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2期 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字級調整:

解惑之窗
傳統聖樂如何與「敬拜讚美」和好?
關鍵字:
作者/鄭明堂 (撒母耳敬拜團負責人)

  為了信仰,先把自尊擺一旁,讓上帝掌權,言合才有成功的空間…

  由於時代的改變,禮拜中所使用的音樂已經不再專美於傳統的古典聖詩了。回溯過去,敬拜當中所使用的音樂幾乎都是由傳統的古典聖樂一手包辦——四部和聲,兩段式的曲式,古典風格,自古至今這一類的詩歌流傳下來的不勝枚舉。然而,怎麼也不曾想到過,這一類的聖樂主流走到了廿一世紀初,竟然殺出程咬金,讓這樣的教會音樂不再獨霸市場;反之,她所承受的卻是一個重重的打擊,這一擊,擊出了許多在敬拜上從未出現過的問題。筆者於八十年代末期漸漸投入台灣的教會音樂服事,在敬拜當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題」,竟然也跟我們今天要來討論的話題不謀而合。年輕一代所使用的詩歌,他們的「現代化」讓我們這些學古典聖樂的人都感到驚悚,那所謂的「歡聲雷動」式的禮拜方式幾乎快要淹沒傳統禮拜的情緒,這種方式讓一些衛道者難以招架,因進而也似乎投出了一顆震撼彈,讓傳統的聖樂面對了重重的危機。今天,我們就慢慢的將這些難題個個擊破,讓教會音樂的生命在這「新」與「舊」的衝突裡再次出現一線生機。

  筆者是第四代的基督徒,從小便接受傳統聖樂的薰陶,「輕聲細語」以及「和緩的音樂」似乎是進入教會必須遵守的「規矩」。五年前從北美回到國內,走過許多教會,看到的無不是所謂的「敬拜讚美」,那喧嘩熱鬧的景象頓然間會讓人以為置身於民歌餐廳或者是夜總會歌廳的感覺,那樣形式的敬拜,完全超乎筆者的想像,畢竟受傳統基督教教育的我,也盼望藉由安靜心靈與上帝更加接近,這樣「熱鬧式」的禮拜,對筆者來說,的確是過多了一點。然而,誠如筆者在此文一開始就說到:「時代在改變」,這句話應該是今日我寫此文的重點之一。廿年前裕隆的汽車,如今不見了,漸漸取代的是進口車﹔廿幾年前電腦剛剛起步不久,如今可以用「泛濫」或「猖狂」來形容電腦市場;廿年前考大專聯考要擠破頭,如今只要以二位數的成績就有大學可以唸,時代的改變實在叫人嘆為觀止。反觀教會的這一區塊,古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社會在變遷,教會更需要進步,因此,我們就無權責備年輕人有樣學樣了,因為教會也是跟著時代走,不是嗎?

  每每想到這樣的情景,幾分的無力感便緩緩地湧上心頭。身為一個聖樂推廣者,似乎再也不能袖手旁觀,視若無睹地面對這一個「難題」。到底要如何讓新的「敬拜讚美」禮拜方式與舊的傳統禮拜來結合呢?傳統似乎已經漸漸地要被摒棄了,而現代又有人難以接受,在這進退兩難之際,是否有更好方法讓傳統與現代融合到一個適當的程度的確是現今一般教會首當其衝必須練習的功課。

※ 何謂傳統聖樂?
  關於教會音樂較詳細的歷史記載應始於中世紀的素歌(plainchant),其屬單音音樂,接續到十二、十三世紀應該算是複音音樂的高峰期了。當聲部漸漸多了起來,人們的耳朵也漸漸地被薰陶成可以欣賞多聲部的美,於是乎這一類的和聲式的聖歌就逐漸地被用在禮拜當中。直到十九世紀末福音詩歌的崛起,才慢慢地把教會與社會串聯起來。這一類的福音詩歌皆為較短的曲子,有和聲、二段式,很容朗朗上口,易唱、易記的詩歌,頗得當時聖徒的青睞,自自然然地就在無形中“流行”了起來,我們目前使用的聖詩,有許多是當時流傳下來的豐富資產,這也是我們宣稱的“傳統聖樂”。

