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92期 幹嘛讀大學?
字級調整:

潮流.脈動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關鍵字:
作者/黃柏威 (台北教育大學心諮所研究生)
研究所熱潮
  如果你現在問大學生畢業之後要做什麼,「念研究所」可能是你很容易會聽見的答案。或許你在想是不是現在的學生真的很喜歡念書?似乎有很強的動機,讓他們在經過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高中、大學之後,還要繼續念研究所,還要繼續過著煩惱考試交報告的日子(記得小時候,我們曾恨不得有天快快長大,希望考試從此在世界上消失,曾以為長大之後,就可以過著沒有考試與作業的生活。)不過仔細再問下去,究竟想念研究所的原因為何?「碩士比較好找工作」、「碩士有比較好的工作機會」考研究所的補習班這樣說;「同學都在準備考研究所,自己不考好像很奇怪」卻是一些學生的反應。如果想聽到關於「求知的熱忱」這類的回答,你可能會有些失望,也許能夠這樣回答的學生,在逐年不斷增加的研究生中,所佔的比率是越來越少。

  看看教育部的統計資料,九十三學年度,全國的研究所數共有二千四百五十五所,碩士班的研究生總計十三萬五千九百九十二人,比較八十七學年度的研究所數八百四十一所,碩士班研究生四萬三千零二十五人,短短六年內,研究所數及研究生人數成長都接近三倍。研究所熱潮不僅發生在大學生上,大學院校廣設研究所,也是推波助瀾的原因之一。有學者對於此現象表示憂心,認為台灣的高等教育管理出了問題,研究所暴增的結果,成了教育部杜正勝部長也感慨的「大學高中職化」、「研究所大學化」情況。

文憑膨脹?
  目前全國大專院校接近一百五十所,大學錄取率高達九成,念大學不像早期如進窄門般困難。早期大學少,錄取率低,能當大學生不太容易,因此大學文憑在職場上帶來了某些競爭優勢;但在大學暴增的今日,大學文憑未必能有過去的功效,也導致許多學生為了得到文憑可能帶來的競爭優勢,就得追求更高的學歷——考研究所。在這樣的觀點下,所以有人會說現在的研究所考試就像是十多年前的大學聯考,因為研究所考試扮演著過去大學聯考「窄門」的角色,背負著世俗價值中篩選人材的責任。但由於現在研究所越來越多,碩士文憑的價值可能也隨之下降,聽說一些企業只接受國外的碩士,而在某些行業裡的碩士甚至與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差異不大,這都在反映「文憑膨脹」的現象:研究所與碩士暴增後,擁有碩士文憑在職場上也不一定吃香。如果一直陷在「學歷就是競爭優勢」的思維當中,當求職者的學歷漸漸到了碩士層級,碩士文憑相對之下也會失去優勢,大家在學歷上是否又要繼續「向上提升」?但因為念博士班需要投入多年的時間與心力才能完成,對於只是想找工作但對學術研究工作未必有興趣的人而言是太大的代價。因此較多是朝橫向發展,許多人選擇到國外念研究所,認為國外的環境與專業訓練比國內成熟,有人也認為出國就算專業沒學好,至少也是磨練語言能力的機會,藉此來增加其求職優勢;另一方面,在國內,名校的熱門研究所則是競爭激烈,率取率只有百分之一左右,有些系所甚至更低,因為大家發現不是碩士文憑就有用,還要「好」的碩士文憑才有價值。文憑膨脹的結果,導致追求高文憑的價值所要付出的代價(金錢、時間等等)是越來越高了。雖然研究所很多,卻沒有讓大家擁有更多的求職優勢,或是減輕大家的求職壓力,相反的,似乎看到更多人的不安全感,而得要追求更高的學歷來克服自己的擔心與證明自己的能力,可是在他們的心裡,真的想這麼做嗎?真的想要念研究所嗎?

不得不考研究所?
  大專院校越多,科系越多,師資越多,這事本身就會造成研究所越多的現象,加上國家有限的教育經費與資源遭到瓜分的結果,各校自籌經費比率增加,也可能讓某些學校透過開設研究所或在職碩士班,增加其經費的來源,於是開設研究所成了學校的生財與升格之道,但這種「學校要學費,學生要學位」的情況下,學術品質也不易提升,同時又造成前文所說文憑膨脹的結果,碩士文憑價值不如從前(這裡所指的是平均的情況,好的學校或是研究所出產的碩士可能會因此而更被看重,不過整體而言是降低的),好像有了碩士學位也沒啥了不起,但少了這張學歷證明卻又叫人不太放心。

大學新運動——補習
  這就像是一場循環,影響涵蓋了個人與群體。從個人層面來說,這讓一些大學生對未來感到更加不安,筆者曾有同學從大二開始補習準備研究所考試,一週好幾個晚上都在補習班裡聽課,原因是擔心自己考不上研究所,所以得及早準備。為自己的未來積極作規畫原是件好事,但筆者以為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不在於準備研究所的考試,或是在補習班補習,甚至大二才是剛接觸主修專業核心科目的階段,此時就接受補習班因應考試的教育,對學習未必有益處,同時大學生活也不是只有補習而已,大學時期也是一個人探索自我與探索世界的重要階段,如果補習成了生活的主要活動後,相對之下,就減少了從事其他活動的時間,這對自我生命的成長也非好事。考研究所也影響了整體大學生的生活型態,補習幾乎成了大四生的全民運動,校園生活與學校課業反居為次位,研究所的考試變成主位,或許我們應該嚴肅來思考「考試領導學習」對大學生的影響為何,對台灣的大學教育影響又是如何?

