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22期 讀聖經 心眼光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新眼光讀經運動的回顧與前瞻
新眼光不是憑著主觀讀經,而是用各種方式找出經文對我們的處境說了什麼話。
關鍵字:新眼光讀經運動  本土神學  新倍加運動  信仰  讀者中心 
作者/王昭文 --紀錄整理 (新使者執行總編輯)

 ※前言

《新使者》122期探討「讀經」或「研經」在信徒生活中的重要性。特別於2010年12月2日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傳道委會合辦一場座談會,討論總會近年所推動的「新眼光讀經」,從這個運動的緣起、精神、執行情況談起,並提出一些檢討與建議。與談人包括:徐信得(台北三一教會牧師、前總會傳道幹事)、莊孝盛(彰化中會竹塘教會牧師、總會傳道委員會主委)、亞撒臘.吼臘(客家中會新屋教會牧師)、 林明貞(女宣雜誌主編,新眼光讀經教材作者之一)、蔡銘偉(台灣神學院神學研究所博士生)。以下是本座談會摘要紀錄。

※新眼光讀經運動的緣起和初期發展

徐信得牧師:

新眼光讀經運動原本是亞洲教協(CCA)所推動的,主要的觀點,是一種新的神學反省,要站在亞洲的觀點來了解聖經。過去亞洲教會的聖經研究都是從西方的觀點,沒有從自己的處境來看,特別是亞洲國家大多數都有被西方殖民的經驗,因此提倡「新眼光」,從被殖民經驗的經驗裡來讀聖經,使聖經能對今日亞洲國家的人民說話,產生互動,讓亞洲人民經驗到,上帝是活活的上帝。

亞州教協推動「Reading the Bible with the New Eyes」,台灣主要的參與者有:陳南州、黃伯和、鄭仰恩等人,1997年在台灣舉辦相關研討會,引起長老教會的迴響和反應。因為這種聖經研究的途徑,和台灣的「實況化神學」、「鄉土神學」、「本土神學」是互相呼應的。因此總會決定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1997年下半年開始籌劃,1998年開始執行,每次規劃三年的讀經表。和教會公報合作,先在每期教會公報當中夾一份「每週新眼光」的研經教材,1999年開始增加「每日新眼光」的教材,每季出版一本。為了製作這些教材,我們先邀請神學院老師來寫、並培養種子教師。

最初推動時,遇到的困難是大家對「何謂新眼光」頗有疑惑,花很多時間討論,但沒有很清楚的結論。我們決定讓作者有更大的空間去詮釋。另外,就是一些教會對讀經材料的要求,例如有人認為應該用台語編寫,有些教會把「每日新眼光」翻譯成台語,刊載週報上給信徒閱讀。

新眼光讀經是當時總會推動「21世紀宣教運動」的一環,這個宣教運動有20年的規劃,現在尚未滿20年,但似乎總會已經不再重視這個宣教運動。這種情況是有點可惜的。新眼光讀經能繼續進行,是件好事,但更期待整個宣教運動不要熄掉。 

※新眼光讀經與新倍加運動 

莊孝盛牧師:

上一屆傳道委員會通過「新倍加運動」,將以五年的時間來推行。我想「新倍加運動」要達到目標,教會的共識很重要,信仰精神的落實很重要,更需要一個共同的信仰團體一起成長、在價值觀上彼此不斷對話。新眼光讀經運動若能在信徒的日常生活、讀經禱告當中發揮影響力,成為裝備信徒的重要途徑,對「新倍加運動」一定能有幫助。

我們目前在推「新倍加運動」,很多人樂意配合,可是也有人對「新」有疑慮。因為長老教會內從極保守到極自由的人都有。我自己的想法是:「新倍加運動」必須超越50年前的「倍加運動」,我曾經寫文討論過,主張:「肯定福音使命,鼓勵傳道的精神」。

我覺得推動運動,最重要的是「異象的傳遞」和「呼召」,把人推向實踐之路。而推動「新倍加」,可以用「新眼光讀經」來裝備信徒,讓信徒不只靠人飼養,而是有獨立學習、行動能力的個體。