※ 何謂敬拜讚美?
  「敬拜」是人類對上帝的崇敬儀式,而「讚美」是人類對上帝的美好與完全發出讚嘆之聲。它們原本是屬於不同的兩種對上帝景仰的表白方式。「敬拜」比較多是讀經、禱告或聽道,而「讚美」則偏重以聲樂或樂器來表示對上帝的仰慕。現代人將它們合而為一,由原本的兩個動詞,結合為今日我們所使用的這個名詞─—敬拜讚美。

  近十幾年來台灣受到新加坡的細胞小組以及韓國風的靈恩運動之影響,漸漸地也利用「敬拜讚美」做為另一類的禮拜方式及信仰告白。雖然有許多牧長、學者、音樂專家對這一個新運動抱持不支持與不鼓勵的態度,但是這個新運動卻如雨後春筍般地流竄到全台各地的教會裡;儘管有人反對猛搖頭,但是卻有許多人樂在其中享受新運動的洗禮。筆者曾經於十年前造訪紐約布魯克林會幕教會,他們的教堂儼然就如同戲院一般,作禮拜還要排隊入場,禮拜開始、音樂響起、掌聲響起,快的歌、慢的歌,一首接一首,誠如置身於舞會當中。嚴格說來,筆者沒有感動,因為我們所接受的基督教教育是要叫我們安靜心等候上帝,那的確太另類了。多年之後,在台灣也見到此現象,不禁讓筆者憂心忡忡,感嘆大家在這鬧哄哄的環境當中,能否聽見上帝或看見上帝?然而,我們卻不能一味地否定,認為採用此類禮拜方式就沒有聖靈感動的存在。於是乎,筆者開始尋求一個平衡點,讓傳統與現代言和。

※ 如何讓傳統音樂與敬拜讚美和好?
  相信方法是人想出來的,但是信心若是沒有行為是死的,敬拜若是不用心靈和誠實也是假的。因而期望筆者所提出來「言和」的方法,能裨益禮拜中所用音樂的崇高性與真實性。

# 不要再加演一場
  老實說,筆者非常不贊同禮拜時把年輕人歸為「敬拜讚美禮拜」,而年長的就歸類為「傳統禮拜」。禮拜分兩場,實在很勞民傷財,原本牧師只要忙一場就好,現在不僅得管「少年組」,還要顧好「熟年組」,其實是很累的。如果能在這兩組人馬中取得一個平衡點,讓傳統留存而現代的敬拜讚美也不失其特色,那不是兩全其美嗎?筆者建議,把「敬拜讚美組」留在傳統的禮拜程序中,毋須再「加演一場」。通常想用「敬拜讚美」做為禮拜重心的年輕人,一定都是自家教會的生力軍、未來的棟樑。請「熟年組」的長輩尊重他們的選擇,勿叫他們無立足之地,否則,另起爐灶就是他們唯一的一條生路。

# 請關心孩子的信仰
  倘若教會真的同意年輕人另起爐灶,組成個所謂的「青年禮拜」,接下來的疑慮是,您做您的成人禮拜,孩子們做他們的「青年禮拜」,這當中的鴻溝就越來越寬,您漸漸地無法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與信仰內容,許多孩子來教會是為了做一場秀(敬拜讚美、唱歌時間),秀做完了,當日的禮拜也隨之結束,他們在信仰上的成長與否,您當長輩的全然不知情。筆者曾經親耳聽到這樣一段對話,聽了真的不能不為下一代憂慮。一位中年父親問他的小孩:「你們敬拜讚美都唱些什麼樣的詩歌?」小孩回答:「說了你也不知道啊!」。各位看倌,這當中隱藏的信仰危機遠比廣島的原子彈來得更加恐怖。您看不到小孩的聚會方式,您要用哪個角度切入來與他們談信仰啊?這已經是危機四伏的時代,您絕不能再袖手旁觀。讓大家一起來正視「新派」與「舊觀念」如何和好的這個問題。

# 請為年輕一代子弟著想
  現在已經是E世代了,身為長者的,請設身處地的為下一代著想,以前我們若要學一種樂器,除非家境特好,否則學樂器便有如天方夜譚。現在環境都改善了,學習樂器不再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孩子學打鼓,您難道就認定他一定去夜總會當鼓手嗎?況且資訊時代已經進步到電腦化了,有樣學樣,有樂團學「搞樂團」,這已經是年輕人的一片快樂天堂,為何要阻擋他們對音樂的喜好與發揮呢?如今所謂「學音樂」這個動詞已經不再侷限於鋼琴、小提琴、長笛…這些傳統樂器了呀!懂Bass的人越來越多,彈吉他的人也不勝枚舉,打鼓的人更不在話下。加上「敬拜讚美」由樂團來伴奏已蔚為風潮,您叫這一代年輕人跟您坐在板凳上,安靜的遵循傳統禮拜規則,那才真叫「如坐針氈」呢!請為他們在您們的傳統禮拜中留些空間,讓年輕人在傳統禮拜當中有方寸之地。

