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33期 此時此地讀路加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與路加福音中的女性談心
在閱讀經文時,有時須跳開經文的局限,找尋被消音的女性的另一可能面貌。
關鍵字:
作者/葉寶貴 (靈修避靜輔導,天主教胚芽婦女關懷協會理事)

路加福音號稱為「婦女的福音」,因為它記載了大量其他福音書中所沒有的有關婦女的資料,以致於許多讀者都會以為作者是在提升、促進婦女的地位。但是根據女性神學家夏柏(Jane Schaberg)的研究,卻主張路加福音仍然是一部以男性為中心的福音,本福音的策略之一是為婦女提供婦女角色的典範:禱告的、沉靜的、感恩的婦女,支持男性的領導,揚棄先知的職份。所以看似提升,事實上其中壓迫性的素材多於解放性的資料,閱讀時須多加思考。

另一位知名的女性聖經學家費蘭札(Elisabeth Schussler Fiorenza)在仔細論述女性神學家如何詮釋保羅著作的方法學時,最後提出尋找雙重訊息的方法。也就是如同俄羅斯的娃娃一樣,大娃娃裡還包有小娃娃,在保羅論述的底蘊可能隱藏另一層更深的用心,這種解經法主要關注到保羅及其基督徒團體當時所處的環境。他們當時是處於希臘羅馬文化父家長強制宰制下的弱勢團體,表面顯示出妥協環境以求生存,但在經文的底層深意仍然含有打破傳統禁忌提升女性尊嚴的用心。關於路加福音,教會一致公認是依據保羅的宣講編寫的,所以本福音也可稱為「保羅福音」,因此費蘭札所主張的保羅著作的詮釋法,在路加福音是一體適用的。讀經時不能太過簡易地二分,以為不是提升婦女就是壓迫婦女兩相對立的簡單看法。而要進入文本的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試圖了解保羅及其教會所處的父家長為首的家庭社會結構及羅馬帝國統治的政治事實,另一方面以閱讀經文者本身所處時代的政經社會文化,以及本身所持有的價值觀,對經文做批判式的反思,以尋獲可滋養當代人生命的訊息。因此在閱讀經文時,有時須跳開經文的局限,找尋被消音的女性的另一可能面貌。

※女性靈修觀點讀經

讀經時除了需抱有上述解讀的敏銳度,本文也特別著重在以女性靈修的觀點,不斷沉思這樣的經文對當代的女性靈修能有何種滋養靈性的訊息?因此我們也需進一步界定何謂女性靈修?

女性靈修(Feminist Spirituality)立足於女性意識覺醒的基礎之上,因此女性靈修不限男女,指所有深深意識到歷史與文化對婦女及其角色所加諸的種種不合理、不正義的限制;並批判隱含在文化與宗教內的意識型態,以及否認女性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的一切可能的人,她/他們的靈性修持。因此女性靈修邀請每一位男女擴展視野,能在那尋找人類團結與共融的上帝面前,建立互愛、互助與相互依賴的人間。但一般來說,女人常缺乏自主,而男人不善於人際關係的營建,而「自主」與「關係」卻是人性發展上的兩個重要條件,因此增強女性的自主與男性的人際關係,是建立互愛、互助與互相依賴的人間的第一步。所以女性靈修鼓勵所有女人與男人都能夠自主、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好能因自主而認知真我;因自我實現而活出真我;更因自我超越而能與上主相遇。本文將以上述的女性靈修觀點來閱讀反思路加福音中有關女性的經文。

※初期基督徒婦女的生活實況與背景

在進入路加福音文本之前,可能我們需要對初期基督徒婦女的生活背景與實況有概略的認知,據此才能更深入地與福音中的婦女談心。

初期教會是處在羅馬帝國統制的父權專制的古地中海文化區內,古地中海文化將社會分為公領域與私領域,公領域是高於私領域的,只有男性父家長才能自由進出公領域,成為所謂真正的羅馬公民。女性只能在私領域中才有其自由掌控權。這種性別的區隔,將女人徹底地排除在公領域之外,婦女在公共場合是沒有發言權的。

