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58期 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字級調整:

厝邊頭尾
教會送餐服務——武塔教會對社區獨居老人的關懷
關鍵字:
作者/黃志堅 (現為宜蘭南澳武塔原住民長老教會傳道)
※ 前言
  政府為了配合世界性的經濟發展,貫徹國內各地現代化的經濟取向,在五○、六○年代發展低技術、勞力密集的產業,以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取代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而原住民的部落在「山地保留地開發條例」的限制下,造成居住地的人民生活所得遠低於城市,進而致使大量的原住民年輕人流向大都市。
  
  年輕力壯的原住民湧向城市,其基本上原是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受到台灣現代化經濟快速的發展衝擊而不知如何應變及適應。在大量勞力流向城市之下,鄉村中只剩下老人及小孩。家庭原是一個自給自足,具有生養教育、生產勞動、安全保障、傷病照顧、娛樂休閒、綿延生命、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的功能1,但在社會環境的衝擊下,家庭的功能被破壞、瓦解。接著年輕人移居都市,單親家庭及小家庭紛紛建立,家庭權力的核心由父母轉向子女,父母和子女同住的機會減少,於是獨居老人的問題也就日漸增多2。有鑑於此,教會開始關懷社區中獨居的老人,因為他們是弱勢中的弱勢,亟待大家的關心。

一、原始的動機

1.媒體的重視
  促成教會關懷獨居老人的問題,是1998年2月26日《聯合報》的刊載:夕陽、噴血、七十九歲老人被狗咬,老榮民的頭骨被啃得露出來,死亡十天沒有人知。我看了這樣的報導心裡非常難過,不禁想到在部落內的原住民老人的處境。若再不關心,可能下一個受害者就是原住民的獨居老人。

2.教會內獨居老人的處境
  在我所牧會的教會中,有一位約七十歲的獨居老人,她的貧若與疾病,也激發了我要關心獨居老人的工作。這位名叫韋再香的老婦人,沒有工作能力,還要抱病照顧全身癱瘓的獨生女,這種悲慘的生活,讓我在牧會工作上有很深的反省,開始想,教會能為這些獨居老人做什麼?

二、關懷的目的
  
1.透過教會對獨居老人送餐服務的事工,盼望教會和社區有一個很好的互動,讓社區認識教會不只是禮拜、禱告的教會,同時也是一個有愛心的教會3。
  
2.透過教會對獨居老人送餐的服務,成為一個宣教、傳福音的切入點,拉近與居民的關係;透過愛的付出,使家族的親友被這份主的愛感動而到教會來。
  
3.讓教會的弟兄姐妹,不僅聽耶穌愛我們的道理,也能將愛落實在這些獨居老人的身上。

三、執行上的困難
  
1.社會上與政策上對獨居老人的資格限定和原住民部落的獨居老人的定義不一樣,政府對獨居老人的定義,是必須六十五歲以上,沒有親友和孩子扶養,但這種條件若直接套用在原住民社區中會產生幾個問題:其一,山上的原住民從小就做苦力的工作,而過去山上醫療設備與體系不健全,原住民往往因為身體過度超勞,一般的壽命都不高,要符合條件受到照顧的不多。其二,部落的生活型態和都市的不同,原住民因受就業機會的限制,年輕及壯年者紛紛到都市工作,這些老人雖然有孩子,但孩子往往半年或一年才回家探望父母親,導致老父、老母須在家獨居半年或一年,餐餐沒有人照顧,如果再加上生病,後果就更可憐。我們期待將來有屬於原住民獨居老人的照顧方式。
  
2.在原住民教會中,要做社區工作非常的困難,除了沒有經費外,教會內的長執、會友們的觀念也必須突破。以我們教會當初推動獨居老人的事工來說,長執、會友們認為教會是神聖的地方,是禱告的殿,怎麼可以作獨居老人送餐的工作呢?他們認為這不是教會的工作,這應該由鄉公所及縣政府來承辦。
  
3.長執受經濟不景氣與生活困苦的壓力,每天必須外出工作,導致獨居老人送餐服務的事工全落在牧者的身上,但牧者牧會的壓力與工作量已經不勝負荷,若再加上送餐服務,牧者的身、心、靈必會枯竭。
  
4.獨居老人耐不住寂寞,時常會到左右鄰舍聊天,當送餐人員前往送便當時,老人若不在,有時候會把便當放在門口或交待給別人,而若沒有直接送到老人手中,老人會抱怨沒有拿到便當。
  
5.老人幾乎都有不同的病症,也有不同喜歡吃的食物,甚至有些東西吃了會過敏。當我們在準備食物時,不可能都依他們的心意與喜好去準備便當,只能按著營養的均衡,健康的煮食方法,來為這些老人準備中餐。
  
