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21期 公民記者力量大
字級調整:

特稿
希望的遊行——在該撒威旗下跟隨耶穌
耶穌走在我們的前頭,跳著希望音樂的舞,在該撒的威旗下,他引導我們,一起走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關鍵字:民主  公義  信仰  政權  公民運動 
作者/劉博思 (Dr. Bruce McLeod,加拿大聯合教會牧師,前任議長)
翻譯/羅光喜 (台南神學院舊約神學副教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曾啟發了我們

1947年的二二八及其後的可怕事件,沈重地壓在上帝與我們的心上。六十年來,你們的教會,就像東德、立陶宛、巴勒斯坦、與其他地區的教會一般,已點燃那照亮著我們所有人的希望。我們謝謝你們的堅信,這樣的信有如南非的屠圖主教所說,「人若要用你們來擦他們的腳,他們就有麻煩。因上帝絕不能容忍。」

我們也要謝謝你們1971年所發出勇敢抗惡法的聲音,《國是聲明》中說:「人權既是上帝所賜予,人民自有權利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我們也感謝你們有彭明敏教授、高俊明牧師、呂秀蓮女士、劉峰松先生,以及其他許多人的勇敢見證。他們裡面的上帝形象清楚照耀,在嚴酷的壓力下,在該撒的威旗下,他們為著人類尊嚴、民主、以及上帝對這世界不可磨滅的愛,堅強挺立。

我們家鄉教會,多倫多布盧街教會,與許多其他加拿大教會一樣,以街名來命名。10月17日,秋詩(Joyce Kelly牧師)與我會訪問義光教會。以公義之光為耶穌教會的名字真棒!耶穌來就是要帶「福音給貧窮的人,叫被擄的得釋放」(路4)。我們認為,這比以街名來做教會名要好多了!先知以賽亞就聽到上帝給了祂的百姓一個名字,這名字不是唱詩者,不是一般維修者,不,這都不是;你的名字是「補破口的,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賽58:12):公義之光長老教會。

就像耶利米藉著在被拋棄的亞拿突城中買一塊田,來插旗、表示對上帝主宰未來的信心,你們也在1980年二二八,林義雄律師家慘遭滅門的謀殺事件後,買下他的家來做教會。你們的行為是對該撒的世界發出挑戰性的宣告,如馬丁路德金恩說的:「被壓碎在地上的真理將會再次站起來。」「光照在黑暗中,黑暗無法趕走它。」

對處境輕鬆的教會,對有時失落希望的洞見、太快妥協的教會,你們的見證乃是啟發、一門課、以及責備。謝謝你們堅定與有勇氣的支持,讓這裡所有的人,不論新來的、以前來的、以及原住民,能在人權與民主上和平成長。謝謝你們獻身於上帝非暴力的方式,也謝謝你們提昇通過普世教協的城鄉事工(URM)與其他方案來鼓勵對非暴力的加持工作與社會改變。

※台灣爭取自由的崎嶇之路

我第一次與一小群西方媒體記者訪問這「美麗島」是在1966年,當時戒嚴法牢牢地控制這裡。蔣介石的笑臉,從每條街的廣告看板上朦朧浮現,整個台灣社會像是沉睡著。我們沒有覺察到,我們所遇到的都是新住民(大陸人、外省人)。直到你們的教會聯絡上我,並鼓勵我在晚上去見有名的政治學教授彭明敏。

如你們所記得的,彭教授與國立台灣大學的兩位同事一起寫了《台灣人自救宣言》,因而被軟禁在家。這個宣言其實只是建議要制定一個讓台灣所有人民能有尊嚴有民主的憲法而已。我知道了,並非所有的台灣人都以笑臉回應那看板上的領袖。回家後,我把所觀察的寫了出來,之後,我接到了兩通電話—一是蔣介石的大使,他忠告我不要再寫這種東西了—另一是兩位學生與一位教授,他們打電話來謝謝我對此事的關心。

感謝我關心此事的人,是黃義明、蔡明憲與林哲夫。從那時起,他們就成了我不配得與信實的朋友。並且我們很感謝上帝,雖然黃教授2008年在加拿大過世了,蔡明憲與林哲夫在這禮拜卻能和我們在一起。你知道,他們繼續獻身於上帝對這塊土地的旨意,已經成了這裡民主和平茁壯的工具。

