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26期 主日學過後
字級調整:

神學淺說
你吃「塑」了沒?——塑化劑風暴所帶來的信仰省思 
由於人類自我的方便性和經濟性,已嚴重地破壞整個生態體系的關聯性。
關鍵字:
作者/楊順從 (台南神學院副教授)

最近的塑化劑風暴,使得我們台灣每一個人民皆處於人心惶惶、心驚膽顫之中。沒有想到連最簡單的一頓飯,甚至一瓶飲料,都可能暗藏著致命的危機。台灣的食品業從上游開始,我們可以看到是政府亂無章法,幾乎是可以以「亳無管制」四個字來形容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整個食品業可說是全面淪陷。消費者個個是汲汲可危。而塑化劑所留下來的,也通過了食物鏈的作用,影響著整體生態環境。擁有「塑膠王國」封號的台灣,正在承受這種後患無窮的苦果,而台灣人民在體內所累積的塑化濃度,超過歐美的標準甚多。在如此之環境下,我們應如何從信仰的角度來看待,是吾人所不應忽略的。在此篇文章當中,筆者首先以Barry Commoner四個生態法則(Four Laws of Ecology)來論塑化劑問題,接著再以信仰角度嘗試來建立我們應有的態度。

※物物相關、自然知善

Commoner四個生態法則彼此間皆有密切關係,其第一個生態法則是:物物相關(Everything is connected to everything else)。這個法則探討的是,在自然界中萬物之間有其密切不可分割的關係,特別是生存在大自然之中的每一物種,就是地球這個極複雜的巨大食物鏈之一成員。而在此巨大食物鏈之下,每一物種皆有其所處之特殊環境和區域性。每一物種皆環環相扣,因為通過長久的演化過程,每一物種在這食物鏈皆有其不容忽視的地位,所以不能任意去除,也不能任意增加。此外,此物物相關性不只是談論到物種而已,也可以擴展到與物種有極密切關係的生存環境,包含其生存環境之中物種與每一項物質的關係也相當密切。而塑化劑的問題就是,其本身是人造的產品,是由石油中所提煉出來的,也就是其本身並不是存在於自然界當中,因為並不容易為大自然所自然分解而為其他物種所自然吸收成為其養分,所以其本身不應該存在食物鏈當中。

塑化劑也可加上第三法則:自然知善(nature knows best)來解釋,也就是在自然體系中,任何人為的重大改變,可能對此體系都是有害的。例如不當的引進福壽螺,造成台灣環境重大災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而這個法則也在說明,人為的引入一種本來自然界所沒有的化合物亦可能在一個生命體系內發生作用,而且可能是有害的。自然存在的有機物質,原本自然界即存在一種酵素把它破壞與分解成為養分,但面對人為製品,例如石油產品的塑膠、塑化劑則不易分解。如此,這種本來不存在於自然界的物質,通過物物相關的關係,也就是通過食物鏈的過程不是成為物種的養分反而是累積於整個生態環境之中,而對整個生態體系造成危害。

※物有所歸、沒有免費的午餐

如此,也印證了生態第二法則:物有所歸(Everything must go somewhere)。這法則簡單來說就是物質不滅定律,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極完美的循環,也就是自然界原先沒有所謂的廢物,沒有東西會消失。所以在食物鏈之關係當中,通過食物鏈的關係,大自然沒有所謂的垃圾問題。環境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從地球採取大量物質,被轉變新的形態,而隨便放到環境中,像是塑膠產品,因為無法為自然界所分解和吸收,會累積而形成所謂的垃圾問題,這也嚴重地破壞自然界的食物鏈關係。

沒有錯,我們人類固然可以儘量少吃「塑」,甚至飲用大量的水來排出,但不要忘了,塑化劑仍然會隨著排出來的水而累積於自然生態環境之中,不易分解,再通食物鏈的過程再次累積於包含人類在內的萬物之中。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的調查就可印證此觀點,台灣整個河川之中幾乎充斥著塑化劑,不但存在於河川底泥中,連魚類也充斥著塑化劑,可謂台灣環境幾乎是一個「塑化環境」。而塑化劑本身就是一種類似環境賀爾蒙,累種於人體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阻害生物體生殖機能,包括生殖率降低、流產、天生缺陷、異常的精子數、睪丸損害,還會引發惡性腫瘤或造成畸形兒等等。

