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91期 台不台有關係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台客文化面面觀
關鍵字:
作者/李信仁 (《台灣教會公報》記者、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台客」是媒體搞出來的話語!部分媒體有技巧地隱藏既有的歧視心態,將台客重新包裝,然後透過影像、文字等各種管道販賣給大眾消費。
  
  今年夏天以來,社會、媒體、網路一連串對「台客」議題的討論,談「台客文化」前,必須先回顧這一波沸沸揚揚的台客話題之脈絡,才能看清楚「台客文化面面觀」這個題目更深層的意涵。

今年台客熱之脈絡解析
  早在今夏以來的「台客熱」之前,蔡康永在TVBS-G主持的「超級兩代電力公司」就曾製播過四個台客專輯:「我很台,但是我很帥」、「閃亮台灣妹」、「金光閃閃台客族」、「我的台客男友」,據了解,播出後反應熱烈!接下來,2005年7月第五十六期《誠品好讀》雜誌,主題「新台客,正騷熱?(“Republic of TK is coming?”)」,挑動今夏第一波台客話題。

  其實《誠品好讀》並沒有激起台客話題多大的火花,7月26、27日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刊登廣告人孫大偉〈台客不土,他是我兄弟〉、音樂人張培仁〈台客的爆發力〉等文章,悄悄替8月份的台客熱譜出前奏。

  針對台客最激烈的討論發生在8月。8月7日第三屆台灣小姐選美,TVBS新聞以「台灣小姐選美,濃濃台灣味」為標題,形容「入選的十五名佳麗,幾乎清一色是南部美女,就連表演節目和得獎配樂,也都充滿濃濃的本土味。」奪得后冠的劉子瑄被媒體形容「很台」!就連中天娛樂台《全民大悶鍋》節目,藝人洪都拉斯用誇張的言語動作模仿劉子瑄。

  同一時間,媒體則大肆宣傳,8月19-20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台客搖滾演唱會」,主辦單位中國廣播公司邀請豬頭皮(朱約信)、伍佰、陳昇、林暐哲、張震嶽、閃亮三姊妹等本土藝人演出。此外,由「英屬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出版的《Call Me台客!》一書,也於此時推出,書裡大談台客外,順便為台客搖滾演唱會宣傳,且廣告「台客搖滾百萬驚險輯,滾石唱片8月5日發行」。

  無獨有偶的,幾個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在8月紛紛大談台客。小S、蔡康永主持的《康熙來了》邀請豬頭皮、林暐哲與BABOO樂團、閃亮三姊妹等藝人上節目,談台客和宣傳台客搖滾演唱會;《超級兩代電力公司》輸人不輸陣,播出上、下兩集的「南北台客大對決」,找到幾位被稱為台客的年輕人上節目比賽,由豬頭皮、大炳、唐林等藝人當評審,看誰比較台;而利菁主持的「麻辣天后宮」也一樣談台客。

  某手機通訊業者也在8月推出「台客手機鈴聲」專案,廣告說「自8月15日至9月15日為止,凡下載台客百萬驚險輯專區的推薦答鈴,就有機會獲得超經典台客必備的〈台客的榮耀紀念單曲〉三十名喔!」

  8月以來的台客風蔓延,新出爐的台灣小姐被形容「台味」濃厚等種種爭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北社、台灣母語學會等多個本土社團,8月18日舉行「我很台,非常台——清除對台灣污名化運動」記者會,他們公開批評,部分人士使用「台客」一詞,流露優勢族群的歧視心態,本土社團反對「台客」被污名化,強調多講母語,以台灣為榮。

  本土社團召開記者會的同一天,參與台客搖滾演唱會的藝人在演唱會前開記者會,演出者之一的義光教會執事朱約信,身為北社社員的他回應說:「『台客』」曾經是羞辱的記號,如今,有幸各界關照,『台客』是驕傲,『台客』是榮耀。」

  媒體與社會大談台客時,網路也跟著對台客話題沸騰起來,8月過後台客話題在10月稍有退燒,然而,隨著年底選戰的逼近,台客又悄悄點燃,國民黨推出「台客助選團」,由鄭麗文、連勝文、林奕華等政治人物以所謂的「台客」裝扮,配合伍佰〈愛情限時批〉歌曲,大跳台客標準舞步的「台中恰恰」為候選人站台。

