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54期 面對青貧時代
字級調整:

新使者論壇
贏過低薪魔咒的信仰行動法則
越多人跳脫現行資本主義金錢掛帥的遊戲規則,等於是促成一種「下而上」翻轉的可能性,去迫使財團及政府改變現有觀點。
關鍵字:
作者/陳澤胤 (路上教會牧師)

我是「七年級生」,所謂「草莓族」世代。大學及研究所時代,曾參與文化長青團契及成大SCM,後來在南神讀道碩,信仰型塑過程接觸了許多社會分析及批判神學。但這些批判性思考常常落入只批判而少有行動,那就只能看見問題,無法解決。

面對「青年貧窮」議題,專家學者提了很多現象、分析、釐清原因,所以這些「整體」面向我就不再多談。我傾向從聖經及神學角度,以個體的觀點,來探討現況下基督徒知識份子能存什麼樣的盼望,行出什麼樣的行動。

如何跳出青年貧窮的困境,一個值得思考的關鍵在於「跳脫」,而非「努力」。

※跳脫「金錢」的迷思,看重工作的「價值」

我常常提醒青年朋友:如果你發現你現在做的工作只剩為了賺錢,而不是為興趣、為理念、為你自我的價值或夢想來做,那該考慮換工作了。照改革宗的精神,基督徒工作不是為錢,而是為上帝而活。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認為「受上帝撿選的基督徒的使命,是在現世生活裡遵行上帝的旨意,盡本分來增加上帝的榮耀。」此即「天職說」。換言之,基督徒應該認真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找到適合發揮自己的恩賜的生活及工作,努力見證上帝恩典臨在自己身上,以證明自己是被預定的,符合上帝的揀選。

如果我們不被現在的社會氛圍以「價格」衡量的思考牽著走,如果工作不是為了換取錢而已,而回到信仰精神看重工作的「價值」,把錢視為是發揮你生命的價值之後的副產品,那看待工作的角度就完全不同了。這樣的心態參與工作,自然可以開創出新氣象!

我自己第一份全職工作的薪水只有20K,那是我在2009年當完兵後,以「隨妻分派」方式,隨我太太到她已經牧會2年的路上教會去做傳道師。那時,教會的長老說「你願意跟你太太一起到這邊牧會,而沒有把我們的傳道人帶走,我們很感謝,但是教會真的很小,經濟不好,沒辦法給你們那麼多謝禮,所以就照原本你太太的謝禮,再給你們加2萬。」這就是我的謝禮,而且這只是帳面上的,還會直接被扣掉,每月以感恩奉獻2萬的方式,回補給教會,所以我實領謝禮是0。當時我除了已經完成南神道碩的學位,也已取得成大造船工程的碩士學位及博士候選人資格,如果我以錢的角度來看,比起我那些一畢業就進造船業、月薪6-7萬起跳的碩班同學來說,我一定很哀怨。但是我在這間教會服事得很快樂,因為我覺得不管是牧養信徒、陪讀弱勢兒童、關心獨居老人、社區營造的開發,做的事情都非常有價值,也都能見證上帝的榮耀,所以自然不會去在乎錢。

不只傳道人應該看重工作的價值重於薪水,做為改革宗基督徒,就應當「為了榮耀上帝」來活,我們需要看重的是上帝給我的恩賜特質、人生意義跟生命價值,而不是只為了累積錢財來過活。

※跳脫「被資本主義所綁架的習慣」,找回生命的真諦

我曾經關心過一位單親家庭的青少年,因為家貧而自高中起就常課後打工,飲料店、餐廳洗碗、後來是超商、加油站,各種打工她都嘗試,直到大學依然如此。打工花去她許多時間與精神,也影響她的課業及生活作息。前陣子,我突然在臉書看到她去鞋店打卡:「這是我的第三雙馬丁大夫鞋,我以後每年要買一雙!」我當然不是要反對馬丁鞋及批評其公司,但我看到一個經濟弱勢的青年,平常口裡罵著政府及財團,但一方面她將寶貴的時間、力氣、健康花在打工上面只為了賺一點錢,卻幫財團賺進更多鈔票;另一方面她卻又被財團所支撐的現代流行文化所催眠,把辛苦賺來的錢又拿去進貢給另一個財團,只為換來每年一次讓人驚呼的虛榮。我很替這位年輕人感到不值,妳若不願意跳出資本主義營造的價值觀,妳的生命就完全被妳所批評的財團壓榨了呀!

