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詩是基督教信仰文化的一環,基督徒生活的見證。正如陳琇玟老師在〈唱我所信〉一文中所言:「聖詩是基督徒群體共同的信仰告白,不僅是傳遞信仰真理、教義的重要媒介,吟唱聖詩更是基督徒表達生命價值觀與信仰內涵的方式。」藉由本期的主題,盼我們一起再次認識聖詩的美好,體認聖詩在信仰生活中的重要性。
台灣的教會曾經被稱為「唱歌的教會」,自146年前接觸福音以來,信徒以聖詩來造就信仰,先是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吟詩,如平埔族以自己熟悉的歌調來唱,後來逐漸學會歐洲音樂、使用風琴伴奏,到人人幾乎都會看五線譜,大多數教會都有鋼琴,信徒拿起聖詩就能自動分成四部合唱,這是值得驕傲的傳統。然而,現今教會音樂文化已有所改變,越來越多教會忽視有著深厚信仰傳統的聖詩。《新使者》102期(2007年10月)已有多篇文章討論當前教會內多元的音樂現象,這次的主題則集中在討論2009年問世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版《聖詩》,以及「聖詩」在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重要性。
陳琇玟老師的〈唱我所信〉,精要深刻地介紹了聖詩的意義。文中特別提到:「在患難中,憑信心同聲吟唱,聖詩成為信徒互相扶持勉勵、造就牧養的幫助,也成為人與人、與自己及與神對話的方式。」這種互相聆聽、尋求和諧的聖詩文化,特別值得提醒與提倡。王貞文牧師〈唱出時代之聲〉對新版《聖詩》在神學上的努力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透過這本新的聖詩,我們會學到更多對公義的熱情、對鄉土的關懷、對上帝臨在的多元性的體驗。讓這多元的歌聲幫助我們,在不同的族群中修補傷痛裂痕,打破全球化單調平板的咒詛、唱出改革宗精神裡對上帝話語的熱忱。」在教會實際使用上,則有一些難處待克服,如陳宇碩牧師就以自己經歷兩次聖詩改版的經驗,提出對新版《聖詩》的意見。另一方面,我們也介紹了新版《聖詩》的主編者駱維道牧師孜孜不倦繼續為聖詩的推廣教育工作著,編寫手冊、伴奏版,錄製示範教唱教材,期待各方給予更多的支持。聖詩「唱入心」,就會發揮力量。熱誠推廣聖詩的老人家分享「以聖經來靈修」的生命體會,青年寫下他們「吟聖詩最有fu」的經驗, 盼望讀者也能因此而接近聖詩、喜歡聖詩,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除了主題之外,本期有個特別企劃,邀請三所神學院的老師介紹校園之美,短短文章含深意,點出各神學院的精神傳承及自我期許。這是我們教會共同的歷史珍寶,也是未來希望所繫。另外,在社會議題上,有兩篇文章談「校園霸凌」現象,觀點不同一般,頗有?發性。「成長部落格」由淡江長青畢契、門諾醫院副院長周恬弘現身說法,「台灣教會人物檔案」介紹在日本發展的神學者和教育家周再賜,非常精采,不可錯過。
*名詞解釋:fu,港式英語,發音為few,為fell的簡化音,近年在台灣廣為流行的用語。「有fu」等於是feel good(感覺良好),或是「很有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