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89期 幸福的感覺
字級調整:

交流站
一神信仰的謬誤?
關鍵字:
作者/林瑞隆 ()
二十世紀末人類社會進入後現代的紀元。「後現代」這個用語,自始就不太具有時間上的意義。它的重要意含反倒表現為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時代精神 (德文zeitgeist)。

  籠統地說,後現代精神的特色就是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明顯呈現多元中心的價值;也不再服膺集體主義 (totalitarianism),更沒有所謂的權威,政治上當然也要去除極權或威權。因此,社會上可能越來越呈現出尊重「他者」與民主的精神。這一切,都是從好的方面來看的結論。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這些而來的,當然也就是相對主義化,不相信有所謂的絕對價值,因此,只要有人堅持或相信,則一切都有價值,都可以接受。在實踐的層面上,則後現代的精神表現在挑戰、質疑、批判、和個人主義上。

  以後現代精神的標準來看真理大學王靜鈴教授刊登在《新使者》第86期的〈長老教會的神學困境〉這一篇文章,我們很清楚可以看到她挑戰、質疑、批判長老教會一神信仰的神學立論和陳述。不過,雖然在題目上顯示批判的範圍限定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神信仰的神學,實質上她所挑戰的對象涵蓋了所有建立在一神信仰基礎上的宗教,包括猶太教、基督宗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回教,以及其他形式的一神信仰。

  王教授的立論建立在一個主要的前提上,那就是一神信仰因為具有本質上的排他性,必然產生自我中心以及消滅異己的心態,最後也將因此導致自我毀滅的結局。如果王教授所論為真,則這確實是一個十分值得注意的警告。王教授認為長老會並沒有利用一神信仰的「超越」精神去克服自我中心的心態,反倒因為強調「團契」的精神,而造成信徒的「同質性」與「小眾的台灣基督徒文化圈」或「小圈圈」的封閉性格,也因此「逐漸成為和一般常民文化不相干的中產階級」。更由於如此,基督徒在他/她們自以為是上帝選民的同時,就被台灣社會「邊緣化」了。她甚至以類比的方法,說明這種團契性格實際上延續了華人社會家父長制的社會結構之精神。王教授的文章中,似乎只對一神信仰的「超越」概念持肯定態度,其餘大都是負面的。可惜她對「超越」的內涵及其實踐面,也幾乎沒有什麼討論。

  對一神信仰的指控是既嚴肅又嚴重的。一神信仰的合理性與否,當然是一個嚴肅的宗教及神學問題,值得,也應該好好進行論辯。這樣的一個嚴肅問題,當然不能僅限於一神信仰的討論而已;若一神信仰不合理,那麼是否多神信仰才合理?或是無神的信仰才合理?或是…?這些問題都必須一併討論才能清楚。此外,如果一神信仰有問題或錯誤,則我們應該修正或甚至放棄一神信仰,趕快選擇正確或沒有問題的信仰。要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放棄一神的信仰,這確實是一個高度嚴重的問題,絕對不能等閒視之。討論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僅僅知道這些人現在的一神信仰是什麼,更應該好好了解歷史上一神信仰產生的原因,以及能夠在人類歷史中繼續發展直到今天的原因又是什麼。不過,若一神信仰確實有問題或錯誤,則當然應該好好說服大家儘早放棄或改信。

  一神信仰具有排他性,這是邏輯上可以理解的必然。但具有排他性的一神信仰一定導致自我中心的性格,則是相當可以質疑的推論。一般所謂的「正信」宗教,通常都具有或隱或顯以及或多或少的排他性格,因為信徒既然有了對自己信仰的堅信,實際上很難再接受其他似乎牴觸的信仰說法。就拿不論鬼神的原始佛教信仰為例,若尊崇釋迦摩尼為絕對、徹底、或最偉大之「覺者」(「佛」的原義),或認定「空」才是世界的實在,「涅盤」才是人生的終極,則當然就無法接受別的宗教信仰的觀點,只是佛教徒可能對不一樣的信仰或採取尊重、或不予理會、或保持沉默暗自認定別人錯了的態度罷了。這些尊重、不予理會、保持沉默的態度,當然也可以在任何宗教的嚴肅、認真之信徒身上發現。因此,宗教理論上的排他性,不必然和生活實踐上的排他態度有絕對的關係。換言之,一神信仰的信徒不必然仇視或排斥他信仰的信徒;反過來說,非一神信仰的信徒也不一定就在宗教上心胸開闊,在生活實踐上有著寬廣的愛心。因此,王教授的推論未免過度簡化與不符實際的情形。

  長老教會的宣教策略與方法,當然必須時時根據社會情況的轉變提出來檢討和謀求改進,期使宣教事工能夠產生更大的果效,「福音」能夠傳揚更廣,「上帝國」能夠更擴大。然而,為了達成這些目標,連最根本的一神信仰基礎都必須放棄,則這就必須嚴謹而深入地好好討論了。
同作者相關文章:
「唯獨聖經」的信仰傳統,落實了嗎? (第 122 期)
加爾文的聖靈論──無所不在的聖靈 (第 113 期)
從加爾文神學看「萬民皆祭司」 (第 111 期)
主日禮拜一定要在「主日」舉行嗎? (第 93 期)
一神信仰的謬誤? (第 89 期)
沒有受洗的人可以領受聖餐嗎? (第 87 期)
我看「成功神學」 (第 81 期)
愛情路上 (第 63 期)
論童女生子 (第 55 期)
談平信徒的神學教育 (第 54 期)
信仰及靈命需要教育嗎? (第 46 期)
世紀末台灣宗教現象的省思 (第 43 期)
基督徒可以拿香嗎? (第 3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9 期 幸福的感覺 (71-7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9期  2005年  8月 幸福的感覺 89
本期主題:幸福的感覺
發行日期:2005/8/10
編者的話
目錄s/
妳/你真的幸福嗎?
幸福,一種靈性生活
生活在布農——我的幸福體驗
幸福是一連串生命的奇蹟
他們的幸福
尋覓最幸福的感覺
從媒體中走找「幸福」
幸福,天國在心中
教會能提供什麼樣的幸福?
彭靜淑教師與女宣道會
以禱告為本的社區宣教
美夢成真
自然就是美?自信才是美!
生之慾——從Too Young到Life is so Short
從教宗選舉看教會權威
比翼雙飛在基督裡
伊甸在何方?
奉獻——通往上帝祝福的道路
校牧所扮演的角色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一神信仰的謬誤?
從霧社事件引發信仰反省一、二件
大專事工的理念與展望
對大專神學研究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