如果我們對於現在被財團和政府所控制的政商社會有所不滿,較根本的解決之道是盡量跳脫他們所綁架的生活模式。簡單的做法有:選擇性消費,不買血汗商品,也就間接壓縮提供低薪的無良企業的生存空間。另一個更徹底的方式,就是遠離資本主義太過深化的世界,例如搬到鄉下去。我所牧養的路上教會位在彰化縣芳苑鄉路上厝,那是一個沒有7-11的偏遠農村。沒有現代化超商,自然遠離資本主義的掌控。

長老教會從加爾文傳承了「入世的禁欲主義」的信仰傳統,亦即進入俗世,但卻強調聖潔、不被俗世價值觀及內在的欲望所綑綁。或許生活在21世紀全球化資本主義下的我們,無法不參與在現代經濟體系之中,但如果有更多這種跳脫「資本主義」、回歸生命根本價值的努力,那我們將成為影響世界的一群人。正如當代神學家侯活士(S. Hauerwas)所說的:「教會是十字架的群體,基督徒是活在不信世界中的異類僑居者,以其特生活方式體現基督徒信仰。」入世而不被世界所同化,或許就是基督徒能給現在的財團或在上位者壓力,讓他們改變的方法。

簡單來說,當我們從消費端來調整我們參與在整個經濟體系當中的做法,減少成為「結構共犯」的機會,不去餵養財團、不被資本主義價值觀洗腦,反而重新尋找生命本身的價值與生存的意義,這就是對財團的打擊,都有助於改變現況,也都能減少自己及更弱勢者被低薪被剝削的機會。

※跳脫「傳統工作」,開創新的可能

我的朋友何培鈞是個夢想家,退伍後曾毅然借貸了上千萬台幣,只為了完成夢想,把一間竹山山上的百年老屋整修好。經過漫長的努力,老屋終於成為著名的民宿,大約過了10年他才還清了借款,算是創業成功。他每次跟大學生演講時,都會強調畢業後不要只是想要「考公職、投履歷、研究所」,人生的選項很多,可能性很大,不要限縮了自己的視野。一個不是基督徒的人都能對人生有如此熱情,基督徒青年不是更應該更找出生命的價值嗎?

如果現在所做的工作無法讓我們滿意、勞動條件真的很差、也不認為現在做的是自己生命的價值,那可以考慮開創新的可能性。有人可能會說現在的「創業環境」沒有30-40年前那麼好了,但其實不見得。以往的傳統創業方式或許在現今越來越不可行,許多既有行業也越趨於大型化,而使得創業空間被壓縮。但如觀光、服務業、文創、網路、新媒體、社會企業等新型態的產業卻也多出許多新機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思有本著作《誰說偉大的事都被有錢人做完了》,書名就給人很大的提醒:其實現代社會還是有很多開創事業的機會,甚至不比過去少呢!

路上教會是一個30多人的農村小教會,教會的老化萎縮讓我們警覺要投入兒少陪讀,後來也投入獨居老人關懷。不過再深入反思社區困境之後,我卻覺得若只是做這種相較消極性的社福工作,無法翻轉社區最大的困境:青壯年外流。於是,我們處心積慮開始開創就業的機會,把社福關懷工作做為「產業」來經營,努力往「社會企業」的方向邁去。於是,我們不只募集資金提供年輕人回鄉教才藝,也努力開創社區特色產品。在一個缺乏產業也沒有觀光資源的偏鄉,我們也試著乘著深度旅行的風潮,開始「志工旅行」的方案,讓都市人有機會到鄉下住一週,體驗鄉下生活並做志工接觸關懷弱勢兒童及獨居老人,這慢慢地變成社區的特色產業。去年我們展開「返鄉青年專案」,讓在地大學青年週末返鄉工作,開發社區的特色及文化內涵,同時在鄉間創造了青年就業機會。