我的新朋友們介紹我到多倫多的一個台灣人小教會。那裡的許多會友,都被列入黑名單而被禁止回家。雖有這樣的距離,他們仍盡力地為該撒統治下的一處之和平民主成長來祈禱與努力。他們教導我,及整個加拿大聯合教會好多好多關於基督教的信仰。他們也教導我們,即使是脆弱的自由之花,仍能穩定成長,按季節開放。

1990年我們教會的通常年會,有500成員簽了一份請願書,差派我回到這裡。這請願書呼喚著要釋放在1989年被逮捕的台裔加拿大人羅益世先生,他因為支持民主,而被「該撒」判刑關監十年。兩年後,我與三位加拿大議員來此觀察你們第一次的全國性自由選舉,而前是做犯人的人,如今被選上公職。通過上帝奇妙的恩典,你們自己以聖經為基礎的抵抗,以及正面對尋求一個更公義社會秩序的獻身,民主已然可見,卻沒有革命的暴力。

※遊行穿越該撒的國土

馬可福音告訴我們,耶穌經常走在前面穿越該撒的土地;這定義了我們也形塑了我們當是什麼人,藉由牽引我們來跟隨他的道,我們成為基督徒,成為教會。

耶穌走近彼得與安德烈,雅各和約翰再船上正與他們的父親們忙著。耶穌沒有時間停留來說服,甚至沒有時間解釋他要去哪裡。在他繼續向前走他的路時,只有「跟隨」這個字懸在空氣中(可1:19之後)。最後,在墳墓中,一個年輕人問婦女們說:「你們在找尋耶穌嗎?」(可16:1-8)「他已經先你們而行,你們要在加利利見他。」你們所有的人都一定動起來,如果你們要到耶穌那裡的話。遊行的隊伍已經離開了。

讓我告訴你們一個多年以前在多倫多的受難日遊行。有一兩百人從附近的天主教與基督教會來,扛著一支大木頭十字架,沿著一條繁忙的街道走。我們紀念也標註那些在該撒世界中的國家,在那裡上帝的心意似乎被破壞與侵犯,在那裡上帝的靈正受著苦,也在今天向著得生命奮鬥著。

每個教會做了一支旗子,在我們停留的地方帶領著簡單的儀式。這是一個希望的遊行。旗海飄揚穿越假日的群眾。人們從店裡的窗戶,從人行道上的桌邊看著我們。有些人站起來,跟隨了我們。但不是每一個人。我記得,當我們扛著沈重十架擠來擠去時,意外地掃到一名櫥窗逛街者。「耶穌!」他咒罵著,生氣地走開。

耶穌常常衝撞到人,當他的希望遊行隊伍,壓過一種廣告看板亮出該撒微笑的世界;在這種世界中,電視銀幕會告訴我們要買什麼,要害怕誰;並且它也會用炸彈、坦克、和銀行存款來應許你的安全。

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耶穌總是一路走在該撒殘忍佔領的旗下。要了解耶穌的生平與事工絕不能離開其周圍的壓迫,想要了解金恩博士的生平與事工也不能離開其奴役與種族隔離的境況,因為那境況乃是他生命與見證興起之處。

耶穌穿越該撒土地的遊行,乃是漫長而需要耐心的一條路,就好像是從子宮在黑暗中出生、到光亮與生命的疼痛之路一般。從一開始,耶穌所衝撞的已不是一般櫥窗逛街者。耶穌的希望遊行一次又一次地牴觸了另一個方向相反的遊行,就是改撒暴力壓迫與貪心的遊行,這種壓迫貪心污染了我們的水,謀殺了我們的孩子,踐踏了我們的尊嚴與不可磨滅記號的上帝形象。

該撒的遊行總是會在那裡,就是在上帝希望的遊行之後或旁邊。我們深信大地因上帝的愛而被造,不信世界是在暴力中誕生。然而,幾曾何時,該撒的戰鼓與旗子,吹著「暴力優先」、具吸引性的號角,已遊行了好幾個世紀,並且仍然宰制著諸多當代的世界生活。

※帶著希望的行進隊伍

但在上帝的世界裡有更大膽、更優越的遊行隊伍。啟動這個遊行的不是教會,但教會能幫助我們聽到它迷人的音樂,讓我們懂得舉起希望的旗幟來奔走這條路。甚至耶穌也不指揮這個遊行,雖然他正化身成遊行中長長的音樂,並且邀請我們快快依著祂所給的韻律動起來,因為我們只有很短的時間可用。

