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76期 大學校牧在玩什麼? |
|
|
本期主題 |
大學校牧的危機與轉機 |
校牧室如基督教醫院有院牧、文字事工有文牧、監獄事工有監牧....等,不再侷限於傳統牧養教會的事工。校牧服務的對象是大學所在的教職工生、社區、校友,以及大學內的教堂。 |
|
關鍵字: |
作者/陳啟峰
(東吳大學校牧)
|
|
|
|
在台灣的大學教育中,有基督宗教傳統、背景的有輔仁大學、靜宜大學、文藻外語學院(羅馬天主教辦);真理大學、長榮大學(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東吳大學(在中國是間理會辦,在台灣曾經與衛理工會有密切、而恢復傳統的關係)、中原大學(美國長老宣教士賈嘉辦)、東海大學(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UBCCC),新埔科技大學(台灣聖公會)。以下簡稱基督教大學。 在基督教背景的大學中,都涉有『校牧室』或『宗教室』,主理整個學校相關的宗教或牧靈的服務。在多元牧職服務於多元教會中,校牧室如基督教醫院有院牧、文字事工有文牧、監獄事工有監牧....等,不再侷限於傳統牧養教會的事工。校牧服務的對象是大學所在的教職工生、社區、校友,以及大學內的教堂。 走過從前、校牧式微 在台灣的基督教大學,有優良的傳統、精神、師資,但是在學費昂貴的衝擊之下,與公立學校的師生比,經費、研究成果很難比,成龜兔賽跑之狀態。偏偏公立大學這隻兔子又不打盹,距離越拉越遠。而且又在大學、學院、科技大學如雨後春筍湧出時,基督教大學仍維持私立大學的頂標。可是不容諱言的是,師專改制為學院,再加上新辦的公立大學加進來,基督教大學招生的素質也節節往後退,已由當年的6名退到15名,到如今50%而不可得。 基督教學校的經費龐大,這些年來教會的奉獻,以及相關的比例也越來越低,幾乎都是學費為主要來源。大學的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徒)教師的比例越來越低,基督徒擔任隊長、三長(生務-學務,教務,總務),也越來越低。台灣整個基督徒比例並未提高,三十年前的台大基督徒學生約佔十分之一(可見基督徒普遍重視教育),音樂系學生約八、九成,如今台灣全體都重視教育,基督徒教授比例不但沒有以前的優勢了,也逐漸回復到人口的常態了。 現今基督教大學的校牧,在角色上逐漸邊緣化,在功能上也急遽萎縮,在地位上也大大式微。不但無法與西方差會時代比,那時校牧幾乎是董事會差派的,受到校長之禮邀;也無法與創校前十年、二十年比,那時候民生普遍窮、師資缺乏,大學生的既少而且用功,校牧普遍受到師生肯定,校牧擔任必須參加的『宗教晨會』、『週會』的講員,主領聖經、宗教哲學、人生哲學等通識課程,又參與學校的決策(不一定有決策權,但以靈性輔導的角色為之),如今已經不可與往昔同日而語,要回到從前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這並非現今的校牧不努力或素質較差,而是整個大環境已經改變了。 學校的校風已經大大改變,宗教要不是被視為一種意識型態,就是可有可無的心靈慰藉。不可能再獨尊基督教而排斥其他的宗教。也不可能『強行直入』式的,將『宗教晨會』列為必到,不參加就算二次曠課,教師不到就算曠職,師生不聯合起來抗議才怪;『人生哲學』、『宗教哲學』、『聖經』不難列為全校必修或必選,否則不能畢業。學生也不再乖乖就範,以進基督教大學做禮拜為理所當然。