  列出今年夏季後的台客熱發展脈絡,隱約發現,龐大的媒體勢力是炒熱台客話題背後的推手,例如:新聞炒台客,TVBS、中天、衛視中文台等台的綜藝節目瘋台客,中廣辦「台客搖滾演唱會」的宣傳攻勢,外加平面媒體宣傳、台客專書出版推波助瀾、業者推出台客商品等,強大的攻勢令人目不暇給,由此可見,媒體與商業資本取得對「台客」一詞在論述、詮釋、宣傳和應用上佔盡優勢。

  相反地,本土社團即使努力串連,台灣北社預定在12月30日舉辦「台客的假面——文化身分與再現策略」研討會,得知這項消息的人,遠遠不及受媒體強力影響的廣大閱聽眾。

一句台客,多種表述!
  「台客」的塑造與宣傳與媒體有密切關係,綜觀各種對「台客文化」的論述,媒體對台客的詮釋,是探討此議題的角度之一;另外,北社等本土社團對反對台客一詞,認為台客是帶著歧視語言,也是值得參考;有年輕人認為台客已經不是輕蔑語言,反而是某種生活方式的象徵!由此可見,社會充滿著「一句台客,多重解釋」的差異性。

  就社會學的角度而言,文化所指稱的是一群人或一個社會所共同持有的各種風俗、價值、信仰、知識和表達符號。這個共同持有的情況使生活在相同文化地域的成員,在社會經驗、文化認同和行為思考上,呈現一種相似的情形;1文化與社會的關係,表現在價值、規範、符號和語言等要素當中。從以上定義,「台客文化」可說是「台客所持有的風俗、價值、信仰、知識和表達符號」,同時牽涉「到底哪一群人是台客?」產生不同的詮釋與解讀。

  然而,一群人的文化如何被論說或詮釋,牽涉論說者所持有的資源或權力,佔優勢者往往取得較多的發言機會,例如:媒體大談台客議題,有廣大的收視群眾。媒體玩台客議題今年並不是第一次,媒體談台客的開始還是因網路討論而來!

  話說1999年,本土樂團濁水溪公社〈台客的復仇〉專輯發行後,有一些大學生稱自己為台客,但沒有比較具體的台客形象;2000年一篇名為〈台客論〉在BBS「電子佈告欄」廣為流傳,逐漸有網友開始討論對台客的印象,漸漸將何謂台客給予定義。

  嗅覺靈敏的媒體參考網路對台客的討論,開始接觸台客議題,2002年11月《錢櫃》雜誌、2003年2月17日的《星報》等更將台客的行為、交通工具、服裝配件髮型、生活習慣、連在KTV唱什麼歌都描述出來,幾乎建立起一個檢驗「台客」的指標;引用吳瓊枝所寫的〈台客文化:一種源自台灣的自由獨創精神〉一文,從《錢櫃》、《星報》的報導歸納台客、台妹形象,就服裝配件為例子:

1.廟會版台客:夜市牌花襯衫或黑襯衫、黑(皮)褲或白襯衫(以繡有山宅一生等字樣為最佳代表)、水洗絲打摺褲、夾腳、藍色拖鞋/白布鞋、帆布鞋(沒穿襪子,將後跟採平)、方頭皮鞋(白襪配黑鞋)。

2.嘻哈版台客:仿名牌的滑板衣、滑板褲(露出彩色內褲的垮褲)、滑板鞋(有些會以黑皮鞋搭配板褲),手指、脖子必戴銀質飾品(如骷髏戒、十字架)。

3.台妹:緊身T-shirt小可愛、超短裙或紗裙,厚底高跟鞋 誇張的首飾,彩色鯊魚夾、五顏六色指甲油、超復古塑膠墨鏡,裝有來電發光天線的手機。

  當「什麼是台客」被具體形容後,隨著大、小S等藝人在媒體利用台客一詞製造節目效果,逐漸發展出「很台」、「你好台」、「台妹」等形容詞,後來各類節目的形容幾乎就以:阿比仔(維士比) 維大力、藍白拖鞋、聽廣High、大條金破煉(項鍊)、改裝的硬皮鯊(Impreza跑車,台客對英文的In一律要唸成「硬」)、騎機車腳開開、穿水洗絲花襯衫、黑高腰打摺西褲配白布鞋、電子花車、檳榔西施、閃亮三姊妹、5566等特徵來作為台客的象徵。2

