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83期 走過九二一的傷痛? |
|
|
特稿 |
非武裝防衛台灣 |
|
|
關鍵字: |
作者/林哲夫
(台安會無給職秘書長,曾任不分區僑選立委)
|
|
|
|
正當中國加強軍種聯合作戰演習,而更加威脅到台灣的國家及人類安全(Human Security)時,在野諸黨不但無誠意為顧全台灣國家與人民的安全,認真審查國防預算,反而製造認同混淆,妨礙國防策略的健全落實的不幸現象。然而,民主與和平不是便宜的,僅以此文與大家分享:
波海三國的獨立 談到「非武裝防衛台灣」,波羅地海三小國是很好的事例。在波海三國的歷史中,俄羅斯沙皇長期佔領這片土地,直到1918年,三國宣告獨立,並取得國際上的承認。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外相祕密協議,將立陶宛劃歸德國,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屬於蘇聯,企圖私下瓜分三國。數月後,因爆發二次大戰,納粹德軍攻打並佔領波蘭,因此蘇聯向德國提出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德國同意將立陶宛暗中讓給蘇聯,但當時國際上大多不認可蘇聯對三國的主權。一年多後,德、蘇交惡,波海三國成為德、蘇拉鋸戰的戰場;當德軍攻蘇時,三國助德抗蘇,然而,1943年當德軍自莫斯科敗退時,三國再度淪陷,成為蘇聯的階下囚。
三國中,立陶宛人口最多(二百多萬),1944年開始組織武裝游擊隊對抗蘇聯軍隊,1957年才棄械投降。八○年代,年輕一代改變一百多年來抗俄及抗蘇的武裝方式,以新的策略追求獨立。因此,信仰自由(立陶宛原是天主教國家)、土地權(被迫讓給許多外來的蘇聯移民)、語言權、波海污染問題等,都成為當地從事啟蒙、教育、組織和抗爭的議題,並開始在三國串聯,成為命運共同體。
1989年8月23日,德蘇祕密協定五十週年時,三國人民決定動員兩百萬人(當時三國共有五百多萬的人口),從愛沙尼亞首都Tallinn 的音樂廣場,通過拉脫維亞首都Riga的獨立紀念碑,再延伸至立陶宛首都Vilnius的Gedeminas廣場,以手牽手形成人鏈,綿延六百多公里,來擴大組織抗議蘇聯、要求獨立,最後蘇聯默許在三國舉行公投。公投結果,僅立陶宛一國,即有87﹪公投票支持獨立,其中住在當地的俄羅斯、波蘭等人,也多數贊成。
爾後,蘇聯和三國政情對立緊張。1991年1月13日,蘇聯為要殺雞儆猴,策畫苦肉計,準備犧牲五千俄籍立陶宛住民,製造衝突和動亂,誣陷立國,並預先邀集國際媒體現場報導。當時立陶宛國防部長A. Butkevicius(1997年2月曾應邀來台訪問)預知此事,計謀拖延這五千祭品的到來,並號召該國三十萬青年男女共同來守護國會、公家機關等建築物。當晚,氣溫降至攝氏-25℃,年輕群眾肩並肩,來回移動取暖,而製造了肢體衝突的假象,事先布署好的蘇聯軍隊未知祭品的延遲,時間一到,以為蠕動的群眾即是暴動者,因此立即開槍掃射,當場死傷十四名。在場的國際媒體,即將蘇軍無故施虐屠殺的暴舉,公諸於世。
事發後,國際輿情譁然,美、英、法、德等國元首直電戈巴契夫,譴責他傷害非武裝人民。1991年3月,除原仍承認三國主權的英、美等國外,冰島首先承認三國的獨立,同年9月,三國同時加入聯合國。
缺乏認同的台灣內部 台灣位於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中央,是國際上的海空運要道,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又因是島國,雖然土地資源少,但擁有龐大的海洋資源,卻因為戒嚴令的長期實施,台灣人民沒有機會去欣賞、親近海洋,還糟蹋、污染了她。另外,由於日治殖民及國民黨獨裁威權奴化下,大部分都具有原住民族與漢越族混合血統的台灣人,內聚力式微,缺乏自我認同。因此,台灣社會的民主化較難成熟、落實,也較難建造法治的傳統。
民主化前,數十年的執政當局,不容許我們認識真正的台灣歷史,包括台灣在國際上的法定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法、美、蘇暫時接管德國,但德國人仍是主體,且擁有其主權;1945年日本戰敗,1951年舊金山和約,日本宣布放棄對福爾摩沙與澎湖群島的權利、名分及要求,而由自中國敗退的國民黨暫時代替聯軍接管。五○年代起,來台後的國民黨禁止人民使用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取的「福爾摩沙」名稱,改沿用大清帝國時代「台灣」的稱呼,更將在國際法上仍持有日本國籍的台灣人變為「中華民國」國民。這種擅改台灣人的國籍,違法侵佔台灣主權的統治者,怎能培養出守法的民主公民呢?未來,台灣社會若能落實民主和基本人權,將是繼「經濟奇蹟」後真正成為體驗「政治奇蹟」的國家。