如今在各種會議、慶典、餐敘.....等場合必須請校牧祈禱,如今因尊重其他宗教,也能省則省,作為點綴了,除非校長或當時的主管堅持。 各大學教授治校的呼聲越來越高,各學系的自主性也越來越大。而校牧如果沒有教授的身份,就很難進入決策;如果只有純神學院的學位(儘管PH.D或TH.D),也無法得到教育部的認可,要在學校兼課也難,不教學則接觸到學生的機會也難。此外,從國外學習回來,或在國內拿到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越來越高,而校牧學位在相形之下,並未隨之提高。校牧的助理群甚至無法與各單位的職員相比,這是目前觀察到的現況。 解嚴之後,台灣人民的力量長期被壓制,如今放出來,呈現多元而百花齊放的狀態。所以校園不可能在一黨獨大或救國團主尊一切了。同樣地,校牧室的角色就被花瓶化,或聊備一格。以往信徒的管道,如今各系學會、校友會、各類型的社團且多元而,既廣且深,校牧室變成多元中的一元,小眾中的小眾。 此外,學生事務的蓬勃發展,越變把校牧角色邊緣化。比如當年救國團如同八腳章魚進入學校及當年服務工作—諮商、就業、新聞、社團幹部....等包山包海,中國大陸時期一枝獨秀的青年會事工,幾乎被取代了泰半。如今,校牧室的編制仍然是當年上千人學生的規模編制,當學生膨脹到近兩萬時,校牧室為隨之發展,且學生事務呈現多元化、專業化,也幾乎把校牧室的功能取代了。就如原先輔導學生功能,被諮商中心、生涯輔導中心替代;各社團服務功能,有課外活動組,關懷身體需要有保健室。特別的照顧是諮商輔導功能,以前的學生不敢進諮商室,怕別人說有『神經病』,當年一般人找民俗療法,基督教學校的學生多找校牧;如今進諮商中心求援是自然而然的事,到校牧室找牧師協談反而被視為非正統了。 大學教官的角色一直像校牧一般,常常被非議;因為在戒嚴時期曾扮演過特殊的角色,比如校牧被視為『拉人入教』的角色一般。但如今教官功能與角色轉型與發揮,越變使校牧室缺乏服務的著力點。他們在住宿、校園安全、服務、急難救助....方轉型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他們日夜服務,又加上博士、碩士學位的取得,在教學上相得益彰,與學校的配合度又大,他們在學校及學生中有不容忽視的功能,校牧在人員的編制及觸角上遜色多了。 台灣整個經濟也富裕了,校牧在經濟上幫助學生的機會也越來越少,教會在這方面的力量也有限。學校從社會、經濟部附近的資源,對學生的急難救助,以及外僑生(港澳華僑、印尼僑及馬來西亞僑)的關係上也很大,在助學貸款、全民健保上逐漸制度化,校牧室的功能也退縮。二、三十年前,校牧室學生的『蓋飯』(飯上面加些胡羅蔔、燴雞肉),學生很珍惜,如今請學生吃大餐,他們也不見得領情,而基督教學校的學生,經濟上反而較公立大學的學生弱勢,這是我普遍的觀察,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父母社經地位高的,子女反而家教、補習越優勢,進公立大學。因此,私立學校的學生打工的比例便高,經濟負擔越重,學生參加團契時間越來越少。 基督教學生工作也成多元化,基督教大學的校牧室也不可能一枝獨秀。校園團契、學員團契、導航會這些介乎宗派的學生工作,一般而言很尊重學校工作。但靈糧堂、教會聚會所....等團體,就不見得了,他們標榜「合一」,卻是要大家與他們「統一」才是「合一」,甚至攻擊校牧室的功能,令人傷心。 校牧室似乎已退縮到專管「團契」、「敬拜讚美」、「拉人入教」、的「純宗教事務」了,「屬世」的事不要管了。 重新訂位、自我肯定 走筆至此,似乎情勢很悲觀,現今校牧風光不再,真是生不逢時。