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63期 長老教會講華語嘛會通——長老教會增設華語禮拜之探析 |
|
|
感情.婚姻 |
分手情懷 |
|
|
關鍵字: |
作者/林繼偉
(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輔導中心主任
)
|
|
|
|
依舊是二月雨景,情人節的消息在一盒巧克力中傳遞,入冬以來最低溫,不減戀人暖暖的愛情。但寒天猶有斷腸人,愛到深處盡是怨尤。「書太厚了,本不該掀開扉頁;沙灘太長,本不該走出足印的。」詩人含蓄的言語,描繪分手情懷裡的追悔嘆息。當分手僅是賦別,鄭愁予所寫「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即是真切的體會。然而對多數人而言,所謂分手常是「失戀」的同義詞,縱使千萬不願,「哎!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形成了。」失戀者的心事難以道盡,日裡的感觸夜裡又起。失戀的人常覺孤獨,因為他獨自品嚐苦楚,而滿腔的傷懷又與誰人說?
自我的破裂 在期待失戀的朋友很快恢復之前,我們也許該以更多的同理心來看看失戀者究竟經歷了什麼。戀愛是一個過程,她使分離的兩個個體逐漸合而為一。從外表觀察:同一款式的「情人裝」、一個模子似的「夫妻臉」、一杯飲料兩支吸管、待人接物常是「一個鼻孔出氣」、生活作息經常同進同出;從內在分析:好惡逐漸趨同、性格兼容並蓄,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失戀的最初經歷,就現象學的層面來看,實際上是經歷「自我的破裂」,失戀者感到自己不再完整,心慌意亂是普遍的情緒,因為那早先合而為一的「個體」,已隨分手而解離。當失戀者不由自主回到兩人昔日同遊的場景,他是在找尋那失去的一半。療傷需要時日,恢復完整的感覺尤其不能速成。青年朋友不要忘了在愛情裡仍然保有自我,給彼此適當的空間,老友更不可離棄。一旦分手,可以嘗試少量的單獨行動,好比看一場電影、一個人逛街,也不妨重新回到老友裡,漸漸的那原來的我終會失而復得。 伴隨「自我的破裂」而來的,無疑是受傷的感覺。在理想的愛情裡,有不假思索的信任和免押免保的安全感,而分手常猝然傷害那顆單純的心。的確,全然的愛是「凡事相信」(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兩性交往卻須以愛上帝的心來引導情愛,唯有上帝能以「不變的愛來愛你」,對上帝的信靠、交託與沐浴主恩是治療受創心靈的良藥。
自我的否定 失戀的人面對受傷的情緒,若是向外發洩,可能導致種種非理性的報復行為,大多數人卻是將矛頭指向自己,這是一個心理學上矛盾的自我防衛機轉。透過自我攻擊,暫時消弭了對昔日情人種種負面情緒,同時也合理化整個分手事件。但他付出的代價卻是自我價值感的失落。失戀者悔恨交織,責備自己千萬個不是,「都怪我太堅持己見」,「我沒辦法給她更多經濟的保障」,「要是我肯聽他的話換工作就好了」,「我配不上她,她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幾番這樣的自我否定,失戀的人消沉低落,為伊消得人憔悴,憔悴的豈只是容顏?急切的墜入下一個情網,雖然能使彷彿趴在地上的自我重新抬頭挺胸,這樣的自信卻是依附在無定的關係裡。 寫到這裡,詩歌「有一恩手」迴旋在耳際:「雖然我常不受注意,在天地中真渺小,神在天上看顧著我,雖然我看不見他,有一恩手帶領我。」是的,無論何時,有一恩手帶領我,我是按著上帝的形象造的,在主愛裡,我有完全的自信心。分手後的調適是一個過程,青年朋友們,你能接納自己自卑的情緒,且憑信心等候自我肯定的悄然恢復嗎?你能在此刻確立一個原則:愛情是一個互動關係,分手不必片面罪疚自己嗎?
以祝福代替惆悵 興沖沖修習戀愛學分的學子,應不曾想像分手或許是課程結束的一種方式。於是先前的專注突然失去對象,他愛戀的心飄飄盪盪;永恆的期待成為一個絕大的懷疑,他不禁要藉一遍一遍的回想來肯定些什麼。戀愛中的人或許竭盡所能去耕耘一段美好的情感,但少有人懂得預備分手的可能。傳道書三章5-6節說:「親熱有時,冷淡有時;尋找有時,遺失有時。」這是人生誠實的寫照,也可以當作給初戀男女的忠告。這看似虛空的言語卻傳達積極的信息。世人在其中受歷練,各按其時成為美好。青年朋友仍要孕愛情於一個信心,盼望她終能開花結果,卻知道失落有時,因而倍加珍惜共有的時光,各按其時,上帝所預備的伴侶必要成就。 分手帶來關係的改變,更改變了自己。分手情懷也許一時剪不斷、理還亂。那麼,且讓某些答案自己揭開吧!不必強解,也毋須壓抑。在時間的長河裡,回首前程,昨日戀情依稀是一齣戲劇、一個故事。憶當時身歷其境,欣賞自己的認真執著,卻沒有太多怨尤。雖不能雲淡風清,但陰霾早已遠颺。過盡千帆,看見自己瀟灑的成長,祝福代替了惆悵。好聚好散,是平凡的好話。 乍寒還暖的一天,願陽光照進失戀人的家。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分手情懷 (第 63 期)
|
.分手情懷 (第 63 期)
|
.校園愛情故事多 (第 58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