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97期 戰火,未曾止息! |
|
|
文化.藝術 |
舞?詩篇般的人生-舞蹈家廖末喜的創作與信仰 |
|
|
關鍵字: |
作者/林谷靜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
|
|
|
從廖末喜老師舞動人生的不凡經驗,讓我們真實看到用生命敬拜上帝的美好。
在一個剛入秋的午後,伴隨著徐徐涼風吹來,我步入巷弄中幽靜的一處日式建築,望著教室裡孩子們舞動的身影,我彷彿看到當年幼小的廖末喜站在舞蹈教室外那雙熱切的眼睛,時空交錯、影像交疊,唯一不變的是廖老師對舞蹈藝術的熱忱與對上帝那永遠不變的愛。
一雙緞面的腳尖鞋開啟了學舞的那扇門 「我還沒有開始學舞前就一直在跳舞了!」這是廖老師回憶起她的舞蹈生涯時說出的第一句話。剛開始先被發掘的特殊才藝是歌唱,小小年紀就曾經在電台公開演唱,奇妙的是只要一開口唱歌,身體也就不由自主的跟著音樂翩翩起舞,展現出藝術家與生俱來對音樂與肢體動作深刻的感受力和敏銳度,老師謙虛的說:「這是上帝賜給我的禮物,我生來就是要跳舞、編舞。」就這樣,廖老師於舞蹈方面的天賦才被發現。國小還沒有機會正式學習舞蹈就一直在跳舞、編舞,熱愛舞蹈的廖老師小時候非常羨慕那些穿著舞衣、舞鞋在舞蹈教室中練舞的同學們,常常站在教室外出神而忘我地看著同學們練舞而忘了該回教室上課,可以看出老師對舞蹈的熱愛是全然發自內心的。每位師長在國小畢業紀念冊上對廖老師的留言與祝福都是「願妳成為一個小小舞蹈家!」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有機會學習舞蹈的孩子大多是醫生、律師或商人的子女,因為舞衣、舞鞋對當時平凡的家庭而言都是一項莫大的負擔,因此廖老師一直沒有拜師學舞的機會。 進入初中就讀後,廖老師對舞蹈的熱忱更是有增無減,每天下了課,廖老師總會圍繞在鋼琴的左右,學姊彈鋼琴時,廖老師就在一旁跟著旋律舞動身體,只要學姊能彈奏的樂曲,廖老師都能跳出相襯的舞蹈,過人的想像力與對音符的感受力展露無遺。當時在學校有一位平時沉默寡言的體育老師,他也注意到廖老師特殊的藝術長才,決定自掏腰包買了一雙粉紅色緞面的腳尖鞋(芭蕾舞鞋)送給廖老師,並且很慎重地告訴她:「末喜,妳要叫媽媽帶妳去學舞!」回家後,母親看到那雙漂亮的舞鞋,驚覺女兒的舞蹈才能竟如此被肯定,決定帶著她開始拜師學舞。因為家中經濟狀況並不穩定,舞蹈的學習總是斷斷續續,經濟許可時廖老師就繼續拜師學藝,生活擷据時就自己練舞、編舞創作,從來也沒有放棄跳舞的念頭。李芬芬老師就是廖老師舞蹈的啟蒙者,她非常疼惜廖老師對舞蹈那股堅毅的學習精神,因此當高中畢業後的廖老師決定自己創業教舞時,李老師還將學習芭蕾的學生都介紹給廖老師去教授,給予廖老師很多實質的幫助。
過人的想像力是廖老師舞蹈創作最大的優勢,她對舞者的嚴格訓練為劇團打下穩固的表演基礎,因此這幾十年來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劇團的準備時間雖然比別人短,但呈現出的創作卻都是超水準的演出。身為女性,廖老師也面臨了多重角色扮演的問題。廖老師的先生是台南人,從事教書的工作收入有限,婚後的廖老師為了幫忙賺取生活費又要兼顧家庭,於是決定繼續她舞蹈教學的工作。嚴謹的教學風格讓廖老師的學生們都打下極為深厚的基礎功夫,因此在台北的舞蹈劇團及學院中,廖老師所指導的學生其表現都極受肯定。話鋒一轉,廖老師帶著感嘆說:「每年我都看著自己指導的學生一個個離開,有些到台北發展,有些選擇出國改走學術的道路,回國後大多從事教學或編舞的工作,沒有繼續跳舞表演的意願,因此我們每一年都在失血。」我想這是身為一個南台灣藝術工作者,面對長期重北輕南的文化資源分配所發出最沉痛的呼籲。
從土地迸發的生命能量——舞詩創作的誕生 廖老師的創作伴隨著時代的遞嬗而呈現出不同的關懷主題與面向,以1996至1997年開始創作的一系列作品〈綠之舞I〉、〈綠之舞II——土之香河之流〉、〈舞出安平〉等,都是在呈現並描寫台灣這塊土地的變遷史,環保議題的創作即是感於台灣為發展經濟而造成河川的污染與山巒的濫墾問題,以及人心靈層面的污穢、金錢掛帥的功利取向思考。此外,身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廖老師如此看待與信仰結合的創作:「將信仰與舞蹈作結合,主要是自己身為一個基督徒,希望能以舞蹈來詮釋《聖經》上的教義,讚揚《聖經》中的故事。」1996年台南神學院一百二十週年校慶時,廖老師基於〈詩篇〉二十三篇編了一個作品——〈縱使我走過死蔭的幽谷〉,這個作品讓好多的牧師和信徒都深受感動而流淚。一年後二二八事件五○週年,台南文化中心邀請廖末喜舞蹈劇團再次演出這個作品,最令廖老師感動的是,一些從來沒有接觸過舞蹈表演的觀眾,特別是傳統的男性他們都深受舞劇的感召,流下生平第一次心靈與舞蹈共鳴的淚水,他們都見證了廖老師用基督精神而創作的舞碼;以生命圖譜去保存台灣土地的文化傳承。
<未完待續.....>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舞?詩篇般的人生-舞蹈家廖末喜的創作與信仰 (第 97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