國在心中
教會能提供什麼樣的幸福?
彭靜淑教師與女宣道會
以禱告為本的社區宣教
美夢成真
自然就是美?自信才是美!
生之慾——從Too Young到Life is so Short
從教宗選舉看教會權威
比翼雙飛在基督裡
伊甸在何方?
奉獻——通往上帝祝福的道路
校牧所扮演的角色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一神信仰的謬誤?
從霧社事件引發信仰反省一、二件
大專事工的理念與展望
對大專神學研究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