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38期 EQ |
|
|
大專世界 |
給大一新鮮人 |
|
|
關鍵字: |
作者/呂宗學
(中山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講師。)
|
|
|
|
在醫學院任教,有機會教到不同年級的學生。我常問六、七年級的同學,同一個問題,你在不同年級時的答案是否相同?一年級你對台灣社會問題的看法、對政治的觀點、對人生的態度、對自己個性的瞭解是否與現在相同?在大學期間,你換過多少次答案?
剛進入醫學院時,我心目中的好醫師就是視病猶親、待人親切、充滿笑容、醫術高明、不計酬勞又肯犧牲的醫師。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加入了學校刊物編輯,不停地採訪各種類型的好醫師、不停地讀書、不停地辯論。我的答案改變得非常快,也常常有極端的答案出現。不論任何答案,我都要求自己要以行動來實踐,否則所有答案都無意義。
願意去偏遠地區服務的醫師才是好醫師、不計較金錢的醫師才是好醫師、能解決病人痛苦的醫師才是好醫師、一切順應病人需要的醫師才是好醫師、有辦法改變病人不良觀念與行為的醫師才是好醫師、能賺大錢的醫師才是好醫師、有生活品質的醫師才是好醫師、有廣博知識的醫師才是好醫師、有專精技術的醫師才是好醫師、願意走冷門科的醫師才是好醫師、從事基礎研究的醫師才是好醫師、從事公共衛生防治的醫師才是好醫師、有教學熱誠的醫師才是好醫師、學術論文發表多的醫師才是好醫師、行政管理能力強的醫師才是好醫師、人際關係良好的醫師才是好醫師、熱心參與社會關懷的醫師才是好醫師、積極從事社會政治改革的醫師才是好醫師‥‥‥每一個都曾經是我的答案。有些答案彼此衝突;有些答案彼此互補;有些答案則指涉不同的面向;最重要的是:沒有標準答案!
在醫學院期間,長青團契給我很大的幫助。當時團契的輔導陳明賢牧師一直本著〝打破再建造〞的精神刺激我們成長,任何看法與論點他都會提出質疑與批判,他也從來不給我們答案,總是提醒我們要自己去找答案。
剛考進醫學院正是趾高氣昂的時候,對很多問題也有自以為是的答案,這是「見山是山」時期。後來被陳牧師不停地打破,許多抱持十幾二十年的堅固想法與絕對真理都受到無情的摧毀,這是「見山不是山」時期,也是非常痛苦與爭扎的時期。後來在研究所期間,經過幾本經典著作的薰陶與讀書會同好的激盪,對某些問題已漸漸進入「見山是山」的情境。這時候的答案有時候與大一時的答案一樣,但是背後的考慮層面與邏輯理念往往是大不相同的。
相信許多長青過來人都有如此的經驗,其實這是思想啟蒙的必經過程,也是永不停止的過程,願與大一新鮮人共勉之。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聽神研VS.做神研:參加神研班對我的影響 (第 73 期)
|
.大學生請認真參與社團活動 (第 66 期)
|
.各人自掃門前雪,還管他人屋上霜——談公共衛生的理念與信仰反省 (第 61 期)
|
.給大一新鮮人 (第 38 期)
|
.談B. B. Call的流行 (第 37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