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58期 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字級調整:

老師開講
我的團契生活
關鍵字:
作者/葉慶章 (現為嘉義大學畜產系副教授)
  聯考前兩個禮拜,嘉義下了幾天的大雨。難得天氣放晴,只是心不在焉,唸不下書。問正在屋簷下梳頭的祖母:「阿嬤,阮阿母去搭落?阮阿爸呢?」阿嬤說:「恁老母去溪底撿互大水流走的冬瓜;恁老爸去三分半。」心裡想,洪水剛過,溪底的水一定未退,媽媽一個人在溪底撿被大水流走的冬瓜一定又累又危險。於是放下書本,去溪底幫媽媽撿冬瓜。冬瓜流了滿溪底,水深及胸。接近中午,我累在岸上休息,心裡想:「為什麼不讓水退了才撿?」正想的時候,突然發現水蓋過媽媽的頭,雖然又一次短暫的露出,就看不見她了。我奮不顧身的跳向媽媽沉沒的位置,踩不到水底,才知道我們是掉落在田邊的池塘裡。我被媽媽抓住,還一把抱住媽媽的大腿,依照浮體原理,媽媽的頭自然露出水面,我則是沉入水中。經過一段不算短時間的掙扎,最後我想放棄了,因為我無法再閉氣。

  迷濛的水色變得很親切。突然手掌觸到草根,「快到岸了!快到岸了!」內心無比的興奮,奮力的划了幾次水,就在生死關頭,我的手扳到了田埂。從那時起,也許是腦部缺氧以及驚嚇過度,我患了相當程度的失憶症,無法再唸書,也無法用話語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想法。不過,主仍然帶領我順利進入中興大學農學院,在那裡藉,著中興大學學生團契契友們的關懷療養我,重新塑造我。

  我生長在一個封閉的「窮鄉僻壤」,聯考前從未參加畢業旅行,去繁華的都市「薰陶」過,生活的範圍只是學校、家庭與教會。中學所唸的都是小鎮學校,而教堂離我家約一百公尺,那裡幾乎是我學習事奉與人際溝通的場所。鄉下淳樸保守的成長環境,使我在短時間裡無法適應大學的宿舍生活。其實,1966年的中興大學也是很有鄉下味道的,只是以前在家裡,我九點就睡覺,學校宿舍卻是十點關燈;而台北來的同學卻嫌關燈時間太早,於是有不少人就在宿舍的中走廊彈吉他、唱流行歌。這是我進入大學第一門必修的課程——適應環境。我並不喜歡這門課,可以說,是團契學長時常的安慰與鼓勵,以及學校規定大二不得住校,才勉強通過這樣的考驗。

  由於常常回嘉義及參加班上的活動,大一很少到團契聚會。直到參加團契舉辦的聖誕節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在異鄉過聖誕節,使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次,在霧峰省議會附近一個會友的空屋裡吃火鍋:第一次吃火鍋;第一次那樣輕鬆的禱告;第一次用國語唱那麼多聖詩;第一次與女孩子坐那麼近;第一次那麼晚回宿舍……。一切都那麼新鮮,不知是自己「鄉巴佬」,或真是「新鮮人」的幸福感,總覺得團契是溫馨與快樂的。那時候正流行王尚義的《野鴿子的黃昏》、尼采的《上帝之死》諸類「幽思」的作品,使我突然喜歡不著邊際的「胡思亂想」,也因此明白,原來「國文」也可以這麼生動有趣,如果早幾年接觸他們,也許大學聯考的國文就不會只拿三十九分。

  大二,與團契會長、副會長、顧問租同一棟房子,自然參與團契的事奉就比較多。因為會長本身喜愛音樂,團契幾乎全力投入籌辦「音樂會」,時常練唱至夜晚十點;雖然沒有人說累,「音樂崇拜」也舉辦得有聲有色,不過也「厚此薄彼」的失落許多。果然「音樂崇拜」後沒多久,會長因身體不適,辭去團契一切事奉。我知道會長的身體原本就不是很好,可是從那種「同居的氣氛」中,我感受空氣總是那麼凝重,似乎事情並不是那麼的單純。

  無從知道原因,也沒興趣去追問。我只有靜靜的跟代理會長去探訪契友,特別是對新生的關懷。還好,似乎只有會長一人不稱職,團契的每一位成員依然「繫連妙結,在主愛中同心」。後來我常思考,包括自己在內,為什麼我們服事主時會漸漸失去了力量?為什麼不少起先熱心服事的人,最後離開了教會?倒不是像保羅所說:「我所願意的,我偏不去做;我所恨惡的,我反而去做。」(羅馬書七:15)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們並不是真的在服事主,而是有不正當的企圖心;既不倚靠那「加添給我力量的」,我便「凡事不能」。

  剛當會長的那段時間,團契顧問、學長們最耽心的是我的國語發音不標準,其次是我不修邊幅的模樣。他們常到我住的地方教我「整肅儀容」,糾正我上次聚會講錯了的,或用錯了的國語,替我奠定了日後的「國語水準」,使我退伍後執教鞭時,不致於常鬧笑話。真謝謝他們!

  當會長的期間,聚會地點——台中忠孝路基督長老教會新蓋的宿舍開放給女生住宿;結果住宿許多靜宜大學的女生,她們希望也能就近參加中興團契的聚會活動。經過團契同工以及學長的討論決定,原則歡迎她們參加,但希望她們都能有自己團契的生活。

  又在青少年期,異性朋友的交往確實困擾著許多人,團契裡當然不免有這樣的困難。現在回想起來,果然是「人生如夢」。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從美夢醒來,總會有點「為什麼這只是夢」的惋惜;當惡夢醒來的時候,又會慶幸「好在這只是夢」。然而為什麼在夢裡的時候,我們無法覺悟到「這只是夢」?或是為什麼在執著的「喜、怒、哀、樂」裡,也無法覺悟到「這只是人生」?

  願上主施恩給每位「以心靈及誠實敬拜事奉」的年輕朋友。互勉之!
同作者相關文章:
我的團契生活 (第 5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8 期 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73-7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8期  2000年  6月 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58
本期主題: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發行日期:2000/6/10
目錄s/
隨想s/
編者的話
從基督教精神看台灣教育之本質
由政治的觀點看台灣的教育
從社經的角度體檢台灣的教育
新世紀師資培育的思維
教改新願景首重教育財政改革
基督教宗教教育的角色與反省
「倚靠」上帝的牧師——王倚牧師略傳
淺談東瀛偶像流行風
「當噴禧年號筒」
教會送餐服務——武塔教會對社區獨居老人的關懷
談永生s
校園愛情故事多
教會「性教育」的發展程度知多少?
窗s/p
震不毀的阿嬤
處變不驚的孩子
也談「出走」
從大專事工談青年人出走問題
關於ASYG 2000
A TIME FOR GOD——給自己一個挑戰與順服的TIM體驗
我的團契生活
TCMA日月潭札記
何謂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