在台灣為何塑化劑影響如此巨大連河川都塑化了?這就在於我們的生活和「塑膠」有著密不可分的程度,而且超乎想像;試想著走進已成為我們生活一部分的便利商店來說,塑膠盒便當、塑膠袋裝的飯糰,迎接著我們的幾千種品項,幾乎所有的包裝都和塑膠有關,這個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不難想在台灣,塑膠產品充斥著我們的食衣住行育樂,其原因是塑膠的經濟性和便利性至今是無可取代的。

如此我們可以運用第四個生態法則:沒有免費的午餐(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free lunch)。這個法則強調著,生態體系是一個互相關聯的整體,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無中生有或被喪失。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由於人類自我的方便性和經濟性,已嚴重地破壞整個生態體系的關聯性。所謂的免費午餐絕無其事。

※大地受苦=上主遭難

在整個塑化劑風暴當中所曝露的問題,再再顯示出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過去那種以人類為中心,凡事只有強調人類的方便性和經濟性的時代應該要結束了。塑化劑的風暴固然顯示出人類的貪婪本性,不顧大眾的健康,只求得自己的利益的那種自私自利的心態,但不容否認的是,人類也應該要回到自己在整個自然環境角色的思考上了,特別是與自然的關係上。與人類一樣,自然也是上主的身體,同樣具有上主的形像,因為其也是上主所造之一。人類需要恢復這樣的記憶,這樣的感覺(turn to our senses),意識到包含萬物在內的人類同樣是為上主所造。當大地在受苦之時,也是上主在遭受苦難。我們必須恢復以及意識到:我們人類是要依靠著上主所造的自然界而生存。離開自然界,人類是無法存在的。而那種只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而不顧自然界的死活之生活方式,通過食物鏈的累積過程,遲早是會影響到人類的。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到我們人類並不是在自然系統唯一存在的物種。沒有生態體系,我們人類根本無法生存。

※停止毫無限制的消費

那些不肖的商人的做法固然可議,但我們本身自己呢?所以,我們首先要思考且停止我們現今這種似乎追求只求自己方便性和經濟性,以及那種的亳無限制的消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只有顯示出我們的貪婪(greed)的本性而已。努力嘗試過著足夠(enough)所需與小心使用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之生活,因為我們所做所為不只有影響自己而已,且與自然界密切相關。我們應該要對那些不肖商人、沒有負起應有責任的政府單位提出嚴厲譴責,且更應該對於自己的角色重新思考,不要忘了我們與大自然有著密切關係。如此要怎麼做呢?從少用塑膠開始吧!

1. Barry Commoner著。《環境的危機》。宋尚倫譯。再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5。

2. Sallie McFague. The body of God: An Ecology Theology.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1993.

3. Sallie McFague. Life Abundant: Rethinking Theology and Economy for a Planet in Peril.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001.

4. 林倖妃。(這頓午餐誰來把關?)。《天下》474(2011年六月):104-113。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從聖餐看上帝國文化的塑造 (第 175 期)
上帝國的飲食 (第 130 期)
你吃「塑」了沒?——塑化劑風暴所帶來的信仰省思  (第 126 期)
八八水災是上主的旨意?兼談生態神學 (第 115 期)
後石油時代的宣教 (第 108 期)
基督徒的公民責任 (第 10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6 期 主日學過後 (38-4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6期  2011年  10月 主日學過後 126
本期主題:主日學過後
發行日期:2011/10/10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少年事工需要新眼光——一位團契輔導的建言
用心陪伴——青少年聚會安排與教材選擇
12歲以後的耶穌可以去哪裡?從長老教會的組織體系探討青少年事工的定位
體驗生命、認識信仰的日光少年營
愛的路上,你、我、祂!——路上教會的青少年牧養
給青少年的信:願你們時時親近聖經
颱風、地震毀不掉的信仰——黃俟命牧師
你吃「塑」了沒?——塑化劑風暴所帶來的信仰省思 
一條領我回家的路
他的罪、他的罰、他的痛、他的傷: 死刑制度裡的人
台灣憲政的困境與可能的出路
做個彰顯上帝恩典的瓦器
猶佇tsia,猶佇東京
讀經筆記6 是poan-sin-put-s?i抑是pian-s?i--e?     
從九把刀與Nu Skin事件看教會現象
夢想需要行動
心的改變
勇於不學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