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84期 鄉土語言衝擊下的教育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教會母語教育的危機與展望
關鍵字:
作者/李信仁 (台灣教會公報社記者)
母語消失的危機
  「要消滅一個民族,要先消滅這民族的母語!」這句話相信許多人都知道,令人擔憂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台灣列為母語流失的「危機地區」,不只是原住民語言、客家語,就連「福佬話」(台語)也瀕臨消失的危機。

 近年來,本土意識抬頭,無論政府或民間都逐漸重視母語教育,這是可喜的現象,而官方及學界很肯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母語保存的貢獻。長老教會全國有一千二百十九間教會,每週使用十二種以上的語言聚會,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委陳建年表示:「長老教會深入每個部落,用母語敬拜,是推行母語很重要的力量。」

  另外,台灣羅馬字協會成員張復聚指出,長老教會使用百年的「白話字」(羅馬字)能夠正確拼出台語、客語和原住民語言,可見羅馬字是很珍貴的資產,政府要推動「鄉土語言教育」,應當使用教會羅馬字作為教材。

  儘管社會大眾對教會保存母語有很高的評價,教會內部卻出現若干爭議,教會年輕一輩使用母語不如上一代流利,部分年輕人聽不懂母語講道,近年來教會青年流失問題嚴重,於是產生「保存母語和宣教,何者較為重要的爭議?」

  不只如此,長老教會慣用的「白話字」保存也岌岌可危,以《台語白話字聖經》銷售量為例,台灣聖經公會總幹事賴俊明憂心忡忡地表示,2003年《台語白話字聖經》只賣出六百多本,可見大部分使用台語的信徒仍不習慣使用白話字。

  張復聚說,語言死亡的過程,在慣用的強勢語言衝擊下,父母傳授百分之六十的母語,孩子可能只保留百分之三十,到了孫子只剩百分之十五。在大環境的衝擊下,儘管教會使用母語仍較一般社會普遍,但教會青年使用母語也「一代不如一代」,反應出母語保存的困難。

母語傳承之今昔
 觀察教會母語流失的情形,從筆者的成長經驗是很鮮明的縮影。筆者身為「六年級前段班」,母語是福佬話,小時候上主日學,老師大多使用母語教學,連唱詩歌、背金句、講《聖經》故事都用台語,幼年時學的「耶穌愛我,我知明」、「佇一個馬槽裡」深深記在腦海,用台語背金句則多送一張「獎卡」作為鼓勵。

  同樣在教會裡,二十年前還沒有「鄉土語言教學」的年代,教會兒童使用母語比現在來得普遍,反觀現在,很難得在教會聽到小朋友講台語。曾經詢問家長:「學校有『鄉土語言教學』,為什麼小朋友到教會仍不太會說台語?」他無奈地說:「『鄉土語言教學』每週只有一節課,四十五分鐘,對母語學習沒有幫助!」但是,這位家長與孩子說話還是用華語。而孩子的主日學老師則說,小朋友大多聽不懂台語,主日學若用台語,恐怕孩子不來,加上自己的母語也不靈光,使用台語教學確實有困難。

  這樣的場景普遍發生在教會裡,長老教會如此,其他宗派更不用說了!不只是台北都會區,就連中南部的教會,學童使用母語也越來越少。

  1995年首度參加「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講員都用台語精確地表達神學名詞和觀念,有些聽不懂台語的同學們,大會則備有翻譯;但近幾年的神研班,許多慣用母語的講師,卻改用華語演講,理由是「為了讓大家聽得懂」、「尊重各族群」,主辦單位的立意甚佳,卻也反應出年輕一代很難流利使用母語,短短十年竟有顯著差距。

教會母語流失現象之解讀與對策
  連最重視母語,特別設置「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的長老教會都遭遇母語流失的危機,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狀況?

  除了環境衝擊、過去國民黨威權教育的影響外,台語漢文研究者、長老教會信徒王華南提出另類觀點直言:「『教會羅馬字』就是教會母語教育的最大阻礙!」

  他說,『教會羅馬字』的貢獻無庸置疑,不過那是外籍宣教士在將近百年前使用的東西;現代人很難從頭開始學白話字,年紀愈小門檻越高,倒不如用大家已慣用的漢字作為台語學習的介面,一來容易上手,二來對台語有親切感,加強對台語的興趣。

  王華南研發一套「台語規則變調循環」,自行撰寫《實用台語詞彙》、《簡明台語漢字音典》等書,他說,許多人誤以為台語「有音無字」,經過他研究後發現,幾乎所有的台語字彙都可以用漢字撰寫,大多數的字在《康熙字典》就能找到,少部分使用簡單的造字即可,台語其實是「有音有文」,還可以「望文生義」。王華南強調,不只台語,客家語也能用漢字書寫;原住民語言則屬於南島語系,用萬國音標拼音即可。

  「教會使用的《台語漢字版聖經》有很多錯誤!」王華南指出,她最明顯的錯誤就在「羅馬字—漢字—中文意思對照表」中,先不論拼音,漢字引用錯誤百出,誤導信徒,對學習母語幫助不大。教會推行母語,不必獨尊「白話字」,可使用更多元的素材,如漢文等,讓更多人能領會母語之美。

  不過,長老教會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委員、赤峰街長老教會信徒林怜利的看法則與王華南相左,她認為,「羅馬字」是學習台語和其他族群母語最好的教材;政大歷史系教授薛化元也表示,官方和民間對台語拼音該採取哪案?爭論已久,但教會羅馬字使用百年以上,連不識字的老阿嬤都能學會,還可以讀《聖經》、看《台灣教會公報》,足以證明「教羅」非常好用,政府應採用「教羅」作為母語拼音教材,「白話字」是教會帶動台灣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未完待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在開展中的台灣辨識PCT的角色:述說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 (第 160 期)
叫人得生命的包容性共同體——「2000年之後PCT宣教回顧與前瞻」回應與討論 (第 159 期)
長老教會的青年運動 ─從「台灣青年國是會議」談起 (第 127 期)
加爾各答街頭孩子教我的事!--長老教會青年普世交流心得 (第 118 期)
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 日光單車賑災手記 (第 114 期)
打斷手骨顛倒勇——專訪張德麟談《新使者》 (第 100 期)
「大話新聞」現象的若干觀察 (第 99 期)
台客文化面面觀 (第 91 期)
教會母語教育的危機與展望 (第 84 期)
大專工作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第 81 期)
體驗長青團契的原住民教育生活體驗營 (第 4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4 期 鄉土語言衝擊下的教育 (13-1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4期  2004年  10月 鄉土語言衝擊下的教育 84
本期主題:鄉土語言衝擊下的教育
發行日期:2004/10/10
編者的話
目錄s/
語言、文化、意識型態
信仰與語言
教會母語教育的危機與展望
阿扁學客語兼論母語之重要
長老教會的母語立場
變與不變的基督徒知識分子——蔡培火的信心與憂慮
大人拼經濟,小孩拼英語
一間沒有圍牆的教會
聖詩中的噶哈巫祭歌
淺談「生態神學」
尋找就尋見?——淺談擇偶之道
慎終追遠 畏天敬祖:一個含糊的字眼——「祖靈崇拜」
走出陰影
安息日的行程表
我們愛,因為上帝愛我們──蘭嶼第一位居家護理師張淑蘭
每個海洋人的心中都有一艘理想的船——記艋舺教會暑期青年福音隊於西嶼
霧社事件述評
從務實的教學提升大學的教育品質
夏令營與我
東海長青在集集
天平上的兩端——執照考試與真實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