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57期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為何出走?
關鍵字:
作者/張馨文 (現為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研究生)
  這是一對就讀台北的研究所的青年學子。他們兩位從小就在長老教會長大,已經是好幾代的基督徒。大學的時候就讀於中區某大學並參加長青團契,度過快樂的四年。女生小雅還曾任長青團契會長與中區聯合團契的重要同工。男生小亭大學時也參與許多教會事工。畢業以後上台北就讀研究所,卻不在長老教會或長青團契活動,而轉而至聖教會聚會。目前在聖教會已經一年半了。

  為什麼不再去長老教會?小雅說,因為她看見愛與生命,是長老教會沒有做到的:

  「其實那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不過這個偶然卻是長老教會沒有做到的地方。我剛到台北來時,也曾想去我學校的長青團契,所以我就跟一個長青的學妹約一起去教會作禮拜。可是當天我被放了鴿子,她到早上十點都還沒來,我有點不高興。剛好我住的附近有一間聖教會,我覺得既然時間已經來不及就到那一間教會去了。那天的禮拜剛開始我有點彆扭,可是卻得到很多的感動,跟上帝之間的關係更近了。會後有好多人來關心我們,而且他們不是為了要跟你打招呼而跟你打招呼,而是真的很關心你,時常探訪而且打電話來找我們。而且他們會在電話裡面帶我們禱告,這感覺真的很好。我會覺得有愛,這個教會真的有愛,每個人都活出上帝的生命,因為這樣,讓我覺得在這教會能夠讓我跟上帝更接近,我會在這裡渴慕聖經,渴慕上帝的話,渴慕禱告,這是以前在長老教會很少感受到的。所以我就想留下來。後來也有去一間長老教會,就沒有感受到那種生命與愛,大家好像不是很關心你。最後我就決定去聖教會。」

  小亭說對他而言,長老教會禮拜太重視理性與解經,常常忽視信仰感性的那一面,他覺得這樣並不好,因為你不能總是從理性中體會上帝。他在聖教會裡卻能夠從感性中,得到上帝的釋放,讓他覺得更想要繼續追求,也真的體驗到上帝。

  對他們兩位而言,看見且深刻體會到長老教會為事工忙碌,卻忽略了謙卑。只是自大,卻不在靈性上尋求增長,讓我覺得很可惜、很痛。

  「聖教會在屬靈上有很多的操練,幾乎一兩個星期就有一個新課程,而他們尤其重視禱告。我的體驗是從禱告裡面,你會真的經歷到上帝。你會感覺從上帝來的力量托住我們的信仰,不論發生什麼事你總是喜樂與平安。他們的禱告不是像我們以前說,睡前禱告一下,吃飯禱告一下。他們是真的放很多時間在禱告,是分別為聖的禱告。他們同工之間沒有開很多的會,只是每個星期例行的將會務報告一下,叫做「同工聯禱會」,然後花大概一兩個小時禱告,將所有的事放在上帝面前,互相代禱與激勵。即使有較大的事工,也不會捨棄這段禱告的時間,而寧願再花其他時間來討論事情。牧師也做一個屬靈的領袖,每天早上7-9點,下午4-6點都在靈修,是不准電話打擾的。我們這個牧師花很多時間在靈修禱告、準備講道,因為他覺得這是支撐他的力量。以前在長老教會,屬靈的操練很少,都覺得一直在付出,做很多的事,卻覺得很累,自己沒有得到生命的泉源。常常看長老教會的牧師也是很忙碌,開會、探訪……一大堆事情,卻沒有花很多時間在靈修與準備講道。長老教會太理性,凡事都靠自己的能力,沒有謙卑下來尋求上帝。牧師作為牧養的領導者,他的工作本來就是使會友的靈性增長,將福音傳給萬民。但是我在南部家鄉的長老教會很政治化,把教會當作立法院,分派系,同工與牧師不合、紛爭。牧師開會開的很多,卻沒有靈修生活,這樣的教會當然不會興旺了。這真的是長老會應該檢討的。」

  小雅認為,並不是說服事做工不好,而是你看什麼東西為重要。如果愛人、愛事工超過了神,做了這麼多不能彰顯神的名,有什麼意義?她心疼長老教會牧師的辛苦,因為所有會友不管做什麼事都會要求牧師一定要參與。可是聖教會卻是同工帶著牧師授與的權柄,按者自己的恩賜來服事。沒有人會要求牧師一定要來探訪我,而是問自己,牧師來探訪我之後,我是不是也去探訪別人?我跟牧師是同工?還是主僕?如果是同工,大家都按著神的名來服事,就是服事神,不是體貼自己,或取悅別人。所以大家都因為渴慕神的道,想要服事神,就服事的很甘甜,也常常為自己的同工、牧師禱告,求上帝幫助他們。小雅說,之前在教會、團契,很多時候在我們都還沒體驗到上帝的時候,就開始做工,這樣並不是不好,而是沒有信仰做為我們支撐的力量,很可惜。他認為,有信仰、有生命的服事才真的會吸引人,讓人有喜樂。

  很明顯的,他們對找長老教會的生態與長久以來的問題,也有錐心的痛楚。

  那教派對他們而言到底是什麼意義?

