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憂鬱的光輝十月
| 作者 / 王昭文 | 1-1 |
|
 | 本期主題 | 在絕望中存留盼望的火光── 台灣面臨巨變時刻,基督徒的使命與呼召 如果上帝透過一個風災告訴我們不用靠政府,台灣民間有足夠的力量與決心,那麼台灣自救的關鍵,就在於公民如何團結、發揮力量。 | 作者 / 賴怡忠 | 4-6 |
|
 | 本期主題 | 自助神助 我們需要更多社區志工充當酵母菌,去散播愛心、推動以社區為主的非暴力社會轉型運動。 | 作者 / 陳校賢 | 7-10 |
|
 | 本期主題 | 簡介-促成建造理想國家的社會轉型四套工具
| 作者 / 林哲夫 | 10-11 |
|
 | 本期主題 | 誰來管教你的王? 整個社會充斥著對敵人罪惡的指控,卻很少有人願意冒著被當成叛徒的危險,指出己方統帥的過錯。 | 作者 / 拉撒路 | 12-15 |
|
 | 本期主題 | 台灣人可以過怎樣的十月?一 團結真有力的台灣文化日 十月十七日,是個屬於台灣人民自己決定可以過怎樣生活、許怎樣未來的理念之日。 | 作者 / 林佩蓉 | 16-19 |
|
 | 本期主題 | 光輝十月? 認同、釘根與奮鬥,將使恐怖、謊言、與屈辱的十月,
轉變成為台灣人慶祝、收割的秋月。
| 作者 / 曾昌發 | 20-21 |
|
 | 本期主題 | 十月:困惑、回憶與希望 我也從來沒到過教會,看到穿牧師服的人覺得十分新奇。牧師居然也會來街頭抗議,甚至拿麥克風講話? | 作者 / 蔣茉春 | 21-23 |
|
 | 神學淺說 | 處境化神學的應用──重建台灣教會的歷史使命 一個有深度的世俗化福音思考,事實上是在建構一種「社會變遷的神學」,並在世俗化的社會提供正義的改變。 | 作者 / 王崇堯 | 24-27 |
|
 | 解惑之窗 | 鄉土認同和國家認同有何不同? 鄉土認同是一種素樸的心理,但集體國家認同的建立,尤其是在台灣這種處境,則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工程。 | 作者 / 陳尚志 | 28-31 |
|
 | 好書櫥窗 | 贏得有趣,活得堅強 如果你只看到人眼中的缺陷,就無法看到上帝眼中的圓滿!
| 作者 / 吳信如 | 33-35 |
|
 | 文化.藝術 | 水的悲哀,我也在其中--電影《不能沒有你》觀影筆記 人的苦難包容在這條不知從哪裡開始匯流的時間之河裡,你的苦難也是我的苦難。 | 作者 / 吳易澄 | 38-41 |
|
 | 信仰.生活 | 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 日光單車賑災手記 上帝預備「單車 賑災」這個很特別的旅程,遠比我們當初規劃時更加豐富。
| 作者 / 李信仁 | 43-46 |
|
 | 信仰.生活 | 河道邊s 在她用力擁抱的當下,傳遞了這個孩子的堅韌,但我很心疼 | 作者 / 陳佩儀 | 47-48 |
|
 | 厝邊頭尾 | 在新香蘭看見部落力量 面對部落生存的困境,他們選擇以實際的行動來自救、救人。 | 作者 / 林竣達 | 49-51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他最關心的是:如何藉由各種教育途徑讓現代意識在臺灣社會能更加普及。 | 作者 / 王昭文 | 52-55 |
|
 | 特稿 | 分擔苦難‧疼惜生命 921大地震的救災到重建,長老教會有許多經驗和見證。
| 作者 / 林芳仲 | 56-59 |
|
 | 特稿 | 手握一粒種子的盼望 921大地震之後在中寮牧會的經驗,讓人可以學習從絕望中看到盼望的力量。 | 作者 / 陳志忠 | 60-61 |
|
 | 潮流.脈動 | 台灣女子拔河隊的成長與榮耀 因著扎實超負荷的歷練,才有比賽時台灣女子拔河隊的輕鬆表情。 | 作者 / 蔡三雄 | 64-67 |
|
 | 母語葡萄園 | 分開混沌e創造主 由混沌e中間beh重新起造生命e秩序,是要用chiok濟chiok濟e氣力--e。 | 作者 / 王貞文 | 69-70 |
|
 | 母語葡萄園 | 佇天--裡 美麗e島嶼,壯麗e山川,客機e航線真優雅 | 作者 / 王昭華 | 71-72 |
|
 | 大專世界 | 尊重了解‧平等對待外配─2009TSCM 參加心得 一個年輕女生隻身來到這個家庭,多少個夜裡不免因著想家而流淚,但對於這塊土地的認同卻是如此的單純。
| 作者 / 劉映君 | 73-74 |
|
 | 大專世界 | 離別的福音隊 在這個地方,沒有多餘的資源培養,沒有父母所搧起的風,支撐他們稚嫩的羽翼飛翔。 | 作者 / 金上哲 | 75-76 |
|
 | 大專世界 | 被看見的危機,沒有被看見的性別──從金融危機中思考性別與勞動議題 同樣處在經濟危機下,男女勞工在職場所面臨的衝擊是有所差異的。
| 作者 / 呂思嫺 | 77-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