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47期 週休二日與教會 |
|
|
讀者來函 |
在無力中使力 |
|
|
關鍵字: |
作者/劉清虔
(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崁頂教會傳道師。)
|
|
|
|
讀畢怡道學弟之文「長青團契與長老教會」,心中有無限的感慨。我念政大時,不是只參加長青團契,但作為一個曾經參加過長青的人(也許並不為正統長青人認同),現在又正好是教會中「握有權力的、粗暴的在上位者」,對於他所提出的結構性問題,願意提出一些淺見。
我高一時,開始在教會教「國中聖經班」;大學後,在教會當青少年輔導。到如今,三十出頭,我有許多的青少年經驗與大專生經驗。怡道文中所提出,長青團契所接受的學生,過往的信仰造就缺如的情況,每個團契皆然。但是,這也許不盡然是牧者的問題,如果是,這事反而好辦了。到了鄉村牧會,才知道國、高中生,甚至高職生「補習」的慘況較之都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他們必須補得更厲害,才「跟得上都市的」;他們身上背負的,是低學歷家長對子女的高學歷期待。
教會預備了好的教材、有好的老師,但是,禮拜六晚上與禮拜天早晨則是孩子補習的大好時光。就在家長的歉聲連連下,只好接受如是光景。這是別人的孩子,我不敢亂出主意,只能強調信仰造就的重要;不敢命令他們不讓孩子補習,只能靜待家長的自覺。我想,考得上大學、入得了長青的人,就是這樣的結構下的產物。我曾經怒吼:「你已經為孩子關了教會之門、關了團契之門,你是不是也想把孩子的天國之門也關上?」請原諒我這麼說:如果他們出了什麼狀況,教會的牧者也許有錯,他們的父母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教會的結構也許有錯,社會的結構更是無法規避的。
牧師是不是真的是握有權力的教會上層的老大心態,只看有錢的奉獻者,不看青少年呢?其實,也倒不盡然。在此,牧者與教會必須再做個區分。我們這種少年傳道,通常一派就是鄉村「老人很多、青年很少」的教會,人有一種「同儕取向」,也就是說,老牧師會較關照老人、少年牧師會較關照少年人。要老牧師做青年工作、或少年牧師做松年工作,是同樣「無力」的。那些青少年很多的「大間教會」又哪裡肯聘任年輕卻經驗不足的少年牧師呢?他們的最愛是:四十五歲左右,有十年牧會經驗者。如果,大教會牧師都已經「有歲」了,我們又何能期待他們用多少心在青少年身上呢?這樣的要求就好比要您這位熱血青年多關心松年團契,是一樣的。
再則,牧會所看的是「全面性」的問題,孰輕孰重自在牧者心中,但若要他施力,定在他能使力的範圍內,不是嗎?這是人的「心理與生理」的結構的問題。誰能想像如果大專工作者都超過五十歲,那會是何等光景?對這些新新人類,他們照樣使不上力。這些工作者在年紀漸長時都會離開,原因也多在此。牧者是恨不得人人不分老少都來敬拜上帝的,不會有人故意要遺棄這些青少年。
因此,我也願意對「長老教會與長青團契」之間的問題,提出幾項建議:
一、既然長青團契所接收的都是些很會讀書、信仰模糊的人,就應該更用力在信仰的栽培與建立上。要一群沒有信仰的人批判信仰、反省信仰,是不太適宜的。既然,他們青少年時期有了信仰空窗期,現在念大學了,建立信仰當在此時。現在,學生中心所做的,繼續做就是了。雖無力,使了力就會有力。 二、長青人若深深體悟這樣的問題,可否願畢業後在地方教會補足牧者的缺欠?用更多心在培養下一代青少年的事上?把在長青習得的一切,將鄉土與信仰的意識漸次澆灌下去,替牧師補上青少年造就上的不足,應該很快就會看見結果。 三、我真心鼓勵怡道及其他有意識的長青人,畢業後投身神學院,既然認為現在的牧者做得不夠好,我們自己下海來做。我少年時也很會批判教會的問題,而且已經出版了一本批判長老教會以及一本批判國語教會的書,但如今,我自己做牧者,企圖實現心中的理想。因為有愛、有關切,才會有批判,批判之後應該是更深的委身。
今日的長青人不認同長老教會,要怎麼辦?體制的改革是不可能的,要不了解長青的牧者來做,是更不可能的。這應該是長青人的功課,那些老長青、如今已在教會任長執的老長青,他們最清楚一切的癥結所在,由他們來解開這個結是最恰當的。最後,我仍要說,雖然無力,但總要在無力中使力,不是嗎?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沒有「沒有用」的學問 (第 78 期)
|
.在新時代中覺醒 (第 49 期)
|
.浸身於有意義的工作 (第 48 期)
|
.在無力中使力 (第 47 期)
|
.偷窺述評 (第 46 期)
|
.世紀末導言 (第 43 期)
|
.情色 VS. 色情 (第 40 期)
|
.一個台灣人眼中的「九七」 (第 39 期)
|
.教會的流行名詞 (第 37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