其實不然,認清真相,回到現實面,從絕望出發,置諸死地而後生反而好,不再作白日夢或鴕鳥了,正視我們的處境,重新歸零再出發。 首先,我們要肯定基督教大學的角色與功能。應當是「先有大學,才有基督教大學」,基督教大學應先彰顯大學的教育功能,何況目前大環境也不容許基督教大學成為「傳教的工具」。那麼基督教大學的角色與功能是什麼?應該是成為私立大學的對照組,除了成為人人認同的好大學之外,還要加上基督宗教的精神,使基督教信仰與科學、政治、經濟、藝術....建立關連,使信仰與學術整合,將信仰落實或融入自然、生命、教會、管理科學、天文、藝術等領域之中。 校牧室的角色,在學術上應整合學校相關的教授(基督徒更好),在人文科學和通識教育課程下,開有關的課程,這一方面東海、中原與輔大有很大的成果。正如牧師在教會時,不可能教會事工一腳踏,一定要「成全聖徒、各司其職」,把信徒的專業納入團隊的事奉。同樣地,校牧室在學校的角色應如此,成全更多的專業教師在專業上服事主,但是,「教堂不是佈道所」、「人人有宗教自由」,不應一時的佈道,反而不但要維持學校水準,更要在多元價值中,人生意義上作啟蒙與反省。 同樣地,校牧在服務學生上,不要期待取代學生事務處,反倒要相輔相成,並且作整合的角色。就如醫學中心的家醫科,不可能取代各學科及次學科的醫學工作,反而做為入口轉介,以及全人的關懷。校牧室與教官室、學生事務處不是競爭敵對關係,而是伙伴關係;校牧室在服務學生上有其特殊的角色,在信仰、生命、全人關懷上不要妄自菲薄;學校團契的小組乃是支持團體,彼此互助、傾訴、醫治的網路;團契的志工服務也可以開放社團參與,或契友主動參與社團,使雙方的互動更好、更美。只要校牧不固步自封、開放自己,轉介學生給諮商室,或主動提共服務,沒有人會拒絕。 校牧室還有一個角色,那就是建立合一的見證,不要排斥天主教或基督教以及各種小派教會,(他們喜歡吸納其他教派教友,而認為自己比較完美);校牧室是介乎宗派,校牧身兼校牧與學校教堂的牧師,是要讓基督教的多元光譜更加綻放,是各宗派的僕人,和整合者。要肯定自己的宗教傳統,卻也要尊重不同的宗教傳統,不要抹煞成為所謂的「超教派」、「合一團隊」。 校牧室有一個無可推諉的角色,就是向學生傳福音、佈道的工作。直接的佈道工作乃是很必要,雖然效果有限;學生帶領學生的影響力更佳,但最近幾年,領袖型的學生似乎不可多的,也許更升學的志願一直往後退有關。校牧室若能整合校園福音團契、導航會、學園傳道會...等團體,作合一的見證,共同向校園傳福音,那再好不過了。並且招募基督徒教師一起作福音工作,制定福音策略,不惜祈禱培養福音意識。在校園中似乎越開放、學識及研究好的教授,越傾向間接傳道;不管直接或間接佈道,都不要令學生感到宗教壓迫及催逼,尊重聖靈在每個人的帶領及時刻。 校牧也是要造就基督徒學生。現在學生普遍很忙,願意付代價接受系統造就的也不多,樂於玩學文字與探索真理的更少。反倒把團契逸樂化、庸俗化、淺薄化,變成沒有深度及神學反省的一群,也是急功近利,昧於速成的一群。詩歌也「敬拜讚美」化,變成不會看譜,流行消費化,詩歌秀場化,單一節奏;又情緒化,成為追求high的一群,佈道會變成歌舞化,見証變成無病呻吟。不但學生沒有禮儀、歷史、神學的傳統,連研經、默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教會能提供什麼樣的幸福? (第 89 期)
|
.大學校牧的危機與轉機 (第 76 期)
|
.兩性EQ發榮光——記衛理公會高雄榮光堂的兩性工作 (第 64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