我們走進去的那個受難日下午的遊行,在我們到達前,就已經在進行了。遊行開始變成好像一首美洲新詩(Carolyn McDade所作)說的:「遠在夜晚來臨前(Long before the night)」。「遠在在上帝的名字還沒有人說起之前」--遠在教會、清真寺、猶太會堂、聖殿出現前,遠在地球上還沒出現任何東西之前,遠在我們流利地稱「系統」神學之前,遠在我們的禮拜儀式與經課表,我們的正確會議記錄與決議出現之前,「這古老的愛,疼痛的愛出生了」,並且把它不可拔除的目的,放在正浮現的各洲大陸、不息的海、和最後出現的自由動來動去的受造萬物之週圍的時候,上帝的形象正光照在他們的心中。

耶穌的希望之遊行不是從多倫多開始的,甚至也不是從巴勒斯坦開始的。它是從上帝的心中流出來的。它的路徑與該撒暴力、逼迫與貪婪的路徑是交錯與牴觸的。基督徒在被稱為是基督徒之前,就是遊行者,「道」的跟隨者」(徒19:9)。他們告訴新的歸信者「主的道路」。在以弗所激起「關於道的不小騷動」(徒19:23)。他們進了該撒的路。當他們在街道上擠來擠去的時候,人們說,「耶穌!」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那些跟隨他的人的身分認證,不是根據他們所說的,而是根據他們所做的。不是根據他們說他們相信什麼,而是根據他們如何生活—根據他們的生活方式,根據他們就在此處時所選擇去跟隨的是什麼樣的遊行。

就像耶穌的第一批朋友,我們常落在他的遊行的後面,握著好像有道理的學問,看看在我們所處之處是否不能再多停留一會,在漁船上問著我們的父親(可1:20),我們能去嗎。但耶穌在前頭行。似乎他並沒有時間等。

有時我們完全看不到他。我們以為他已經消失了。但婦女傳著福音。她們說,耶穌沒死。「他在你們之先往加利利的路去了」(可16:7)--加利利,是羅馬在中東市場文化、語言、貿易的交叉路。你們一定會在那裡撞見他。或者,也許當你們以繁忙市街之名在為教會取名,或是鼻子緊貼著該撒閃閃發光的商店櫥窗時,他會撞見你。

因為該撒的鐵腕,總是會伸到我們這裡來牢牢地抓住我們。他會用經濟成長來誘惑我們,控制我們買什麼與到哪買。他會弄髒我們的空氣與水,剝光<

同作者相關文章:
希望的遊行——在該撒威旗下跟隨耶穌 (第 121 期)
上帝國防、基督軍略 (第 188 期)
武漢肺炎疫情下教會禮拜的因應之道 (第 173 期)
強化中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制的立場與理想發展 (第 148 期)
創世記一解:上帝的新文化、新人性、與新國家運動 (第 139 期)
但以理成功在哪裡? (第 134 期)
尊母語反帝國的神:後殖民神學眼中的巴別塔事件 (第 125 期)
希望的遊行——在該撒威旗下跟隨耶穌 (第 121 期)
孕育中的台灣建國神學 (第 116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一個未完成的使命 (第 101 期)
耶和華是戰神嗎? (第 97 期)
《聖經》的記載會有錯誤嗎?——從紅海的水分開說起 (第 94 期)
信仰與語言 (第 8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1 期 公民記者力量大 (50-5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1期  2010年  12月 公民記者力量大 121
本期主題:公民記者力量大
發行日期:2010/12/10
作為公民媒體的《新使者》
目錄s/
漫談新聞自由與自律
政媒聯手下的公共事務無能症
誰在寫歷史的初稿?──新聞業危機聲中的全球公民媒體
公民記者力量大
網路獨立媒體游擊青春記
在曠野發聲──以基督教小眾媒體介入公民運動
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簡介
「擁有寶貝的瓦器」——懷念可敬的胡文池牧師
風雨中的一顆星--阿瘦皮鞋羅水木的受洗之路
「黃金傳說」之沒有超市的一星期
希望的遊行——在該撒威旗下跟隨耶穌
遇見青少年──一群正在學習如何駕馭能量的新手
公民記者kap網路福音
累、淚、捩——我看電影《父後七日》
2010TSCM營會感想
《新使者》二十年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