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95期 哪兒來那麼多鬼?
字級調整:

厝邊頭尾
教會參與外籍配偶照顧事工的省思
關鍵字:
作者/林偉聯 (前鎮長老教會)

※ 外籍配偶現象
  禮拜六的午後一群臉龐還帶著些許稚氣的婦女魚貫地進入教會,他們大多是來自東南亞的國家,因著婚姻介紹所或親友介紹遠嫁來台,她們每週期待這段可以大方使用家鄉話閒話家常的時光,有的人甚至巴不得天天都能來。

  台灣民眾不管她們結婚多久,都稱她們為「外籍新娘」;政府部門一致的用語是「外籍配偶」;學術界則堅持稱她們為「跨國婚姻移民」;一般社團則客氣地稱她們為「外籍姊妹」,社工員之間則簡稱「外配」。她們在家庭之中如何被稱呼呢?她們喜歡家人稱呼其名,厭惡家人稱她們「越南a」、「印尼a」,顯然地她們已經瞭解台灣話用語中的輕蔑語氣,從稱呼中體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角色與地位。
  
  隨著外籍配偶來台人數日漸增多,而且目前台灣新生兒有1/8皆由外籍配偶所生育,此波婚姻移民以及所引發的人口問題,儼然成為台灣社會重點關注的議題之一。電視上有些關於她們的報導,偶爾出現聚賭、賣淫的新聞,也有一些是受到夫家凌虐和殺害的新聞。目前台灣的社會新聞取材多是報導暴力及腥羶的新聞,與外籍配偶相關的新聞也不例外,所以光看新聞其實是無法拼湊出準確的外籍配偶意象。其實她們多是良家婦女,在家相夫教子,更關心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與智能發展,她們自己也努力地在台灣營造美麗的婚姻移民夢。

  還有一些不實報導是關於家庭教養與優生保健的問題,最受傷害的是她們的孩子,其中的內容多是提到外籍媽媽無法輔導孩子的課業,她們有基因缺陷及衛生觀念不足等。這讓她們的孩子好像先天就比台灣「本土種」的孩子來得差。但這些是事實嗎?還是源自於人類本性中對外來族群的一種「污名化」的行動。在我們的學員中,就有一位姊妹,她的孩子是學校的資優跳級生,雖然母親真的無法指導課業,但是孩子的表現卻過於常人,連母親的母語—越南語也說得相當流利。

  外籍配偶的教育程度雖然在字面上與她們的台灣家人差不多,大多數是國中畢業,實際上在他們的國家,國中畢業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一些智能反應程度甚至比起他們的先生或家人要來得好。但是在家庭之中的角色和地位卻與她們擁有的能力有著不協調的關係。

  她們的婚姻可能不是以互信互愛為基礎,也許遠在故鄉早有心意相許的愛人,無奈在經濟理性之下,只好狠心斬斷縷縷情絲,投身於只有一面之緣的台灣男子。如此一來她們的婚姻生活好像有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發。就算她們想要好好經營目前的婚姻,先生一方卻不一定如此盤算。

  有些人嫁來台灣卻扮演著廉價外傭的角色,她們被要求照顧無法自主行動的家人或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有些人則是扮演借腹生子傳宗接代的功能,孩子生完則棄之如敝屣;還有一些嫁入負債累累的家庭,背負著清償債務的沈重擔子;還有先生外遇、暴力相向等數不盡的家庭問題;有時夫家怕她們外出學壞被誘拐,還會限制她們的行動自由。當我們邀請婦幼警察隊來舉行一個家事問題講座時,在場學員發問及回應的情形相當熱切,好想找到一個她們能投訴且能解決她們問題的單位。

  其實她們所面臨的問題並不特別,就算是本國婚姻也有類似情形,只是本國婦女解決類似問題有順暢的管道、程序,更有家族支持及許多可諮詢的對象。但是對她們而言,身處異鄉,文字看不懂,語言聽不懂,行動受限制。即使四肢健全,五官發達,初到台灣寶地,她們活脫像個多重障礙的人士,實在需要他人的協助。

※ 神學關注
  從她們的處境中似乎看見教會有必要伸出援手。我們或許期待改善她們的婚姻關係,提升她們的生活品質,維護她們的自身權益。但是應該如何切入,使用何種方法則需千萬小心,否則教會落入干涉別人家庭,牧師被指控成為他人婚姻關係的破壞者,那會是何等不堪。

  看看聖經怎麼說?可以得到什麼啟示?在聖經故事中有許多對於外邦女子的記載,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路得記作者企圖為當時失婚的外邦女子請命,肯定她嫁入且加入猶太社會的意願,著重她應得的權益,並要求族人履行照顧的義務。而以斯拉、尼希米則是譴責娶外邦女子的猶太人,認為與外族通婚是罪惡,甚至危及國家安全,要求族人與外邦人離婚,連所生之子也離絕。

  這是二種截然不同的反應,到了耶穌的時代,這仍是難題,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外邦女子所生後代)不相往來,可見那時的族群關係是何等惡劣。但耶穌肯定撒瑪利亞人是好鄰舍,主動解決撒瑪利亞婦人的問題,又說不可任意離婚,正好打了以斯拉、尼希米二巴掌,也表示對當時主流的猶太文化不以為然。路加福音中還提到只有撒瑪利亞人懂得感恩,又是一次對異族的肯定。

  
<未完待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戰火下的信仰見證 (第 188 期)
撒馬利亞人在台灣 (第 109 期)
教會參與外籍配偶照顧事工的省思 (第 95 期)
眼高手低——從教勢統計看宣教策略與行動力的落差 (第 85 期)
體驗篇---我為什麼不喜歡參加醫治特會 (第 7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5 期 哪兒來那麼多鬼? (28-3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5期  2006年  8月 哪兒來那麼多鬼? 95
本期主題:哪兒來那麼多鬼?
發行日期:2006/8/10
編者的話
目錄s/
遇鬼經驗 難忘感受深
探討台灣民眾遇見神鬼的經驗
鬼與趕鬼
鬼附與精神病
活在上帝國——屬靈爭戰的真諦
人光出版社發行人--蔡政夫小傳
教會參與外籍配偶照顧事工的省思
從商業電影宗教化現象談影像與福音的相互關聯性
論電影《活體超市》
畫說「信心」
不一樣的復活節
悲劇的消費與昇華
對於犯罪現象的些許省思──評電影《開膛手》
我們要跟孩子連上線
此情可待成追憶
何謂「交鬼」?
聖經中對撒但的看法
老契友的一封信
我是上帝爸爸的孩子
我有一個夢
他應該是/不是長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