  小亭覺得,各個教派都是傳揚福音,讓更多人回到神面前,只要是正統的教派,都對人有幫助。他覺得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多多學習、看看,不應該只待在長老教會的象牙塔裡。其他教派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就應該好好思考,而不是聽說別人「搶會友、搶信徒」,就拒絕了。他以前就常常聽長老教會的長執批評別的教派,他覺得這些人很自大。

  而小雅覺得,教派之間應該是互相學習、彼此接納的。台灣的基督徒就只那麼一點點,如果還分彼此,其實就分散了。每個教派、每個教會在不同的社區裡,本來就應該因應當地的會友、族群的需要來發展,而不是什麼都想做,而什麼都做的不好。她說,他參加的聖教會,對社區裡的居民做過徹底的調查,發現都是社青上班族、小家庭比較多,他們最重視的是休閒活動。所以教會的禮拜、聚會教會符合這個族群的特質、需要來設計,讓他們願意在教會聚集。所以即使在同一個教派,各教會的不同還是有差異,怎麼樣能夠摒除不同教派之間的成見,在可以合作的地方,一起來做,一起合一,其實是很重要的。小雅說他看到教會公報有報導總會請一些不同教派的牧師一起商量、合作,他覺得很難得,也很高興,希望這樣的事工能夠因為大家願意合一而成功。

  教派雖然對他們而言,區別的意義不這麼大,但是對於生長的長老教會,其實還是有一份感情。

  小雅回憶當時決定在聖教會聚會的心理歷程:

  「也是會覺得在長老教會長大,到別的教會是不是不太好。不過我想到,因為我們以後還是會回南部去,南部的長老教會是居多的,以後並不能夠確定有一樣的聖教會,一樣的牧師,一樣的會友來讓我們聚集。所以會希望既然現在在台北,有這麼好的學習機會,讓我重新思考信仰,也在信仰裡面得到操練,我為什麼不把握機會呢?這些操練以後都是要帶回到長老教會的。我還是希望我的教會能因此而不同。」小雅認為,學習他人的優點,不是去看看就好,將他全盤照收,而是真正學習他們的精神,和能夠成功的原因。『教會現在強調社區化,本土化,就是將他人的東西融會貫通,用在自己的脈絡裡,發展自己的特色。我會覺得現在這個聖教會就是在社會的關心度還不夠,這是可能比較不能滿足我的地方,不過大家就是要互相分享,互相學習才是。』

  小亭也認為最後仍會回到長老教會(這實在是有趣的,即使他們現在待在聖教會,對聖教會仍說是「他們」,對長老教會仍說是「我們」,不知道是因為訪談者的關係,還是他們的根深的認同仍然很難改變。),只是希望現在年輕能夠多看看不同的東西而已。

  最後,為何出走,除了感受到長老教會沒有的東西之外,其實是帶著一份使命感,回家好更新自己的教會。但是,又有哪些出走的人會像他們這樣呢?
同作者相關文章:
教學現場中的公民意識型塑——教學者的角色 (第 142 期)
亂——今日社會的倫理價值 (第 88 期)
大人拼經濟,小孩拼英語 (第 84 期)
深夜四點:你怎麼還掛在這裡? (第 75 期)
你我都是偷窺者?!狗仔隊與偷窺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第 72 期)
青年的敬拜:磐頂教會青年崇拜 (第 69 期)
談「民俗療法」 (第 66 期)
你的「性」觀點多元嗎? (第 64 期)
參與第32屆世界學生基督徒聯盟總會心得 (第 60 期)
關於ASYG 2000 (第 58 期)
為何出走? (第 57 期)
全球化與心靈帝國 (第 55 期)
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在我們的時代實現 神悅納人的禧年 (第 53 期)
學生在中、總會的服事 (第 4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7 期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7-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7期  2000年  4月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57
本期主題: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發行日期:2000/4/10
目錄s/
留還是不留?
編者的話
為尋找真理
出走記事
為何出走?
雅各的夢,不是我的夢!
只是習慣不去而已
尋找——看不見的信仰
原住民大專青年的教會參與
愛與執著
大專基督徒聖經神學研究班
基督精兵營
原住民青年全人發展生活營
TCMA台中學生部
教育營事工
服事這一條路
教會的「品牌形象」
「教會青年出走篇」探討
教會的年輕人到哪裡去了?
我的姑婆──李幫助牧師
論網路之流行語言
被弄瞎眼的參孫
作伙來辦桌——半客庄教會的福音工程
為什麼要「按手」﹖
感謝---一路上有你
圖像!偶像!
「鐵安妮」的省思——祈求智慧,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再次啟航
近事分享
復興鄉課輔有感
紐西蘭學習之旅
原鄉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