再來談談新眼光運動的使命和策略。這種瞭解聖經的方向,是普世共同的果實。二十世紀下半,聖經釋義的方式有了很多改變,從原典中心到作者中心到讀者中心。我想新眼光讀經比較傾向「讀者中心」的方式。

我的反省是:新眼光讀經教材的寫作,應該要更注意,不要太過只從讀者中心,而忽略了原典和作者。詮釋不能太主觀,為文必須嚴謹。我們或許很難有共同觀點,但必須要有健康的神學對話的環境,全備的讀經。太過偏頗的看法,會讓人對這個運動有疑慮。但「新眼光讀經」的好處是,從很多我們生活的情境出發,幫助人設身處地來讀經。

老實講,「新眼光讀經」在信徒當中並不那麼好推。很多人覺得有疑慮。信徒的信仰思考是比較簡單的,他們的需求很單純,希望讀聖經是可以得到靈修的功效。抱持這樣立場的信徒,讀到某些太過本色化、或是批判政治的內容,就會產生誤解,變成刻板印象。即使目前這類內容已經大大減少,但刻板印象難改。因為先入為主的印象,想把新眼光介紹給非長老教會的人,更加困難。這樣很可惜。

 我們看到很多基督教機構製作的的信徒讀經教材,許多裝備信徒的閱讀材料,我們是否應該有一套長老教會的基要真理教材,來教導信徒?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

※新眼光讀經在教會中的應用

亞撒臘 .吼臘:

我的教會有130位信徒,我要求他們都要使用「新眼光讀經」教材。

我相信教會的改變一定要從靈命更新做起。做門徒訓練,需要更種材料,而「新眼光讀經」就是其中之一。我的目的是:「以基督的心為心。」

教材要運用,牽涉到小組長怎樣做。在我們的教會,新眼光讀經目前的材料是個人靈修的材料。門徒訓練的第一階段,要上四個課,之後才能受洗。我覺得目前的教材,比較少引導的題目,如果能寫更多題目,幫助人們來進入經文默想,我想會更好。

我用「每週新眼光」訓練小組長,讓他們帶小組討論。我希望訓練每個人都能發言討論,不過,常常討論到後來又變成小組長一個人在演講。

小組討論用「每週新眼光」,如果教材中有和現實關係很深的,或是有政治立場的討論出現,有時候就會起爭執。牧者必須要有準備,有時候需要自己寫一些補充的材料。

我認為不管什麼機構出版的信徒造就材料,只要內容健康全備,都可以使用。但是牧師要帶領方向,教導信徒分辨好壞。

※書寫新眼光教材的心得

林明貞:

我多次受邀寫新眼光的讀經教材,最近寫較多的是「每週新眼光」,是比較長的一篇論述。新眼光強調要從現實的處境出發來讀聖經,我寫作時感受到:「事先的禱告是非常重要的」。要花時間醞釀,反覆讀聖經,看注釋書,還要看報紙、反思,把所想到的在禱告中反覆尋求上帝的旨意。

如同剛才莊牧師所說的,我也認為新眼光讀經最重要的還是要掌握經文的原意,從現實處境出發,仍然要對聖經經文的處境有了解。新眼光不是主觀地讀經,而是找出經文對我們的處境說了什麼話。

「處境」是隨時變化的,如幾年前經濟開始不好,我們如果處理到有關金錢的經文,就會對應貧富懸殊之類的問題。還有如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如何深化民主政治,都是我們常面對的處境。

還有,新眼光也強調要站在弱勢者的角度。比如說一段經文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就盡量從弱勢者的角度去詮釋,但當然還是不脫經文原意。

另外,新眼光也針對教會的處境做釋經,傳遞宣教異象。如果能搭配新倍加運動來寫教材,那應該對教會的貢獻更大,宣教的能量更強。還有關於教會生活的各種教導。

台灣的處境、弱勢者的處境、教會的處境,是我們在寫作時一直放在心裡的,要把這些和經文做很好的連結。

我們需要讀經運動,可以造就信徒、實踐信仰。所以新眼光的教材都會有「行動綱領」,因為讀經是導向實踐的。

我自己寫作時,會希望帶領讀經者認識上帝、更知道上帝愛他,又能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應該要互相關懷。我也會提到「對物的愛惜」。 

