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5期 無聊的長老教會?
字級調整:

厝邊頭尾
分享與村教會「社區宣教」的理念
關鍵字:
作者/張顯爵 (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美國柏克萊太平洋神學院牧範學博士,博士論文「台灣社區宣教之研究與發展」,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嘉義中會興村教會牧師。)
  興村教會的宣教簡史中,實在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在會友同心協力下,終於成城~~不但能購買四四方方的土地,又於1992年12月13日十四週年慶時,獻上新建的禮拜堂。這是所有信徒群策群力、「眾志成城」的結果。

  教堂的整建既已完成,接著是宣教事工的展開。由於都市中,次文化情形日趨複雜,人們逐漸不再是白日工作,夜晚安歇,但僅有少數教會有隨之加以調整其趨向。也許在對街就是每天營業18小時的麥當勞,24小時的7-Eleven及日夜服務的加油站。甚至連地方寺廟也一天開放16小時,而教會卻只有在週三、六晚、主日才見開門,大都數教堂建築可說是全都市中經濟效益最低的建築物了!花了大筆經費卻僅供每週5-10小時聚會使用。這好比從主領受五千卻把它埋在土裡一樣,實在是辜負主的恩典。教會有鑑於此,決定開放教會的大門全面從事社區的宣教,好與社區共享~~「道成臺灣肉身」的耶穌基督恩典。

  但教會在宣教史上常常以「我給你」、「我來幫助你」,特別是「我來拯救你」的高姿態方式,導致無法切入居民的文化與精神,且徒增不必要的對立與抗爭,造成宣教事工的困擾與阻礙。所以如何以「好鄰居」的角色互動,即使社區也有切入教會的機會,進而活用社區的資源,即向社區發出「馬其頓」的呼聲-「請他們過到『教會』來幫助我們」(使徒十六:9),因為社區的許多資源、文化、及經驗,是教會所沒有的,是教會所需要的,因此如何向社區發出「興村教會」的呼聲,好讓社區的各項資源能切入教會,並使教會與社區一同成長,筆者在此分享幾項在與村教會所推動的事工:

一、大家平安
  「大家平安」是社區的圖書中心成立之後,筆者一直積極推動由這個機構發行社區刊物,好讓社區知道教會在做些什麼?需要些什麼?因此於1995年7月發行創刊號,且取名為「大家平安」。致於內容,除了首頁是筆者針對時事發表教會立場以外,其餘均屬生活的敘述。有社區內商店的專訪,人物介紹,還有喜喪慶的報導,並開闢社區的專欄,好讓居民能反應心聲,並向社區做簡單的問卷調查,例如:在社區中那一個單位與你關係最密切,是司麥特連鎖店、書店、麵包店,玉宵殿(廟)、南興宮(廟)、神壇或是興村教會,以上請按照順位註名1、2、3、4、5、6、7。這個調查除了可從中知道社區居民的性向,並可供教會對社區事工推動的反省檢討,好隨時調整社區宣教的方針。

  另外,從1996年元旦起,教會週報封面亦改成彩色版,並題名為「大家平安」,筆者並倡導「小眾傳播」~~「一戶傳五戶」運動,意即每戶人家均拿五份週報,分發給五戶鄰居,讓信徒鄰居知道教會在做什麼?更重要是讓鄰居知道教會需要什麼?並隨時反應鄰居們對教會的建議,好讓教會調整適合社區需要的事工,如此,社區便無形中切入教會了!

二、興仁社區發展協會
  興村教會在社區事工上,已積極地撒網,但筆者仍認為太本位主義,因為所有機構的組織均由教會的會友來擔任,自然他們的思考的模式都局限在教會的範疇。再加上教會的色彩太濃,仍舊使社區內民間宗教意識較強的人,不易踏進教會之門。時值「社區主義」在台灣響徹天宵,特別是每次大小選舉,更是所有候選人所訴求的主題,所以開始籌組由政府輔導的「社區發展協會」。由於興村教會的所在是屬「興仁里」,因此成立「興仁社區發展協會」。

  「興仁社區發展協會」於1996年9月,向市政府申請成立,其籌組的要件需由三十名以上興仁里的居民聯合發起即可。很自然地,興村教會住在興仁里的會友就成為發起人。一個月後得到嘉義市政府的許可,正式成立了「興仁社區發展協會」籌備大會,同時選出七名籌備委員,由筆者任主任委員,然後照市政府的要求召開兩次籌備委員會後,於1996年12月22日,上午十一點正式成立大會,並選出十五名理事,五名後補理事,五名監事,一名後補監事。在二十名理、監事中,有四名非本會會友,換句話說教會會友與社區居民比率是四比一,而理事長是由教會的長老擔任,筆者則擔任總幹事,負責推動社區實際工作,並擬定社區事工的方針。

  為了有效推動社區事工,有敦落實社區的服務,理事會分組四個委員會,分別是:

一、建設委員:由於興仁社區是新社區,沒有公園,及停車場等公共設施的規劃,建設委員會即是要主動籌劃並收集資料,提供給理事會,並由理事會形成議案向市政府相關單位申請,以改善社區居住的環境。

二、文教委員會:意即文化教育委員會,旨在提倡社區的文化提升,教育的普及。因此文教委員會的功能是主動籌劃民間的文化活動及教育講座。例如:原本教會所主辦的社區兒童「慈母杯」(母親節舉行)歌唱比賽,即可轉由文教委員會舉辦,還有不定期舉辦親職教育或人生等講座。

三、關懷委員會:車禍、火災、天災、及人禍等,這種層出不窮的意外災害,在台灣的任何社區隨時會發生,這是關懷委員會要關心的對象。另外還有一些乏人照顧的老弱婦孺,則由關懷委員會聯絡有關單位協助處理,等人道事件,均由關懷委員會負責之。

四、環保委員會:環境空氣及水流品質的維護,是這個環保委員會的職責。因為興仁里恰好位於八掌溪的河畔,且在八掌溪下游處,即離興仁里兩邊不遠處又是嘉義的垃圾場,因此隨時向市府相關單位反應空氣品質問題,則交由這個委員會全權處理。

  以上四個委員會的委員,除了少數從理監事中選任,大部分是邀請有專業且關心社區理念的有心人士擔任,如此由教會主導,卻凝聚社會或社區內學有所專的熱心人士(大多數是非基督徒),共同服務社區,貢獻社區。而興村教會正是這個「興仁社區」的聯絡處,因此,「興村教會與興仁社區」的招牌,已於1997年元旦正式矗立在教會的門口,如此社區的資源可切入教會,而且也讓興村教會社區宣教,向前邁開了大步。

三、教會社會基金會
  早在1986年,興村教會為了購地、建堂,而成立了一個專款專用的基金會~~即「建築基金會」,一直到1992年12月13日新的教堂建築物落成,並配合「二000年二00人二間教會」的目標,於是將「建築基金會」改名為「福音基金會」。

  但筆者從美國舊金山的太平洋神學院修完牧範學博士班的學分,回台撰寫論文,深受論文指導委員會的影響-認為「二000年二00人二間教會」的目標,於宣教的理念有出入。於是在1996年1月28日,召開定期會員大會時,提案將「福音基金會」更名為「教會社會基金會」。全文如下:

  「福音基金會」更名為「教會社會基金會」事宜

說明:
1.福音基金會乃由前建設基金改制而成。並成為「二000年二00人二間教會」的基金而命名。如今「二000年二00人二間教會」的神學受到挑戰(即牧師於美國進修期間的受到教授群之質疑),因此重新釐定更廣義教會觀,且小會已議定今年(1996年)起的教會主題是:「教會社區化,社區教會化」,為更落實這個主題,今將「福音基金會」改為「教會社會基金會」。

2.教會社會基金會之組織是由小會員,教會出納與會計,共同組成。辦法:1.為尊重過去兄姊的奉獻,所以這個議案以超過出席人數的三分之二,始改名之。

  表決結果:當場正議員有92人,有87人贊成,高達94.56%,於是「福音基會」更名為「教會社會基金會」。

  而「教會社會基金會」的金錢來源,除了由會友自由奉獻外,包括將教會每年總決算的決餘金額,全部歸屬於「教會社會基金會」。另外,也接受社會人士的奉獻。特別是有重大案例發生時,「教會社會基金會」將隨時向社會大眾募捐,以解決社區內所發生重大的事件,使社會能切入教會,一同幫助社區、建設社區。

  以上是筆者在社區宣教幾項簡單的理念,致於社區宣教的落實事工,俟讀者回應後再與讀者繼續分享,謝謝!
同作者相關文章:
如何克服三神合一的困難? (第 61 期)
分享與村教會「社區宣教」的理念 (第 4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5 期 無聊的長老教會? (46-4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5期  1998年  4月 無聊的長老教會? 45
本期主題:無聊的長老教會?
發行日期:1998/4/10
目錄s/
長老教會屬不屬靈?
教會與青年人
牧師的講道為何無聊?
牧師的講道無聊嗎?
不是坐禮拜,也不是做禮拜
從「坐」禮拜到「做」禮拜
劉阿飛傳道小記
網路交友
泰雅族的黥面藝術
信仰、音樂,大自然~~法國作曲大師梅湘
分享與村教會「社區宣教」的理念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憲法的精神
寫給在海外孤單寂寞的你──錯愛篇
「複製人」帶給你一些困擾嗎?
蒙恩的故事
一趟不容易的旅途
以運動作為傳福音的教會──談台中杏林教會兒童足球隊
克己與受苦
社區工作對教會事工的挑戰
再談教會對青少年的宣教策略
禮拜無聊嗎?
水煎包三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