蠻橫的中國威脅 除了台灣內部的問題外,誰是威脅我們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的罪魁禍首呢?中國的國防預算,十多年來,在公開的部分,每年都增加10﹪以上,目前約是二百億美金,至於非公開的部分,應是此數目的二、三倍。他們積極從事軍事現代化及軍事事務革命,並作策略及軟體上的改造,努力研發電磁戰、資訊戰、不對稱戰及超限戰,以高科技的局部戰,先發制人,給予敵人致命的第一擊,以達速戰速決。又部署五百多枚的短、中程彈道飛彈,瞄準著台灣的政經、國防要害。
中國已經擁有的高科技現代武器,包括:現代級驅逐艦、Kilo級潛艦及約五十艘較舊式的潛艦、蘇愷27及蘇愷30戰鬥機、反艦飛彈、短中長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等。他們可能犯台的模式有:不斷對台騷擾,封鎖台灣的港口並佈雷,以空包彈或實彈試射或直接威脅或攻擊,先攻打馬祖和金門等離台灣本島較遠、難以支援的外島。另外,他們也訓練多樣化的特種作戰部隊。
如何防衛自身的安全 綜觀台灣的內憂外患,我們自身是否有足夠的防衛能力?又由誰來防衛呢?傳統的國防是防止敵人未經同意,強行侵入和攻擊我們的領土、領海和領空。然而,目前敵人可伺機偷渡進入,加上許多不認同台灣的台灣住民的掩護,潛入產業及國防重地。台灣若無健全的國家安全法,甚至街道上插滿中國紅旗的車,政府也無法管制。已立法的國防法,包括國防法及國防組織法,其最大特徵是「全民國防」的理念,以軍人為首,負責較重大的國防職責,但是全民參與其中。此次立法還包括全民防衛法、全國總動員法、民防法,並明文規定為了備戰,平時各級地方政府應該推廣國民的國防教育等條文。
針對全民國防的落實,武裝與非武裝國防均可有攻擊、嚇阻與防衛的功用,具互補性。在武裝國防上,我們要先改善戰略的思考、戰術的運用、各軍種的組訓與教育,以及台灣很弱的協同(聯合)作戰能力,還要加強資訊戰、軍事事務革命的研發和相關的部署。在非武裝國防上,須以全民性非暴力的策略、方法,適時、適事、適地、適策來抗拒外敵及非法篡權的統治,以嚇阻及擊敗其侵略的野心和企圖。非武裝防衛成本比較低,但是它和武裝防衛一樣,均須預先長期的研發、教育及訓練計畫。
至於擴大軍購案,雖然國家財政近來較困難,其他內需極大,站在確保台灣安全的立場,軍事採購仍是必須的。美國也一再提醒我們,假若不去注意兩岸軍力的對稱和平衡,將無法一直保持動態中的現狀。我們目前比較重要的軍備有:經國號(IDF)、F16及幻象2000-5攔截戰鬥機,諾克斯級、Perry級及拉法葉驅逐艦、潛艦與愛國者II型反飛彈系統。這樣的軍力與中國的攻擊性武器相較,在量及質上均已漸感吃力。因此,紀德級驅逐艦和柴油潛艦、愛國者III型反飛彈系統,成為政府當前努力考慮採購的目標。
結語 古諺所稱「好鐵不打釘,好漢不當兵」的封建觀念是錯誤的,因為民主國家是大家的,每個國民都有責任保衛其安全。台灣目前有陸軍二十多萬,海、空軍各約六萬,除了改造軍中文化,摒除過時、不認同台灣的「黃埔軍校精神」以外,台灣應加速民主的深化、公民社會的營造,讓台灣住民認同台灣,一旦戰爭不幸發生,大家才能認清敵我、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今日兩國的紛爭和衝突不是台灣造成的,我們沒有理由接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一國兩制」等主張。當我們對主權、國家安全無從選擇時,戰爭,應該是處理衝突最後的手段,是不得已的。雖然友邦的支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台灣具有正當的防衛能力與決心。因此,在攻防戰中,台灣全民更須以非武裝防衛策略及所需組訓來增加國防的戰略縱深,以及防衛民主的實質內涵,並以長久維續有公義的和平與民主的穩定作後盾。台灣的防衛是民主與極權之戰。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簡介-促成建造理想國家的社會轉型四套工具 (第 114 期)
|
.非武裝防衛台灣 (第 83 期)
|
.和平與其營造 (第 82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