創造自己的價值
  處於這大結構下的學生要怎麼辦?看起來有些研究所未必念了對自己有幫助,看起來即使有碩士文憑也不一定保證吃香,如果想念研究所,到底該注意哪些問題?十月份Cheers雜誌的研究所專刊剛好討論這樣的主題,文中結論提醒考生的思考不能只停在「要考上研究所」的思維裡,而是要思考,究竟在這麼多的研究所中,何處才是適合自己成長的地方,何處才是對自己有幫助、值得花時間去投入的地方。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短短研究所的兩年時間內,把握時間,好好學習,創造最大的價值。

興趣與熱情
  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先生,幾年前也曾發表過一篇題為「為何要念研究所」的文章,筆者研一的時候,教授還轉寄此篇文章給系上所有的研究生,作者分享自己多年做研究與帶研究生的經驗,文章的開頭就說:「研究所與大學的差異:大學所學的是人類已知的學問,研究所要探索的是未知的學問。」提醒研究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如果仍停留在期待老師告訴你所有的事情,那自己一定會很失望;如果只是隨波逐流,但沒有研究的熱情,這樣的研究生一定會過得很辛苦。作者認為,念研究所最重要的是興趣,他提到,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念研究所,都需要從事研究工作,這世界上還有其他的工作同樣需要人去投入,只是在我們的文化裡,充滿著對高學歷的迷思,獨尊智育發展的結果,卻輕看了其他的工作或職業。「只有真正熱愛科學及喜愛科學的人,才需要從事研究工作。」比較前文所提的現象,這話似乎太過於理想,有些人會說「我只是想藉此將來找個好工作罷了」、「只是因為大環境的要求,自己身不由己得念研究所」、「擔心自己學歷比別人低會被看不起」等,但筆者以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提醒,根據Cheers雜誌的報導,九十二學年度的有兩千多名的研究生因「志趣不合」主動離校,非病或經濟因素休學的研究生有八千多人,合計超過一萬名的研究生休學。這可能反映了什麼?是研究所生活與學生的期待有所落差?或是反映研究生的適應不良?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好不容易費盡苦工考上研究所的學生們,選擇了休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日後更深入探討。考研究所與念研究所都是辛苦的歷程,為了讓這些辛苦更值得,讓這些辛苦更有意義,「為什麼要考研究所」真的是所有要考研究所的學生,得好好思考的問題。

方向比速度重要
  曾經有學生跟我說他考研究所是因為大家都在做這件事,他對所要考的系所也沒有興趣,只是因為它熱門,我問他,怎不朝自己有興趣的地方發展?或許我認為他是盲目的跟從大眾的想法,因為別人的興趣,不一定是他的興趣,別人想過的生活,不一定是他想過的生活。他卻告訴我:「大部分人的選擇應該不會錯吧,如果錯了也是大家一起錯,那也沒關係。」聽完後,我感到惋惜,因為這個孩子沒有找到屬於他自己的生命意義,也許他的生活意義就是在追求和別人一樣的生活,但卻沒認真想過自己的人生要怎麼過,或是想過可是缺乏勇氣與信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什麼樣的生活是你想要的?你的人生在追求些什麼?這答案只有上帝和你自己知道,然而這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問題,當有了較為清晰的方向,再來思考念研究所能不能幫助自己朝這方向更進一步才有意義。記得大學老師在課堂上曾說過一句話,這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方向比速度重要」,現代社會強調速度,連生涯規畫上也是如此,但有時候快速讓人看不見事情的真貌,快速讓人看不見自我內心真正的需要,如果沒有看清楚方向,即便速度再快,一切也都失去了意義。

什麼會使我們得著豐富的生命?
  沒有人可以保證念了研究所,前途就會一片光明;也沒有人能保證沒念研究所,未來就沒有希望。我們生命的根基不在於學歷與文憑,生命的價值也無法藉此衡量。〈約翰福音〉記載了一段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的對話,耶穌對這打水的婦人說:「喝了這水的人還會再渴;但是,誰喝了我所給的水,誰就永遠不再渴。我給的水要在他裡面成為泉源,不斷地湧出活水,使他得到永恆的生命。」(約4:13-14)我們是陷在學歷的追逐賽(會渴的水)中,還是我們相信生命有其他的可能?相信有那不渴的水,會使我們得著豐豐富富的生命?

結語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我不是你,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但我想說別人的理由,不一定是你的理由,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這問題,你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理由。如果你又願意花時間尋求上帝的旨意,願意花時間探索自己的興趣與需求,那我相信你會有一個很棒的答案。
同作者相關文章:
好好與人相處 (第 182 期)
小丑:是他瘋了,還是這城市早已瘋狂? (第 174 期)
驚爆焦點:It Takes a Village (第 170 期)
旅行—內在自我的追尋 (第 107 期)
證照熱潮的省思 (第 105 期)
在內在朝聖的旅途中相伴——記天主教世界青年日 (第 99 期)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第 9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2 期 幹嘛讀大學? (32-3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2期  2006年  2月 幹嘛讀大學? 92
本期主題:幹嘛讀大學?
發行日期:2006/2/10
編者的話
目錄s/
努力升學為哪樁?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正在孵「醫生蛋」的母雞
踏出船身,走向水面
醉裡挑燈看劍——回顧狂狷大學生活
以經濟角度談台灣教育的社會現況
教育者耶穌看台灣的大學教育
王興武牧師傳道軼事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教會與藝術
泰澤團體——紛擾中的寧謐處
邁向更有希望的明天——鄒族茶山教會的社區工作
喜歡還是愛?
為何大學與基督教越走越遠?
國際青年部落遊學側寫
你知道嗎?他是我爸爸!
側寫陳丁財校長——主日學教育達人
從離散社群理論看台客現象
誰來認證一個認證?
萬事互相效力
教會生活改變了我
一生恩典的標記與提醒