但是由早期的文件中我們發現初期教會的婦女實際上負起門徒、先知與教師的角色,她們擔當教會的各種職務,甚至是主教、長老、寡婦、執事與貞女等。但為何這群活躍的基督徒婦女在福音的記載中卻消音了許多呢?現在我們可以進入文本,一探究竟,進一步了解她們的處境與心聲。

※路加獨有的經文

路加福音寫作的資料來源,目前最廣為接受的是使用了馬可福音、一本被稱為Q(亦被馬太福音的作者引用)的資料以及稱為L的口傳或手寫的資料(路加獨有的)。五段與婦女有關的路加獨有的經文如下:

  1. 施洗約翰和耶穌的出生(第一、二章)
  2. 有罪的女人(7:36-50)
  3. 跟隨耶穌旅行的婦女(8:1-3)
  4. 馬大和馬利亞(10:38-42)
  5. 十字架與空墓前的婦女(23:49;24:1-12)

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將以五段經文之中的前三段經文為例,反思在路加筆下婦女們的心情。

※施洗約翰和耶穌的出生

在這段經文中出現三位婦女,伊利莎白、拿撒勒人馬利亞和安娜。其中雖然伊利莎白與馬利亞都是以傳統生養小孩的母親角色出現,但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馬利亞的「尊主頌」,使馬利亞跳脫母親私領域的範圍,成為為卑微者、窮苦人宣告上主救恩的先知。在這段經文中,路加不顧忌那時代對婦女的貶抑,將「尊主頌」放在馬利亞口中,詠唱出孕育中的耶穌的救世使命,馬利亞的普世性先知角色躍然紙上!這訊息對路加當時代的人來說,是打破禁忌獨步古今的。而對當今的基督徒而言,當我們在生命中、生活裡也能孕育著耶穌的生命,將基督的喜訊傳給世人,我們也可以與馬利亞一起歡唱宣揚「尊主頌」,活出屬於我們這一世代的先知角色。

伊利莎白原本不孕,她自己也認為其不孕是「在公眾面前的羞辱」(1:25)。公眾領域是男人的世界,所以可以換句話說是在「男人之間的羞辱」。但上主仁慈地介入,除去了她這個羞辱,她的心靈得到了醫治,甚至可以開啟心靈的眼目看見了主,而成為福音中第一位做基督論告白的先知:「我主的母親來探望我,我怎麼敢當呢?」(1:43)路加將「我主」放在伊利莎白的口中,顯得很不尋常,因此也可看出路加的用心。耶穌是基督救世主的信仰告白,被當時的基督徒視為是門徒的尊貴標記,而路加早在耶穌誕生之前,就將此宣告放在伊利莎白口中,其尊崇伊利莎白為第一位信仰告白者的用心是明顯的。路加透過伊利莎白表達了對女性信仰精誠的贊揚。

安娜是唯一被路加公開尊稱為「先知」的寡婦。她住在聖殿,日夜敬拜上帝,禁食、禱告。她公開「頌讚」上帝,並且向所有期待上帝來救贖耶路撒冷的人宣講這孩子的事。路加在安娜身上讓我們看到那時代許多寡婦走出私領域,公開宣講福音的先知性角色。

※有罪的女人(7:36-50)

路加福音中的這段有關罪婦悔改的經文,與其他三部福音的同一事件訊息解讀完全不同。馬可(14:3-9)、馬太(26:6-13)以及約翰(12:1-8)福音對婦女打破一玉瓶的香液膏抹耶穌,都舖陳為在座的人抗議婦女此舉的浪費,而耶穌為婦人辯護,說膏抹是為他的安葬而預備的。將婦人所做詮釋為膏抹遺體的先知之舉,藉著預言宣告耶穌的受苦,提升了婦人在耶穌救贖使命上的先知角色。