這些事情都不像是傳統的「工作」,更不被視為教會牧師該做的事,但卻因為我們跳脫了原有的框架,就帶來新的可能性,甚至開始邀請青年回鄉,邀他們一起在家鄉做夢圓夢,開創更多的新氣象!教會於是成為創意的平台,開創工作、機會、及文化創意,讓社區也得著祝福。

無論我們站在什麼位置,只要仔細盤點自己的資源,也看清社會的現況、困境、及值得發展的契機,然後就去嘗試、投入行動。那不管是創業、創新工作模式、或是任何的新型態工作,都可能為自己帶來有意義的工作價值,並讓社會變得更美好,而伴隨工作價值感及高收入也不無可能!

※結語:跳脫,帶來翻轉的契機

當我們跳出「金錢」迷思,而看重生命價值時,就帶來翻轉現況困境的力量。當越多人跳脫現行資本主義金錢掛帥的遊戲規則時,這等於是促成一種「下而上」翻轉的可能性,去迫使財團及政府改變現有觀點。或換句話說,這是一種經濟體制上的「不合作運動」或者「非暴力的抗爭」;甚至會變成對抗極端資本主義的「太陽花」!

基督徒不只要盡力做議題倡議者,在政治上努力關心改善青年貧窮、促進階級流動、降低貧富差距的政策發展。同時,更要用我們的生命實踐信仰理念,從個體的角度努力做見證,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有意識地做為信仰反省的行動者,來影響更多人跳脫資本主義金錢迷思。當越來越多人這樣做,起而對抗金錢迷思與人性欲望,才會讓這體系被迫改變,也才能讓青年貧窮、財團不看重人性價值的這種氛圍,從根本得到改觀!

曾有人對德雷莎修女說:「世間苦難者何其多,妳所做的只是杯水車薪,永遠有幫助不完的人阿!」德雷莎修女這麼回答:「的確,這世界如同汪洋一樣大,而我能做的不過像是一滴水。但汪洋因為有了這滴水,就已經不再一樣!」每個基督徒力量都有限,但每個人有意識地參與改變,這個社會就會慢慢被翻轉!若有更多基督徒都願意參與這「榮神益人」的行動—同時見證上帝的榮耀、也讓弱勢者得著幫助—將使這世界更加接近上帝的國度!

同作者相關文章:
健康之道——側寫羅斯頓教授訪彰化西南沿海 (第 156 期)
贏過低薪魔咒的信仰行動法則 (第 154 期)
在地又國際化的青年宣教 (第 149 期)
男vs.女,牧vs.養 從自身經驗談牧職性別公義的理想、實踐、與現實中的無奈 (第 134 期)
國光幫「倒」忙——我看國光石化工業園區開發案 (第 12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54 期 面對青貧時代 (19-2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4期  2016年  6月 面對青貧時代 154
本期主題:面對青貧時代
發行日期:2016/6/10
面對青貧時代
教會要和受苦的年輕人站在一起
掌握現況邏輯、找到突破點
航向未知的未來
勞工要團結
教會是青年避風港?
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跟使命感
贏過低薪魔咒的信仰行動法則
正視「學用落差」解決台灣低薪問題
青年就業的困境與青年貧窮問題
澳洲打工的光明與黑暗
斯普利特遊記
開一家咖啡館
奇異恩典:不只賣藥的藥局
替台灣教會打開世界之窗的郭大衛牧師
在《過勞之島》安慰拉結
處境化聖經研究:與南非工人探討經濟問題
台南大專學生中心憶往
一個台灣基督徒在中國(之一) : 衝擊
新聞是跟平庸之惡的搏鬥 --評論電影 驚爆焦點
門閂無柄
是粉絲還是追隨者?─《我不是耶穌的粉絲》觀後感
與主之間的連結
歡迎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