# 語言的障礙是殺手
  長久以來長老教會就是以「台灣話」做為禮拜中所用的語言,然而國民黨的政府把四、五年級生,也就是現代的中年父母親都教育成講「國語」的一個族群。家長是「雙語族」(國、台語皆通),學校教的是「國語」,在家也說起了國語。漸漸地,小孩慢慢丟棄了他們父母所用的「台語」,「國語」變成他們唯一的溝通語言之後,台語禮拜當然就不是他們嚮往的處所了。加上那些「台語人」禮拜的刻版,孩子若不往外求發展,必然是另類一族,或被視為「異類」。故筆者在此呼籲,教小孩說台語也是增加他們另一項文化資產,這絕對不是和「政治」劃上等號,請各位看倌們三思。您們若想在信仰上成為孩子的輔導者,讓他們沒有語言上的障礙,是現代父母必修的課題。

  以上丟出來的問題只是「和好條件」中的幾項而已,若嚴格查考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分裂點,那是三天三夜也討論不完。筆者簡單地列舉數項,最後個個擊破,盼望經過一番探討後,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正面的果效產生。

# 讓傳統聖詩穿新衣
  由於現代的流行詩歌如洪流灌注,傳統的聖詩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漸漸地消失了。然而,如何讓他們再將傳統聖詩拾回?這確實是一門很深奧的功課。如果讓傳統聖詩穿上新衣,是否會比較容易得到年輕人的青睞?筆者相信,這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的事。讓傳統聖詩由樂團來伴奏,增加機會讓年輕一代的孩子接近傳統聖樂,這應該是一件被看好的事。然而,就音樂理論來講,編曲就是一件大工程。但是,話說回來,一個樂團如果會伴奏現代的流行詩歌,那麼,伴奏傳統聖詩其實只是如法泡製而已。所以,敬請牧長們法外開恩,讓聖詩由敬拜讚美樂團來伴奏,培養他們對聖詩的喜愛。不要嫌他們吵,鼓勵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傳統聖詩。

# 讓年輕人提升對舊聖詩的興趣
  這也是一項非常艱辛的工作。由於傳統聖詩多屬四部和聲譜,年輕人的團練對沒有出版CD的歌或者是沒有和弦的譜是充滿無力感的。並不是他們排斥或拒絕,而是他們的專業程度在無法自行編曲的情況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反正沒人重視或正視他們唱聖詩與否,能省則省就是他們的觀念。倘若教會裡的長輩們極力鼓吹他們練唱聖詩,或敦聘專業人士來教導他們編曲的方法,讓舊聖詩也能在這時代展現新風采,那將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

# 加強練唱傳統聖詩
  因為年輕人漸漸遠離傳統聖詩,而現代的

同作者相關文章:
傳統聖樂如何與「敬拜讚美」和好? (第 10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2 期 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59-6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2期  2007年  10月 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102
本期主題:唱我所信‧信我所唱
發行日期:2007/10/10
讓音樂成為聖靈的工作!
目錄s/
英加長老教會聖詩在台發展──兼論教會聖詩之本土化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聖詩》編輯之理念與實踐之挑戰
大家都愛敬拜讚美?!
流行音樂可以有福音嗎?—訪黃國倫
每個時代有它自己的「敬拜讚美」
原住民教會音樂創作之現況
台灣的第一位女鋼琴教授──高慈美
祝福,從苦難開始──寶島歌王洪一峰全家的信仰告白
「星光幫」教我們的事
以色列的哀歌對台灣人的意義
傳統聖樂如何與「敬拜讚美」和好?
重拾「團契」的真諦——從細胞小組教會的發展談起
藝術與品格雙修——嘉西藝術週末營
掙脫「自由」的轄制!——我讀《活出十誡的真自由—通往自由人生的路標》
小朋友的好朋友
蕭泰然教授ê台灣心kap台灣情
五月出荔枝
與主相約???三週行
來自武界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