但是路加福音中婦人的抹油和耶穌的死並沒有關係,焦點反而是呈現一個被社會遺棄的婦人其情感的豐沛表達,耶穌接納她的碰觸,並赦免了她。有些學者主張與馬可福音相較,顯示出路加福音的傲慢態度,不述說或提及婦女的先知性角色,不但讓婦人消音,還將婦人打回罪婦的社會邊緣角色。

但是如果我們看此時耶穌的反應,他以一個債主免債的故事貶低了主人西門,而肯定罪婦得到更多的赦免,似乎某種程度恢復婦女的尊貴人性尊嚴。如果以此角度來看路加,為了與當時羅馬文化相妥協,表面上似乎透過貶抑的過程,事實上路加反而有意提升婦女的尊嚴。願意將路加看成是傲慢或是用心良苦,讀者可自行選擇再去細加反思咀嚼,找出自己的觀點。

※跟隨耶穌旅行的婦人(8:1-3)

路加福音以簡短的兩句經文表達耶穌走遍各城市鄉村傳揚上帝主權的福音時,十二使徒跟他同行,此外還有一些婦女。先不論這些婦女的身份背景,單單是一群婦女在耶穌走遍各城市鄉村時,與耶穌同行,就足以引起極大的騷動。因為當時婦女不宜拋頭露面,私領域的家庭是她們的主要活動範圍,而這群女人跟隨耶穌走遍各地,已可見出耶穌在當時所引領的全新風潮。路加可能想讓希臘羅馬帝國的人覺得好受些,對這群婦女做了一些詮釋:她們都是曾被邪靈和疾病纏擾,已經被治好了的;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從她身上曾有七個鬼被趕出來,還有希律官邸的官員苦撒的妻子約亞娜,和蘇撒娜,以及其他好些婦女。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物供應耶穌和他的門徒。好像這群婦女不是曾是附魔就是病人,就是有權勢的官夫人或富有的女人,她們以財物支持耶穌與門徒。一來表明她們不是普通的婦女,再者也減低了她們可能參與宣講的服事。

但是如果我們細讀這段經文,同時想像當時的社會情況反而會覺得婦女在當時擁有財力是很不尋常的事。這給了我們更大的想像空間,去建構與耶穌同行婦女的鮮活動態,與豐盛的生命力。

※結語

有些學者從路加與其他三部福音的比較,主張路加福音是危險的、為害婦權的福音。但是如果將路加當時所處的環境與文化習俗並列考量,反而可以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福音中婦女的面貌與心情。在這種開放的選項中,讀者可以更寬廣、更自由地與福音中的婦女對話。其餘的路加福音有關婦女的經文,就留給讀者與福音中的婦女交談的空間吧!

同作者相關文章:
《聖經詮釋之舞》作者及其思想 (第 164 期)
與路加福音中的女性談心 (第 133 期)
《聖經詮釋之舞》作者及其思想 (第 108 期)
上主是「男」是「女」有那麼重要嗎? (第 6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3 期 此時此地讀路加 (21-2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3期  2012年  12月 此時此地讀路加 133
本期主題:此時此地讀路加
發行日期:2012/12/10
此時此地讀路加
還在替邊緣人讀路加福音?
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路加福音中的「做門徒」
從後殖民的角度來讀路加福音
與路加福音中的女性談心
今日女性讀路加
前導、臨在與充滿——在路加福音裡尋訪聖靈論
從撒該的故事看路加福音中「救恩」的意涵
用心寫我的FB—“Faith” Book(下)
聖靈?人靈?邪靈?簡介《穿越傳統的激烈神聖會遇》與《基督宗教與靈恩運動論文集》
你支持那一邊?淺談「基督教錫安主義」
西裝、赤膊與黑衣:從反洗腦教育看香港的記憶與認同
矢志為受苦族人射下烈日的泰雅勇士——多奧.尤給海
青春生命無憾的追求
愛使我們相聚一起---日本重建志工團第四梯次心得
花蓮的小小果實們
PTL城鄉福音隊(第三屆大學生活體驗營)
宗教音樂中的路加福音
魏廷朝ê「改朝換代」
讀經筆記10 保羅敢有可能講「兄弟姐妹」?
聽到不一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