台客是不是歧視用語?
  倘若「台客」只是個不帶任何歧視意味,單純用來形容某種人生活方式的詞彙,並不會產生什麼爭議,然而,「台客」一詞是否帶有歧視?引起各方討論。

  暫且不論各家爭議,當8月19-20日「台客搖滾」演唱會舉行時,Yahoo奇摩與TVBS民調中心合作進行網路投票,題目是「近年來『台客』話題不斷,請問您認為『台客』這個名詞是不是有歧視的說法?」3調查結果,總投票10,730人中,認為台客是歧視說法約佔百分之六十三(6,734人);只有約百分之三十七(3,996人)認為台客一詞不帶歧視。

  當經常用台客炒話題的TVBS,照理說應當能用網路民調漂白一下,就像抗議政府對它開罰般,說明「台客」一詞不帶歧視,但民調數據卻呈現「台客」是歧視用語。

  另外,從筆者的印象,「客」這個字引起負面的觀感,並非敬稱或高尚的用法,例如:政客、嫖客、偷渡客、皮條客;同樣地,媒體用「台妹」一語也是帶著歧視意味,不然的話,台灣小姐劉子瑄被形容為「台妹」時,為何會哭得淚汪汪?

不曉得是不是為了節目效果,記得大、小S在2000年初在節目中曾說過類似「看布袋戲的人沒水準」的話,那時沒有用「台」這個詞;當「台客」、「很台」成為流行用語時,小S就改用「唉唷!你好台」來形容一些人,竟然用「台」作為歧視或形容語,十分不可取;在小S的口中「台」竟成為庸俗文化的形容語,將「台」污名化經媒體渲染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令人擔憂。

小S主持的《康熙來了》請豬頭皮、林暐哲等「台客搖滾」藝人上節目,當林暐哲指出,小S也算是台客!當時小S表情有些錯愕,撇清自己不是台客,另一位主持人蔡康永即時打圓場說,在台客藝人面前要說自己是台客。從小S的反應,可以知道她並不喜歡被稱為「台客」或「台」,以此更證明了「台客」是帶有歧視意味。

  無論多少年輕人以「台客」為樂,用「台客」作為自我認同與流行的象徵,藝人以台客自居,努力翻轉台客意義,他們為「台客」注入新生命的用心令人欽佩,但仍不能忽略「台客」一語的歧視與壓迫。這樣的歧視和壓迫,在族群、城鄉、北部vs.中南部、中產階級vs.工農大眾、台灣vs.中國等都能見到。
  
小結
同作者相關文章:
在開展中的台灣辨識PCT的角色:述說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 (第 160 期)
叫人得生命的包容性共同體——「2000年之後PCT宣教回顧與前瞻」回應與討論 (第 159 期)
長老教會的青年運動 ─從「台灣青年國是會議」談起 (第 127 期)
加爾各答街頭孩子教我的事!--長老教會青年普世交流心得 (第 118 期)
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 日光單車賑災手記 (第 114 期)
打斷手骨顛倒勇——專訪張德麟談《新使者》 (第 100 期)
「大話新聞」現象的若干觀察 (第 99 期)
台客文化面面觀 (第 91 期)
教會母語教育的危機與展望 (第 84 期)
大專工作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第 81 期)
體驗長青團契的原住民教育生活體驗營 (第 4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1 期 台不台有關係 (4-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1期  2005年  12月 台不台有關係 91
本期主題:台不台有關係
發行日期:2005/12/10
編者的話
目錄s/
台客文化面面觀
我很「台」,不是「客」:台客的歷史淵源與現象,台客用詞的反省
「台客」的信仰反省
台客,有那麼嚴重嗎?——長青團契話「台」
以台為榮
PCT台不台?
以期盼面對苦難的年代——記蔡瑞月的舞蹈與人生
從隱密到展現——BLOG-部落格-網誌
文史工作——長老教會最具實力的事工
「文化情境化」到「神學情境化」
美不勝收──史奴櫻教會的社區事工
過得好最重要!
網路禮拜算不算做禮拜?
視而不見的神蹟——馬雅各醫師的活見證
從基督信仰淺談同志議題
教派之間的聯合是可能的嗎?——以加拿大教會聯合運動為例
懷抱熱情,迎向未來
信仰之旅
洞察、獻身、突破
讚美飛揚
上帝為我安排的實習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