6.向內政部和原住民委員會申請經費補助,很複雜,也很麻煩,甚至今年申請到了,但下一年就不知道是否還有此補助款。建議教會最好成立基金會,固定提出計畫去申請,否則就會像我們武塔教會一樣,1999年做完後,因著921大地震的影響,到目前經費還不知道會不會撥下來,導致教會無法持續辦理,而獨居老人的親朋好友看到送餐服務間斷,也會罵教會或傳道人沒有愛心或欺騙他們。

7.星期天是主日禮拜,基督徒必須去作禮拜,但這會引發一個問題就是,獨居老人星期天的便當要不要做,直到目前為止,我們教會還沒有辦法克服。

四、服務心得
1.領人歸主,見證主愛
  本教會的送餐人員及廚師都是教會的弟兄姐妹擔任,當這些村民及獨居老人的親朋好友看見教會這樣關懷老人時,常會受到感動而願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進入教會。

2.落實耶穌的愛:教會成為光和鹽
  雅各書一章22節:「你們不要欺騙自己,以為只要聽道就夠了;相反地,你們必須行道。」在教會中,平常傳道人在講道,信徒在聽道,很少去行道。獨居老人送餐服務的事工,可以給教會與會友有落實耶穌愛的機會,使教會在社區成為光和鹽。

3.增加就業機會
  本教會的送餐服務人員總共有三位,這三位除了當初找不到工作、生活貧苦外,最大的問題是孩子都還很小,公婆年老沒人照顧,只好留下來照顧老人和小孩,所以即使有工作機會也因距離太遙遠,而無法去做。送餐服務工作每個月有一萬多元的收入,除了貼補家用外,也可以就近照顧家人,減少人才外流。

4.互動中彼此互相關懷的社區與家庭
  藉教會之會友的送餐服務,增進教會信徒及社區民眾的相互了解;若教會能持續的關懷社區中的老人,相信日子久了之後必會感動社區的居民,主動善待家中的老人,使社區與家庭成為愛的社區,不分彼此,互相照顧,最後建立起互助部落的生活型態。

5.建立老年人的自信心,找回人性尊嚴
  小孩、年輕人、老年人都是人,我們應該平等看待,一視同仁。我們要了解老人是人類成長的一個過程及經驗。過去農業社會家庭的權力中心在父親的手中,一旦父親年老體弱多病了,孩子就從父親那裡承接了家庭權力。當時年輕的生產者,年紀大之後就成為消費者,若這時不多加關懷這些年長者,他們很容易產生自卑、不安全感,自尊心受到傷害,甚至不想活下去。透過獨居老人的送餐服務,可使這些老人覺得教會在關心他們,也感到社會還有一些溫暖,老年生活被尊重。

※ 結論
  我們關心獨居老人,不是因為這是現代的熱門話題,而是以對生命的關注為出發點。老人年紀大了,並非就是「等死」,而是期待這些社區中的邊緣人能尊嚴地活在陽光下,不僅生活受到照顧,靈性也能繼續得到培養,生命更豐富。最後,以兩段聖經節互勉,期使我們對獨居老人的關懷:

  「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既然你們為我的跟從者中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為我做!」(馬太福音二十五:40)

  「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是誰,就算拿一杯冷水給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喝,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一定會得到獎賞。」(馬太福音十:42)

1.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七星中會教社部,〈原住民在都市生活中的危機與轉機〉,台灣神學院出版,1998年3月23日,頁14。

2.蔡中涵,《原住民現代社會適應》,教育廣播電台出版,1996年,頁884-885。

3.《聯合報》,第四版,1998年2月26日。
同作者相關文章:
教會送餐服務——武塔教會對社區獨居老人的關懷 (第 5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8 期 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37-3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8期  2000年  6月 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58
本期主題: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發行日期:2000/6/10
目錄s/
隨想s/
編者的話
從基督教精神看台灣教育之本質
由政治的觀點看台灣的教育
從社經的角度體檢台灣的教育
新世紀師資培育的思維
教改新願景首重教育財政改革
基督教宗教教育的角色與反省
「倚靠」上帝的牧師——王倚牧師略傳
淺談東瀛偶像流行風
「當噴禧年號筒」
教會送餐服務——武塔教會對社區獨居老人的關懷
談永生s
校園愛情故事多
教會「性教育」的發展程度知多少?
窗s/p
震不毀的阿嬤
處變不驚的孩子
也談「出走」
從大專事工談青年人出走問題
關於ASYG 2000
A TIME FOR GOD——給自己一個挑戰與順服的TIM體驗
我的團契生活
TCMA日月潭札記
何謂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