※新眼光讀經與當前的聖經研究趨勢

蔡銘偉:

我想先回應有關「新」的問題,其實很多人排斥「新眼光讀經」或「新倍加運動」,是因為受到福音派教會對「新」的看法影響,他們眼中「新」等於「錯誤」而非「進步」。我們一定得面對這種現象。

再來,我很快介紹一下聖經研究方法的典範轉移。近代科學興起後,的聖經研究最初風行「歷史研究法」,探討經文背後的世界;之後出現「文學研究法」,探討經文中的是世界;後來又出現「讀者中心研究法」,探討讀經者的世界。這幾種方法都有其學術源頭,。歷史研究法」基本上是運用考古學和考據學,試圖找出聖經所描寫事實,但是回到源頭的方法有許多假設理論,這些來源理論受到愈來愈多的質疑;文學研究法則是受到文學批評的影響,強調透過文脈掌握經文意義 ;後現代思潮興起後,認為意義的決定是在讀者而非作者,這又發展出讀者中心的理論。

近十幾年,聖經研究法又再度回到歷史研究法,但和過去不同,並非只倚仗考古學或考據學,主要是透過思想史和社會史的研究法,重新掌握聖經的詮釋。以新約研究來說,當代對第一世紀猶太教發展狀況以及對羅馬帝國(希羅哲學)發展的研究突飛猛進,對保羅神學有了全新的觀點。舊約研究在「宗教史」方法(申命記史觀學派)發展下得到很大的開展。

再來我談談我對新眼光讀經運動的回應。新眼光讀經比較是屬於「讀者中心」。在學術研究中「讀者中心」說從未成為主流。但是目前的研究者,對作者處境的重視增加時,對讀者的處境的重視也在增加。我在美國讀書時,老師很強調要在現實的處境中了解聖經。我修了一門?示錄的課,老師是把?示錄當成反抗文學來看,要大家從美國近代社會素材中找出「反抗是什麼」,那堂課讓人印象深刻。

不過,「處境」並非只有政治。新眼光運動目前可能遇到的,就是一般人對長老教會「愛講政治」的刻版印象。甚至連長老教會的牧師都不愛這樣的內容。我們如何去掌握台灣人民真正關心的「處境」,是我們的難題。強調關心弱勢者,在台灣階級矛盾在擴大時,也可能讓信徒不安。另外,一般對讀者中心的憂慮:主觀、多元思想會使聖經權威受到威脅。

莊孝盛:

很多人想要的是「絕對真理」,而不喜歡多元看法。我們需要教導信徒「不要害怕」,「不確定並非不好」。這些現象難免,但我們要努力教導他們自己尋

同作者相關文章:
新眼光讀經運動的回顧與前瞻 (第 12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2 期 讀聖經 心眼光 (17-2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2期  2011年  2月 讀聖經 心眼光 122
本期主題:讀聖經 心眼光
發行日期:2011/2/10
讀聖經 心眼光
新使者122期 目錄
「唯獨聖經」的信仰傳統,落實了嗎?
從神研班到新眼光讀經
淺介《新眼光讀經手冊》
寫出「新」眼光
新眼光讀經運動的回顧與前瞻
請跟我一起讀聖經——盧俊義牧師的牧會異象
軍事獨裁下的農民讀經運動
基督徒為何要研讀聖經?
從教導到牧養 ─ 記查經班十年
「我用什麼回應?」─查經班的恩典
因為「愛」——戴仁壽醫師與台灣癩病救濟協會
記者這一行——我的記者生活筆記
回首來時路:轉型正義是威權遺產或民主資產?
轉型正義工程的一塊磚
靈魂的交會
228大屠殺現場e 六歲囝仔
讀經筆記3 “n?-s?” 漢字有兩種寫法
實行「愛的真諦」
除了可憐之外
每個人 ‧ 價值觀
我和「大學體驗體營」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